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总制片人李力:不干涉内容创作,是我永恒的底线

"

文/冯壹

“新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新世界拥抱我们的时候,会有些陌生,但它一定是温暖的、可靠的。”

近日,由徐兵编剧并执导,李力任出品人、总制片人的《新世界》登陆北京、东方卫视,腾讯视频与爱奇艺同步网络播出。该剧由孙红雷、张鲁一、尹昉、万茜、李纯、胡静、赵峥、秦汉、张瑶、张晔子主演,周冬雨、王劲松、宋丹丹、周一围、梁天、洪剑涛等友情出演。

《新世界》借由金海(孙红雷 饰)、铁林(张鲁一 饰)、徐天(尹昉 饰)三兄弟的命运转变,及徐天和共产党员田丹(万茜 饰)的相识相知,讲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北平城22天里发生的时代洪流变迁。

近日,影视独舌对话《新世界》出品人、总制片人李力,和他聊起了从筹备到播出以来的运营经历,以及和力辰光多年的创作历程。

李力

红色传奇,美学价值实现突破

李力与徐兵关于《新世界》的首次畅谈,是在三年之前。当时,聊的还是徐兵的导演处女作《缉枪》。

聊完电影,徐兵又向李力谈起了自己正在构思的一个故事。这即是《新世界》的雏形。当然,那时的它还不叫《新世界》,徐兵最初想的仍是把它拍成电影。

听完故事走向,李力觉得很有意思。他是《北平无战事》的制作人,对那个时代背景本就很熟悉。他觉得,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北平和平解放”的事。“我和他说,这样厚重的故事,还是多线索叙事的方式,其实更适合做剧。电影是浓缩的艺术,想撑起这种人间百态,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没过多久,徐兵又找到李力。这次,他增添了许多新想法。两人相谈甚欢。在李力看来,如果说《北平无战事》是一部历史正剧,那么《新世界》则更像是一部红色传奇。

“在这个新世界即将来临,旧社会尚在弥留的交替期里,老百姓的生活状态,是既渴望新中国的到来,又有新世界来临前的暗流涌动。如果说致敬经典,我觉得有向老舍的《茶馆》致敬的意味。”

以“老北京”风韵为基调的《新世界》,这种“茶馆式”的味道,在前两集中就抖出来了。

开幕五分钟,徐天追捕窃贼的长镜头把观众拉回了1949年。院墙上的“三羊香皂”海报,破旧的人力黄包车,竖挂的鞋行招牌,收音机里咿咿呀呀的京韵大鼓,大街上喝着大碗茶的左邻右舍,构成了“安稳”的四九城。可天上缓缓掠过的飞机,恍惚间又打破了这番平静。

镜头扫过的,是市井小民的人间百态。镜头流露的,是时局动荡的众生迷茫。

战乱期间,泥瓦匠是找不到了,院墙上被徐天炸出来的大洞,只得金海自己来补;徐天家车行的车夫祥子每日跑前跑后、艰苦度日,反倒连份子钱都赚不回来,金圆券又贬值了;北平城里的31军疲惫不堪,斜倚在寒风瑟瑟的广场上,盼着直升机空投给养。

用李力的话来说,这种味道,来自徐兵多年编剧功底的积累。

“一方面,这部剧的格局更加宏大,暗藏着很多力量,很有厚度。都知道要变天了,但天怎么变谁也不清楚。面对巨大的变化,有些人是漠然的,有些人是恐惧的,有些人是烦躁的,有些人是充满希望的。”

“另一方面,这部剧的美学思辨更有深度。我觉得这部剧不仅有历史真实,美学上还有一点魔幻现实主义。那个时代真是停水停电,然后家家户户点起红灯笼,美学上很魔幻,但又很真实。在这一点上,徐兵做到了美学价值的突破。”

有了好剧本,更要有精良制作

虽然李力对“北平和平解放”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但拿到《新世界》剧本的那一刻,他依旧被惊艳了。

从1月10日徐天追捕窃贼,到1月31日解放军和平入城,22天发生的故事,被徐兵创作得厚厚实实。“我当时就觉得,这么好的剧本,必须配上精良的制作。”

说来简单,真正拍起来却颇为费力。《新世界》的场景中有众多胡同,还有大量戏发生在市井中,要找起来确实非常困难。所以,想要真实还原剧本中的“老北京”,只能自己搭建。

从2018年初剧本完成,到年底正式拍摄,《新世界》历经6个月的筹备期。这6个月里,搭景是桩重头戏。

“筹备必须先行。我们当时和中影基地谈,占了将近四百亩地。在当时原有的2条街的基础上,我们又搭了14条街,将四百亩地几乎全部铺满。那段时间,美术组、置景组没日没夜地干,吃了很多苦。我们配备的是全套电影班底,包括摄影、美术、后期,甚至器材等等,投入了大量心血。”

除商铺林立、熙熙攘攘的街景之外,金海管辖的京师第一监狱也是新搭出来的。光监狱的置景,面积就接近3000平方米。

既然拍的是1949年解放前夕的北平,那么天安门和午门广场是绕不开的。这些古建筑的正面亮相,在第5集“三兄弟被抓”的那场戏中。徐天惹恼了柳如丝,三兄弟想夺回46根金条,欲要动强,结果呢?呼啦啦两车兵把他们拉进了紫禁城。

为了拍这段戏,拍摄团队又从中影基地整体转场到横店。“三国纷纷乱兵交,四外里狼烟滚滚动枪刀。周公瑾定下一条火攻计,诸葛亮他祭东风把曹操的战船烧。”京韵大鼓《华容道》的唱腔一调,《新世界》的老北京韵味顿时就涌出来了。

事实上,除了美术置景,《新世界》在后期特效方面也颇下功夫。大街小巷飞扬的尘土、冒着热气的盖碗、故宫里朱墙玉瓦的做旧,每次出现唱词尽不同的京韵大鼓,都足见制作团队的尽心竭力。

“我们坚持实景拍摄,以电影水准拍摄制作,像夜景、灯光、烟火、飞机相撞、着火等场面,全部对标的是电影品质,总体的视效水准比较高。”

这种匠心的展现,最鲜明之处是这部剧的片头质感。冰面俯瞰冰底的主宰感,蜘蛛与蚂蚁的隐喻感,以及火车撞过冰层红旗招展的“破冰”感,都藏着“新世界”特有的格调。

“为什么要在制作上下功夫?我觉得,不论是置景、摄影还是美术,首先要做的是让观众相信剧里的环境。只有把人、事和环境勾连起来,才能够使观众代入到那个时代,进入那22天。”

不干涉内容创作,是永恒的底线

《新世界》全剧70集。乍一看,这是一个比较吓人的数字。毕竟,经历前几年的“注水剧”之后,观众对长剧已经产生了惯性的不良预期。但对于新世界来说,这个数字是删减过后的“痛心版”。

“其实,第一版成片的剧情已经非常紧凑了。当时平台的专家组看过成片后告诉我们,这部剧是真正的良心剧。讲的是重大历史转折时期的故事,这类历史剧、年代剧,很难看到这么高的质量。”李力说道。

随着《新世界》的开播,李力原来提着的那颗心也逐渐放下。纵然对自己的“孩子”十分自信,但是在亮相之前,多少还是会有些忐忑。不过,在口碑爆点之外,讨论依旧存在。从社交平台来看,热度最高的,仍然逃不脱“节奏缓慢”与“人物繁杂”。

在李力看来,徐兵的创作,走的本就是多线叙事的模式,他刻画的是四九城里那些形形色色的小人物们。剧中八大角色,通过自己的行动轨迹,串联起“新世界”中的世间百态。不过,剧播出后,和力辰光也在复盘。

“我们也在关注、搜集大数据,想知道年轻观众想看什么,对什么更感兴趣。同时我们也有自己的坚持,我们可能不会过多地去迎合,还是希望能做一些引领。《新世界》就是这样,其实我们在里面加了许多传统文化元素,比如具有绝对中国特色的戏曲,包括用的一些民间音乐等。”

这种坚持,也体现在对内容创作者的不干涉上。李力是实业出身的投资人,转入影视行业之后,贯彻的仍是“内容主导”的理念。

“我习惯不去干涉创作者,尊重他们的诉求,把内容做完。要把内容行为和营销行为分割开来,我不会为了吸引年轻观众去强求导演、编剧,让他们加入某些时下潮流的东西。”

“我理解创作者的初衷,知道想让他们最好、最大限度地完成作品,就要不干涉。后面如何解析、重组、传播,那是营销行为,我分得非常清楚。我们也一直是这么做的,从《飞越老人院》《北平无战事》,到《南方车站的聚会》《新世界》,我们从来没有变过。”

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和力辰光固守着放手任用创作者的“老派”风格,在业外资金断流、快餐文化流行的当下,他们仍然一丝不苟地追求高标准、强制作。这些坚持最终都成为了品质的保障。

2020年,和力辰光将有几部聚焦女性题材的影视作品陆续开机。“我们想多创作一些能被时间留下来的作品,五年、十年之后,观众还愿意重新翻看,这就值了。”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