当《奇葩说》的观众不再关注辩题,开始关注辩手

"

你以为《奇葩说》是一款辩论的综艺节目吗?

不,它是一款造星综艺,而且它造的星,自出厂起,便贴着个性、高知的标签。这是多少艺人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事儿!


黄执中、马薇薇、肖骁、邱晨


所以《奇葩说》才能成为众多综艺节目中最特殊的那一款,也是最能赚钱的那一款。从第一季到第六季,《奇葩说》讨论了很多年轻人关注的问题,开了许多荒诞却接地气的脑洞;诸如:

1、漂亮女人该拼事业or男人

2、该不该看伴侣的手机

3、这是不是一个看脸的社会

4、没有爱了要不要离婚


邱晨


1、好朋友的恋人出轨,你要不要告诉好朋友?

2、婚后遇见此生挚爱,要不要离婚?

3、伴侣找恋爱经验多的还是少的?


如果把其中的金句攒起来,怕是一部大头书都写不完。故而,本文不可能去分析《奇葩说》的内容,而是想和大家聊聊它的变化。


迄今为止,《奇葩说》已经开始了第六季,以目前的势头来看,相信还会有第七季。这款综艺强大的生命力,是文娱市场罕见的。


《奇葩说》导师:蔡康永


其影响力更是难寻对手,《奇葩说》每播放一期节目,都要上一遍热搜。只不过前几季,上热搜的多是辩题。


近两季开始,观众的焦点在渐渐转移,上热搜的主体渐渐变成了辩手,辩题反而成了一个背景,孤零零的站在辩手背后。


许吉如、杨奇函

对于《奇葩说》而言,这是一件好事儿吗?


抓住年轻人的初心


这得从《奇葩说》的初心谈起。《奇葩说》的火爆在于其机敏的尖锐,精准的捕捉到年轻人的猎奇心理。

以黄执中般犀利的观点、马薇薇式毒舌、再加上肖骁、范湉湉等辩手的奇葩,马、晓、康们的旁征博引,温柔渊博的知识漫灌、猛冲;年轻的观众们沦陷了·····


《奇葩说》


《奇葩说》在观众眼中绝不是普通的娱乐综艺,它站在综艺鄙视链的顶端;它有文化内涵,比《跑男》《极限挑战》更回味无穷;比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陈丹青的《局部》接地气。


《奇葩说》在严肃文化与纯粹娱乐之间找到了平衡点。所以年轻人迅速的被吸引,迷恋、甚至有些想模仿那些辩手。


辩手:傅首尔


在《奇葩说》崛起的前两季,观众的还能做到认真的聆听,反复的回放,咀嚼那些弯弯绕的逻辑。那时候一位辩手的火爆,更多的依赖其知识输出,以及独特的个人魅力。


因为辩论场上的精彩,观众才会觉得颜如晶、胡渐彪这对师徒很可爱;因为能在逻辑攻防战中尽占上风,姜思达、邱晨的奇特才被容纳接受。

这时候,观众还沉浸在辩手的语言输出魅力上。


随着时间推移,观众开始熟稔一些辩论的套路,辩手们也开始亲民,尽量多得讲段子、玩儿幽默,让综艺效果上最大化。

于是,观众的焦点慢慢转移,从辩论题目转移到辩手身上。


马薇薇


单从节目的初心来看,《奇葩说》成功的抓住了更多年轻人,90后、00后依旧吃这一套,而且相当熟练,不就是为偶像打call嘛。


名利场的诱惑


《奇葩说》虽然独特,却也逃不脱名利场的本质——名和利。新辩手想一辩成名,迅速积累人气,增加知名度,完成自己在娱乐圈的人气积累。这年头,人气就是钱呐!


辩手:姜思达


从节目组选角色来看,第五第六季《奇葩说》选来的新人也大多高端大气上档次,自带名校光环的,具有一定人气基础的,具有成为文化偶像气质的;要么就是选幽默大方,能迎合观众的新人。

因为这些对公司日后的发展大有裨益。


所以我们眼前的《奇葩说》渐渐变得乖巧,温和,甚至开始熬制鸡汤,毕竟和气生财。观众无意中被这种温情的讨好所包围,并沉迷其中。

即使《奇葩说》已经不再多元,即使它已经脱离草莽,变得无比精致。


辩手:胡渐彪


找不出新鲜感的年轻人只好去网上搜一下“许吉如”,对比一下“蔡康永”和“罗振宇”;自己组织一场辩论,看看谁是网络世界的BBKing。


至此,《奇葩说》已经获得了商业的成功,这是一款节目的至高荣耀,但作为一个观众来说,我想回看一下《奇葩说》第一季。


马晓康组合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