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迅和她的《女儿》:承袭母亲的语言模式,边疗伤边成长边和解

"

中国老话说,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寓意贴心温暖。可是,小棉袄也有变天敌的时候。

近期,周迅主演的8分钟短片《女儿》蹿红网络。片中,周迅饰演一个单亲妈妈,她自己的母亲用言语劝说、刺激,都不行,她执意带着女儿去开出租车。

和所有没有当过妈妈的女人一样,周迅也不曾预料到这有何难,更不能理解妈妈为什么坚决否定她。

语言上的刺激,让既是女儿又刚当妈妈的周迅无所适从。那么,母亲对女儿说话的方式,到底会给女儿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短片《女儿》海报

母亲的言语对女儿负面的影响

都说母女是天敌,几句话没说完就要点燃战火,一点小事也要吵个不可开交。这一点,即便是大作家张爱玲,也和天下女儿有同感。

母女之间需要这样的小心翼翼,爱被包裹得太压抑,只剩下了谨小慎微。

一点点的不愉快,像鞋里的一粒细沙,虽不致影响奔跑,总是走起来就痛。

----《张爱玲传》

《张爱玲传》里写到,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是一个特别情绪化的人,心直口快,往往在生气的时候会说出特别伤人的话语。张爱玲为她母亲的脾气磨难着,琐屑的事情一点点地毁了她的爱。

在张爱玲患上伤寒差点送命时,她母亲送她去医院,烦闷地抱怨:你就是个害人精!你只会拖累别人!我真不该救你,就让你自生自灭就好了!


张爱玲

实在难以想象,这样刻薄的话是一个母亲说的。张爱玲终其一生也无法理解母亲的言语,母亲刻薄的话影响了她的一生,她性格中的自卑与自私大概就是源于母亲经常情绪化的语言发泄。

晚年时,她在给宋淇夫妇的信笺中说到,家长对孩子最好多夸奖少批评,这样的孩子容易建立自信。


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

张爱玲深受母亲言语的影响,性格中有自负又隐藏着自卑。而洪晃是反其道行之,母亲章含之是著名的名门闺秀,对她的教育也是传统的内敛含蓄,教她闺秀的知识仪态。可是,她偏偏不这样。

在洪晃的眼中,母亲是个悲剧的人物,太把男人当回事,言谈举止、仪态文明呈现出的规矩就是男尊女卑,牺牲自己的欲望。洪晃则选择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一副痞女的姿态。母亲从一而终爱着乔冠华,她偏不,和陈凯歌不爱了就离婚;母亲中规中矩穿戴整齐,她偏不,反差搭配突破世俗眼光。

就像短片《女儿》中,周迅也受够了母亲的语言模式--自以为是的爱+说教+否定(或诋毁)。好在,在自己当了母亲后,在万家团圆的除夕夜,周迅选择和自己的母亲和解。周迅对女儿说,想吃韭菜鸡蛋的饺子了。而这个馅儿的饺子,只有自己的妈妈包得最好吃。就在此时,每逢除夕就在出租车流中找寻周迅母女的妈妈上了车,妈妈、周迅、女儿三个人终于一起坐了下来,吃了顿年夜饭的饺子。

自己当了妈妈,才对母女之间的感情有了更多的领悟,也才能与自己的妈妈和解。


望向远方,对母亲的话有怀疑有伤痛

母亲的言语对女儿正面的影响

在短片《女儿》中,带着女儿开出租的日子,周迅扛起了为父又为母的双重角色。女儿长大了一点,还能帮着换轮胎。让人惊喜的是,女儿手里永远拿着万花筒,用孩子的视角去观察这个美丽又温暖的世界。

她会用万花筒帮妈妈找等待打车的人,也会用万花筒发现乘客的友好,和一起乘车的宠物狗的可爱。并且,每当乘客发现不能独享后排座位时,女儿会给乘客一粒糖,用自己友善的举动化解乘客的不满。

而这些,是周迅在独自带着女儿开出租车的日子,渐渐悟透的道理--不能让女儿重蹈自己的覆辙,承袭自己的模式去边疗伤边成长。要用自己的乐观言行去给孩子树立榜样,鼓励她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好,成长中布满爱和温暖。


短片《女儿》

出演过《甄嬛传》的孙俪,童年时父母常吵架,在她的回忆中,父母永远是在吵架。12岁时,她的父母离婚了,从此她跟母亲相依为命。年幼的孙俪还安慰妈妈说:“妈妈你别难过,反正以后我也不会结婚了,以后的日子我陪你一起过。”而此时孙俪的内心也是崩溃的,从此就变成一个没有父亲疼爱的孩子了。

孙俪锲而不舍努力的汗水,终于浇灌出成名的花朵。有了丰厚片酬的她,对母亲自然是尽孝照顾,给母亲在上海买了一套复式房子,在母亲46岁生日时,给母亲在豪华游轮上办了生日宴会。

而孙俪的父亲这些年虽然不怎么和她们母女联系,但是当无良媒体报道失实时,他也用自己的方式去维护女儿,让孙俪也动容了。爱恨交织,孙俪终于试探地去问母亲,是否还恨父亲,她的母亲说:“不恨,毕竟他给了我你这样优秀的女儿,看着你,就不恨他了。”

母亲的宽容不但放过了自己,也给女儿一种坚定的信仰,和如释重负的感受。让孙俪认为恨一个人,永远得不到幸福,不如选择去爱和宽容,使内心获得真正的宁静。

孙俪说,曾经破碎的那个世界,在我成年之后,重归完整。

不得不说,母亲的言行模式,促使女儿原谅了伤害她的过往。


孙俪和她的母亲

父母不间断修正不当的语言模式,共情关注,达到双赢的教育效果

女儿的数学成绩奇差无比,你以为是遗传,因为你的数学成绩就很差。或者,你觉得因为女儿很笨,对数学不敏感。

《父母的语言》这本书告诉你:

一项针对母亲的研究发现,她们两岁以下的女儿接受的数学谈话是儿子的一半,接受的有关基本数字的谈话大约是男孩的三分之一。在实际的数学成绩面前,母亲一直高估儿子们的数学能力,而低估女儿的数学能力。

另一项以小学老师为样本的研究结果是,女性会将她们对数学的焦虑不安感传递给女孩。

由此可见,语言不仅仅给女儿带来伴随一生的行为养成,还会影响数学思维的构建。

父母不经意的语言,打击或否定的话,都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心理暗示,并转化为内在批判的声音,形成强烈的反自我意识,从而影响孩子的一生。

那么,作为父母,如何修正自己的语言模式,避免贻误孩子的成长呢?


《父母的语言》这本书给父母们提供了一种叫“3T原则”的亲子沟通方式:

第一个T :TUNE IN 共情关注

共情关注的意思说白了就是孩子在做什么事情时,你把自己放在她的位置去思考,去观察。孩子在听你讲故事的时候去玩积木了,别发火,你就趁机给她解释一下什么是积木,怎么玩积木,把注意力都转移到积木上来。

共情关注的时候可以多用儿化语,这会更吸引孩子的耳朵,让他关注到你说话的内容。如拉臭臭,吃饭饭,喝大牛奶等。

第二个T : TALK MORE 充分交流

活在当下,就说在当下。比如你在洗衣服,就描述一下你洗衣服的具体步骤,让孩子懂得你在做的是怎样一件具体的事情。下次当你再做这件事时,让孩子描述一下洗衣服的流程。以此类推,当孩子上学后,晚上回到家,脱离了学校的语言环境时,让她再回忆和描述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孩子也会愿意并轻易地与你交流出来。

第三个T : TAKE TUNES 轮流谈话

这是最重要的一环,父母说完话后,要把话语权交给孩子,让她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或者,父母也可以进行开放式问题,抛出“怎么办”和“为什么”等问题,剩下的让孩子随意发挥想象,天马行空都可以,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最终走入社会时,能不畏惧问题、解决问题。


第四个T:TURN IT OFF 关掉它

数字时代,父母虽然完全做到了3T原则,但是,沟通效果却不好,那就进行第四项,把手机和电视都关掉。在这个看情商、逆商重于智商的年代,为什么你的孩子情商低?与电视和手机有直接关系,经常面对这两个电器,孩子会将自己隔离起来,不与家长交流,对你的问题也不反馈。当他和其他孩子打架,他也不会知道别人多痛,电视里都是那么打的......

所以,在孩子面前,关掉电视和手机,从父母开始。

美国著名青少年学家阿黛尔·法伯说:“永远都不要低估你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力。”

言传身教,立德于行。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