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黄家驹生前给别人写的歌寥寥无几,死后却有数百首作品尘封?

"



我们都知道黄家驹是一个创作天才,据说他短暂的一生创作了849首歌,这些歌大部分写于1983年-1993年,真正得以发表的只有极少的一部分,还有太多的作品被埋没了,直到他离去我们也没有机会听到。可能很多人说这么多歌黄家驹Beyond既然消化不了,为什么不给其他的歌手唱,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每个人在自己不知名的时候,受的委屈你自己都想象不到,再有才华的人也需要一个沉淀和展露头角期。

在当今的乐坛上像许嵩,李荣浩,周杰伦等都是原创居多,自己作词作曲居多,尤其是周杰伦号称一个星期能写五十首歌,这个创作量还是惊人的,但是在当年有一个人是可以和周杰伦的创作量相媲美的,这个人就是黄家驹,黄家驹遇到的情况和周杰伦一样,写出来的歌没人愿意唱,像周杰伦给刘德华写的《眼泪知道》,给张惠妹写的《双节棍》,后来火得一塌糊涂的《龙卷风》都是写给别人的,但都是因为种种原因被退回来了,后来由周杰伦自己唱红了,等到周杰伦火了之后,才有很多人邀请他写歌。

黄家驹的情况也是一样,自己创作了很多歌,在自己没有成名前,都没有人唱过他的歌,后续黄家驹Beyond他们红了,才陆陆续续有人开始唱他写的歌,但就是这样量也不是很大,比方说:郑伊健的《厌倦》 、王菲的《重燃》、 林子祥 的《单手拍掌》、蔡兴麟的《为了你,为了我》 、许冠杰的《交织千个心》、 谭咏麟 的《拥抱》和《忘情都市》、麦洁雯的《岁月无声》、彭健新的《无名的歌》、 小岛 的《画匠》、Bliss的《原来不可怕》、王菲 的《EVERYTHING》、 辛晓琪 的《味道》等很多都是黄家驹作词作曲的,但也就十几首,毕竟以黄家驹的产量来说,这些真的是九牛一毛。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毕竟这个时候黄家驹已经火了,还没有人愿意唱他的歌吗,是黄家驹写词不好,还是他写的歌不适合其他歌手,为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首先第一点:唱片公司的干预:

1993年5月10日,BEYOND接受媒体访问时吐露过这个问题。记者问:既然你们想推广自己的音乐,为什么不为别人做音乐?

家驹说,我们想过替人作曲,但唱片公司反对。他们说,有好歌为何不留给自己?如果不是好歌,只会影响BEYOND声誉。总之在任何人的唱片内有BEYOND的影子都不成,想听BEYOND的歌就应该去买BEYOND的唱片。

就这样,家驹被唱片公司牢牢束缚了,写的歌除了挑选极少数出来放进专辑,其余只能束之高阁,甚至丢弃。比如《冷雨夜》,家驹写完曲就打算丢掉,是弟弟家强觉得不错,捡回来自己填词演唱,才拯救了这首歌。而现在我们看来,却堪称一首经典曲目。

家驹为他人创作的有限十多首歌中,几乎都是特例,都是唱片公司的安排,例如蔡兴麟和王菲都是跟BEYOND同一公司的师弟师妹,小岛乐队也是陈健添签下来的一支乐队,而许冠杰是粤语歌坛祖师父,谭咏麟是天皇巨星,多少要给点面子……总之没有人随随便便就能唱到家驹写的歌。

黄家强和黄贯中也是一样,他们那些为他人创作的歌曲,其实大都是三子时期写的,当时他们在滚石唱片旗下,可能没有以前那样束缚了,他们才开始应邀为别人写歌。



其次:除了唱片公司的束缚,另一方面的主要原因就是当时的乐坛环境:

当时的香港乐坛不尊重原创,邀歌现象并不盛行,盛行的是翻唱改编日本歌曲。

如果正儿八经地向创作人邀歌,那说明是对原创的尊重。但那时并非这样,他们宁愿去翻唱中岛美雪、玉置浩二那些已经在日本唱红了的歌,这样成本小,风险又小,拿来就唱,唱了就红,多好呀,很多巨星都是这样翻唱成名的。花钱去邀歌,谁知道最后写出来的歌怎么样,又能不能唱红呢,费力不讨好。

大环境如此,所以像黄家驹这样的原创音乐人,虽然少,却并不稀贵,没人把你当回事,能积极向他们邀歌的并不多。



第三:也可能黄家驹写歌的风格,并不特别适合别人:

比如黄家驹《岁月无声》《交织千个心》等作品都是在他们自己重新演绎后才真正广为人知的。当然,如果家驹多写一点如《喜欢你》《情人》《冷雨夜》这种适应性广的抒情歌曲,可能就不一样了。但问题是家驹并不乐意老是写这种太软的歌,能偶尔写一首已经很难得了,毕竟他骨子里还是流动着摇滚的血脉。

也是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使得黄家驹创作的大多数作品无处安放(当然有很多只是未成型的DEMO),也没有机会为他人做嫁衣。如果他当年没有那么早离去,或许这些作品终有一天会被我们听到,但遗憾的是大多只能被永远尘封或消逝……

图片来源于网络

声明:撰写此文是为了纪念Beyond黄家驹以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