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宣传曲拼“流量”,是虚张声势还是名副其实?

"

“电影未上映,宣传曲先至”,这是国产电影的宣传方式之一。

电影的宣传曲或推广曲是一种营销手段,观众可以通过歌曲来解读电影,提前预热未上映的电影,从而带来一定的话题性,这样的推广形式要回溯到10年前。

2011年,电影《将爱情进行到底》中的主题曲《因为爱情》,作为国产影视行业大规模用歌曲和MV推广电影的开端。当年的这首歌曲不仅让王菲和陈奕迅顺利登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电影也收获了不错的票房。

从此之后,宣传曲便成为了电影营销的“标配”。《匆匆那年》、《平凡之路》、《小苹果》、《体面》等各种风格的电影宣传曲,得到了观众的喜爱,传唱至今依旧耳熟能详,给歌手也带来了热度。

相较于之前,电影制作方偏爱王菲、张惠妹、陈奕迅等实力派歌手演唱宣传曲或主题曲。近两年影视圈又出现了一个现象,很多电影的宣传曲、主题曲都由流量明星演唱,有些甚至不是专业的歌手出身,但同样都是流量担当。


选择流量明星演唱电影宣传曲的目的

1、打破电影的“受众圈层”。

电影《中国女排》的推广曲由易烊千玺演唱,本来是擅长主打情怀牌、奋斗牌的电影,为何会选择00后的易烊千玺?

于观众而言,对中国女排有深厚情结的人群大部分都是70后、80后。易烊千玺的粉丝群体大多数是90后或00后,这样就可以吸引一些年轻的观众,把电影的受众圈层打得更透一点,影响力更广泛一些,就目前情况来看,易烊千玺成功的为影片收获了一次热搜,宣传效果也事半功倍。

推广曲的曲名《不分昼夜》也是通过网友投票选出来的,增加了大家的参与感及互动性,使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歌曲一上线就收获了大批粉丝的“打卡”关注,歌曲柔中带刚,很契合中国女排精神,历尽风雨后的平静淡然,忘却曾经的荣誉和伤痛,女排精神就是不断积累,不断拼搏。

永不言弃是中国女排的精神,也是易烊千玺的成长路程。易烊千玺无论是在形象上还是在个人经历上,他与中国女排都有一些精神上的契合。

一个从高潮到低谷再到重新崛起的过程。曾经的易烊千玺是偶像出身,外界对他有很多质疑的声音。后来通过《长安十二时辰》和《少年的你》中精彩的表现,扭转了流量小生在观众心中的印象。

通过流量明星带动粉丝,使之了解之前不感兴趣的电影题材,这样就可以打破受众圈层,使电影的受众群体更广。

2、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最大的引流。

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影视行业,制片方为了抢占先机,除了保证影片的质量之外,都会想尽一切办法来引流。所以,流量明星唱宣传曲这种方式,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最大的引流。

流量明星能够带来话题度和关注度,可以影响部分观众的选择倾向。

王一博的个人单曲《无感》,上线20分钟销量超600万,10小时48分钟突破1000万张,销售额超3000万,创造了2小时人气值过千万记录,创造了单周总人气值过亿记录,成为销售量最快破千万的数字单曲。

如此高的人气当然是电影引流的最佳人选。所以,由徐峥执导及主演的电影《囧妈》就选择了王一博演唱宣传曲,此消息官宣之后,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超3亿,并迅速登上了当天的热搜。

电影宣传曲《给妈咪》以一位儿子的角度告白妈妈,王一博还给电影配了一段语音播报,一边是自己对于未来的渴望,一边是无法陪伴妈妈的无奈,表达出了深沉的母子之情,与王一博从小背井离乡的演艺经历很相似。

歌曲在各大音乐平台上线后,网友的讨论热度一直居高不下,可见,流量明星自带超高的影响力,可以迅速的给电影带来流量,达到最快的宣传效果。

3、流量明星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流量明星唱电影宣传曲,肯定会引导部分粉丝主动去观看歌曲mv ,有些人可能看了预告会感觉电影还不错,最终会去电影院去观看影片。

流量明星有着催化剂的作用,观众可能会通过自己喜欢的明星而了解到一部电影,最终听了歌曲看了预告觉得电影质量不错,才会为其买单。

《囧妈》和《唐人街探案3》两部电影都是大IP,观众对于电影的质量也比较放心,而流量明星的加入恰巧可以影响一部分观众的选择。

流量明星能够带来的是流量,让更多的人知道并了解这个电影,但是如果一部电影品质不好,即使是粉丝也不会轻易去看的,因为毕竟不是自己的偶像主演的。


流量明星唱电影宣传曲到底有没有实际效果?

宣传曲最终到底能转化成多少票房?这其实是很难被量化的,对于电影本身也只能起到一定的宣传推广作用而已。

比如,去年成龙主演的电影《神探蒲松龄》,并没有因为蔡徐坤演唱宣传曲,获得一个很高的票房转换率。

肖战所唱的电影同名宣传曲《两只老虎》,在电影还没正式上映时,就引起了网友们激烈的讨论,可是又有多少人因为听了歌曲而去电影院看电影的?

即使有葛优、赵薇等超强演员阵容加入,也借助了肖战强大的流量,电影《两只老虎》最终也只拿到了2亿票房,结果与之前大家所期待截然不同。

这就说明了流量明星的宣传效果和最终的票房表现不一定是成正比的。《流浪地球》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高的票房和口碑,跟它是否请了孟美岐来演唱宣传曲,其实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有些观众看完电影之后,甚至都不知道这首歌是谁唱的。

流量是为了打开电影的受众圈层,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引流的目的,对于票房的转化率很难具体量化,其最终票房结果也不一定会成为正比。

那么,如何选择流量明星,才能对影片宣传产生正面的积极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如今的观众欣赏水平也逐渐在提高,以往固有的单一纯靠流量明星宣传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家,如何选择合适的流量明星,才是制片方应该考虑的问题。

第一,流量明星的形象要契合电影的气质。

宣传曲和电影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选择流量明星的标准之一,首先一定要个人形象符合电影的主题内容,只有两者气质相符,才能达到推广电影的目的。

王源为电影《地久天长》演唱的推广曲《友谊地久天长》,歌曲从老式录音机播出的一句话开始,以口琴作为前奏的主旋律,与他在电影中的角色形象相得益彰,无论是从人设还是到演唱风格,都比较符合电影的整体气质。

第二,宣传曲风格要符合电影主题。

宣传曲与电影要融为一体,才能让影片拥有感染力,使观众在听到歌曲的时候产生共鸣。让观众在歌曲中发现故事,代入到歌词中,从中找到自己的故事,这才是音乐的魅力。只有这样,歌手在演唱电影的宣传曲时,才会给观众带来更强的代入感。一首好的歌曲能让一部电影焕发出新的生机,让歌曲本身注入独立的生命,成为风靡一时的流行歌曲。

电影《西虹市首富》中的歌曲《卡路里》,风格幽默搞笑接地气,曲风与电影主题非常符合,再加上人气极高的火箭少女来演唱,不仅给电影带来了超高的关注度,歌曲火了之后在网络上又掀起了一波热潮,让电影的余温持续了很久,这样的宣传效果才是双赢的。

第三,流量明星粉丝符合电影受众画像。

流量明星的粉丝和电影里可能出现的人物画像是否契合,这一点很重要。不是随便找一个流量明星把歌曲做成神曲就可以了,而是要综合考虑到多方面因素。

所以,一部电影会不会请流量明星唱宣传曲还是要视情况而定。如果制片方选择一个流量明星,可是他本人并不适合这首歌的表达,对于电影来说其实是弊大于利。


“流量”是双刃剑,契合电影就是锦上添花,自带话题容易弄巧成拙。

明星本身就是“注意力经济”的产物,粉丝越多其商业价值越高,流量也会越大,明星效应越显著,这就是大家眼中所谓的“流量明星”。其实流量是一个中性词,有流量不代表没有实力。

一首宣传曲可以与电影档期呼应制造相应的观影气氛,也能在影片的演员阵容外再加入一位流量明星作“外援” ,从而提升票房号召力,依靠粉丝的力量和宣传冲击票房,所以,选择流量明星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

电影宣传曲拼“流量”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符合电影气质、主题就是锦上添花,但绝不是是雪中送炭,关键还是要看电影的质量,流量明星可能还会给电影带来其他不好的效果,是卖点还是黑点,是票房还是毒药,都是不可预见的。

流量明星本就自带话题,虽然他们可以带动一些粉丝去关注电影,但是也可能会导致观众的路人缘不太好,有些人喜欢流量明星,有些人不喜欢流量明星,就会出现适得其反的状况,给电影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流量明星可以增加电影的曝光度,但是不能决定观众进不进影院,除了口碑之外,导演的知名度、剧情的完成度、服化道的用心度等都可以影响观众是否观看。

如今的电影市场日趋理性,慢慢脱离了流量时代,进入了口碑时代。或许以前用流量明星吸引观众可以见效,他们的价值也能在此过程中得以量化,但观众经历过一次次失望之后,不会再轻易的接受,大家会通过网上的评分,身边人的推荐来判断一部电影是不是值得看。

观众越来越趋于成熟理性,也能够分辨音乐是否用心,宣传曲好听,成片也不会令人失望”的逻辑理论确实很不靠谱,观众能够区分音乐和影片是两种不同的事物,有的人即使不去看电影,也不会妨碍单曲循环电影主题曲。


野蛮生长的流量时代已然过去,启用流量明星也不再是一步稳棋。

不管电影宣传曲如何虚张声势也无法替代影片的品质,观众既会因为宣传曲而对电影抱以期待,又会综合地考虑影视制作的质量,制作方和发行方更不应顾此失彼,放任电影宣传曲与影片整体形象脱节,只有选择合适的歌手才会达到最好的宣传效果。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