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曾年少轻狂,年轻时的高晓松是个让自己讨厌的人

"

已经年过半百的高晓松不再像从前那样锋芒毕露,他越来越少的在脱口秀节目中高谈阔论,他曾说过尽量要把很多想说的话在五十岁之前说完,从前晓松说过很多话,有些兑现了,有些则“丢在风里”,这一次高晓松给自己说出的话增加了很大分量。

五十岁的高晓松每天都辛勤的耕耘在自己的“食材花园”之中,他精心的照料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对待每一份蔬菜和果实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心,他常常从自己的社交媒体上晒夸耀自己的蔬菜种的如何好,收获所得到的快乐让他得到了很大满足。

为了做公益事业,给贫困县的农民募捐善款,他不惜抹着口红和“带货王”李佳琦一同出现在网络直播当中,年轻时的高晓松也会做公益,但毫无疑问,肯定会选择一个更加潇洒的方式。


高晓松种菜成果


相比起年轻时的高晓松,如今他变得更加温和,也不再特殊,岁月磨平了他的棱角,让他在这个时代当中显得比任何时候都要随和。

在《同桌的你》火遍大江南北之前,23岁的高晓松就已经通过做广告导演赚到了很多钱,在音乐圈里一炮而红之后,他更是名利双收。那一年他常常开着林肯,拿着大哥大,腰间挎着一个汉显BP机,穿着一件毛领皮夹克,以找漂亮女生做演员为由在电影学院附近招摇过市。

回想起这段往事,高晓松显得十分惭愧,他希望人们忘却自己曾经那铜臭的那一面,尽管那段状态没有持续太久,但它仍然是高晓松最想从人们记忆当中所抹去的片段。

除了一次年少暴富的偶然经历之外,大部分时光里高晓松都是那个恃才傲物,自命不凡的角色。


刘欢与高晓松


1996年,高晓松就已经成功举办了自己的个人作品音乐会,这预示着他们的音乐生涯又上了一层楼,1997年,高晓松和老狼接受媒体的专访,当时负责此项采访任务的李静向他们提问:“大家都很喜欢你们的《同桌的你》,这首歌是不是写给你们喜欢的某个女孩?”

两人以“北京瘫”的姿势躺在椅子上,高晓松眼皮一翻,不屑的回答说:“什么写给某个女孩,我们最主要就是泡妞”

当时还很年轻的李静被气的够呛,几个问题问下来,她被这哥俩给噎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从他们嘴里说出的话,没有一句不是横着出来的,后来整个节目组都在背后痛骂这二位,太没教养了,出了名完全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

“他们根本就不想接受我的采访,完全就是为了来欺负我的”李静委屈的抱怨着。


高晓松


后来李静成为了高晓松“师父”黄小茂的老婆,如今再谈起这件往事,大家自然也就只能都当笑话听了。但那时候高晓松有多招人讨厌,他自己是心里有数的,他坦言不光别人讨厌自己,连他自己都很讨厌那时候的自己。

更过分的一次,也是在那一年,著名的“选秀教母”龙丹妮带着当时还是摄像师的汪涵去采访高晓松,几个人扛着机器到了高晓松的家,这厮竟然穿着浴袍就出来了,远道而来的摄制组工作人员看见这情形差点没给气晕过去,这也太不尊重人了。

龙丹妮走出高晓松家门后,对汪涵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辈子再也不采访这个人了”


时隔多年,高晓松再登李静的节目


如今想想,如果不是高晓松后来的待人处事方面的方式有所改变,可能到今天为止,龙丹妮与汪涵都不可能和他成为朋友了。他不止一次通过镜头对着观众们检讨自己,年轻的时候确实有些得意忘形。

并且还有王朔常用的一句话:欺负女人不算本事。高晓松“欺负”女人的行为也确实显得不够绅士。

但无论是王朔也好,高晓松也罢,他们虽都喜欢在女人们面前自命清高,孤芳自赏,但却同样都曾对“花女人钱”的行为不以为然。

前有王朔放话:“我是吃软饭的,软饭硬吃”

后有晓松豪言:“我们那个时代的女生以养着男生为荣”


高晓松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高晓松这话不算瞎说,晓松组建第一支乐队时的乐器都是6个女生花钱凑出来的,父母给她们吃饭的钱,她们省吃俭用,偷偷攒下来饿着肚子给男生们凑钱买乐器,看他们在学校的水房里排练。

在晓松从清华跑出去做流浪歌手的那段时间,最惨的时候睡过学校的楼梯拐角,还有一段时间,他一个人在南方,一位女生曾找到过他,给他联系了一份给出版社“扒谱”的工作,一首歌五毛钱。从此以后女生每天过来收晓松扒好的谱子。

过了好一段时间他才知道,根本就没有出版社要找他扒什么琴谱,所谓的靠音乐吃饭根本就是一个善意的谎言,他所有的收入都是来自那个女生的捐助,她想要帮助晓松。


高晓松


谈起这种现象晓松常常显得有些怅然若失,因为如今的女孩们再也没这么“傻”了。但高晓松是幸运的,他赶上了那样一个时代,女孩们都单纯的有些“不像话”了。

但高晓松对得起这些人吗?他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首先他认为花花公子是单纯的,容易动感情的人都是单纯的,因为他们是感性动物,他们永远相信爱,并且愿意为了爱情去献身,当然那种感受来的快,去的也快,也就成为了人们口中所说的“多情”。

“易动感情”“玩弄感情”的行为该如何去区分?高晓松拍着自己的胳膊:“上面一个个的烟花可以证明”


老狼与高晓松


年轻时的高晓松看不上台前的工作,在他眼中,台前表演的是艺人,幕后创作的是艺术家,当时的高晓松自然想做艺术家,这个在幕后掌控一切的“狂人”从不给其他人干涉自己工作的机会。


他认为自己比别人都聪明,不需要别人来给自己建议,在1996年的个人作品演唱会上,由于门票已经售罄,任性妄为的高晓松甚至大门敞开,把那些买不到票的歌迷也放了进来,于是花钱买票的歌迷和没花钱,也没票的歌迷都站在一起看演唱会,这种事情大概也就只有高晓松能做的出来。

谈到自己年轻时候的性格,高晓松有着自己的理解,他喜欢和生活作对,就像他喜欢和面带善意的李静、龙丹妮作对一样。


高晓松


他的危机意识让他过早的便认识到,再强大的人也最终会被生活所打败,生活终将扮演夺走你一切的元凶,你的容颜、你的爱人、你的亲人、你的朋友、包括你的健康、你的时间、和你的生命。

当大家都老了,都会抱着脑袋被生活所殴打,那么趁着自己还身强体壮之时,一定要踹上生活两脚。我们可以容忍被生活蹂躏成为结果,但不接受被生活捶打成为过程

如今的高晓松有些老了,离被生活反击的结果越来越近,他已经不再对生活进行反抗,但他似乎能够坦然的面对这一切,他早已做好了准备,他正努力着做一个低调的人,一个中庸的人,一个让大家都能够接受的“老好人”。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