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妈》我看了,决定以后对妈妈好一点

"

了解伊姐本人最新动态、参与线下活动, 加伊姐微信:eemoviekf04(不闲聊)

文 | 伊姐(周桂伊)


17号,在我来东京之前,我们“伊姐看电影”公号承办了《囧妈》北京首映礼的一部分,我也提前看到了电影。

在观影过程中,大家又哭又笑,这一场的主题是“带着妈妈进影院”,好多妈妈们在观影中都止不住眼泪。

《囧妈》不仅是催泪电影,重点是特别适合合家欢,有让人捧腹不已的喜剧元素贯穿其中。

四十岁儿子和六十岁妈妈之间的年龄落差造成对一件事的理解区别,漫漫旅途的各种突发情况,以及列车员第三视角看到的啼笑皆非,都让人会无数次哈哈大笑。

2018年是徐峥年,他监制和主演的《我不是药神》几乎是重新定义了华语电影新力量,从现实主义出发,给了全民一种治愈。

2020年,在《囧妈》预告片里的第一个节奏,我们发现他饰演的徐伊万,遭遇了婚姻问题。

“你心里住着一个幻想的老婆,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你还没有意识到吗,我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个人。”

然后,就是徐伊万和妈妈长达六天六晚的火车之旅,旅途中充满各种啼笑皆非,他们彼此极其不适应,相互指责。

妈妈流着泪说:“妈妈所做的一切,无非是为你好。”

儿子对母亲说出来了一句话——

“这就是问题所在,你心里住着一个幻想的儿子,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难道你没有发现吗?我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个儿子。”

熟悉吗?发现徐伊万的婚姻问题,本质的根源所在了吗?

遗憾的是,那些我们讨厌的,却终于成为了我们的一部分。

《囧妈》要去讲这个轮回,因为亲密感和边界感的冲突,已经成为了中国现代家庭最大的问题。

多少已婚家庭的关系,本质不来源于夫妻双方,而是个体与原生家庭的关系?

父母们总是充满控制欲:床头灯过了十二点不熄她会去敲你房门,教诲我们与领导相处的方式,在二胎问题上喋喋不休,如果有机会,他们甚至还想再数落数落我们的伴侣。

父母在消费观念上跟我们相去甚远:不管物质多丰盛,坚持吃剩饭剩菜;责怪我们为长得快的孩子买太多衣服;每次在饭馆吃饭,都会当着服务员大声叹息,你们这里也太贵了。

父母们在育儿观念上与我们南辕北辙:有一种冷叫做姥姥觉得你很冷,在熟人面前总逼着孩子表演背唐诗口头禅是“你再哭警察叔叔就来抓你了哦”……无论转发多少科学育儿方法都不管用。

但是,他们顽强地无孔不入地关注、参与和改变我们的生活。

今年李安最喜欢的华裔电影《别告诉她》,讲的是西方“独立”观念与东方“集体”观念在家庭生活里的冲突,一个细节让我很难忘。

在美国生活了20多年的长子海燕回国探亲,每天只能电话里唠叨儿媳妇要管住丈夫喝酒的老母亲,高兴得把酒端到了儿子嘴边。

看到了吗?中国式亲子关系,本质就是妈妈想要控制,而儿子想要逃离。

妈妈一方面抱怨儿子不顶天立地,一面根本不希望他长大。

在这个电影里,你会看到一个无比熟悉的妈妈。

她无时不刻在给孩子准备吃的,恨不得直接喂到嘴里。

她有一百种养生办法,而且非常希望孩子可以照做。

特别喜欢拍照,拉着孩子无处不在地拍。

以及最重要的,永远在发霸屏的60秒语音方阵,让你几乎没有点开的勇气。

电影会用两个小时,把这一切背后的原因,掰开揉碎,告诉你——

气过,笑过,抓狂过后,冷静下来,你知道,那是妈妈的用心。

那些唠叨、担心和小强势,是中国式父母对子女关切爱护的时代表达。

为啥我安利周围所有的朋友都要去看囧妈,因为我觉得这部电影提供了一个珍贵的、你和妈妈的“交流场景”。

过年其实很容易成为亲子关系紧张的时刻——

  • 毕竟从三十吃到初五的剩菜,你已经忘记名字却大言不惭“关心”(评价)你的各位亲戚,憋了一年就想这会跟你“解决恩怨”的父母……

这种环境下,日常的沟通都会变得费劲一点。

但《囧妈》是温馨的,是快乐搞笑的,是笑泪共存的暖心之旅,是不能割舍跌跌撞撞的深情羁绊。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妈”,所以,在一个放松的状态下,电影如此写真了自己的妈妈,你反而可以不经意聊几句——“妈妈你看这个行为其实不太好,那样做我更容易理解您的关心……”

其实效果比严肃地坐在桌子面前争执,谁也不愿意承认的拉扯,要好得多。看到最后,你会发现,这本身也是《囧妈》这部电影的初衷——“学会沟通,彼此理解。”


我在电影最后的时候哭了,我看到了徐伊万妈妈的高光时刻,她那么光彩夺目,脸上闪烁着一种圣洁和温柔。

她和那个在家里取了假发,非常瘦小孤独,脸上写满了沧桑和落幕的老人,是同一个人。

原来只要给一个舞台,我们早就习以为常的妈妈,甚至内心嫌弃的妈妈,也是会发光的。

妈妈也年轻过,也有过爱情,可她们为我们付出了太多,隐忍了太多,最终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囧妈》里有一幕出现了熊,这个设定有些奇幻,徐伊万和妈妈在俄罗斯漫天大雪里,遭遇了一只小熊,为了求生,他们在儿童游戏转盘上,使劲转那个小熊。

没想到,大熊妈妈从丛林里冲出来,怒不可遏——是的,熊也是有妈妈的!

紧要关头,徐伊万的妈妈伸出双手,大喊“来吃我!别吃儿子!来吃我!别吃我儿子啊!”

那一幕我也哭了,是的,这就是中国妈妈,如果需要,他们绝对愿意为孩子去死的,但他们不愿意承认他们长大了。

当我理解了这些后,我现在会试着多去理解我的妈妈,我会跳出“她是我妈妈,她为什么不完美”这个立场,像旁人一样思考问题。

毕竟,当我们谈论隔代的时候,我们谈论的不仅是年龄的差距,而是时代的急速变化,是教育、环境和立场赋予我们与父母截然不同的烙印,是我们不可能完全理解的父母的童年和青春。

  • 停留在他们的印象中的,是“父母在,不远游”的毕恭毕敬,言听计从,被控制了一辈子的他们对儿女说放手就放手,谈何容易?控制和爱,本来也不是互相对立,而是相互依存。
  • 我们不理解为什么他们要吃剩饭,可是,也许在他的童年里,有剩饭吃是最幸福的事情。
  • 他们在育儿观念上大条、笨拙,是因为他们是出生在以“活下来”为最大目标的环境,在父母稀里糊涂把任何事物放进嘴巴的时候,怎想到有一天,辅食连添加顺序都有那么多讲究?
  • 我有个朋友叫佳佳,出生在单亲家庭,对于童年残缺耿耿于怀,对爱情充满恐惧。

    年过40后她生下孩子,因为丈夫驻外,她独自带孩子的艰辛超乎她想象。

    有一天,她告诉我,她懂得了妈妈——

    “她在自己的人生最千疮百孔的时候,给了我她所有的力量和爱,而我,除了不满,从未心疼。”

    我们的父母走到今天,为了我们,其实已经无数次战胜自己,他们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和改变,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和无穷的,在有限的认知和资源里,他们一直在努力啊。

    而我们不愿意去面对的父母,不正是我们来时的路,不正是我们自己的一部分吗?

    我们总是无比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同,而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先去认同父母们的人生。

    《囧妈》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告诉大家:不要控制,要理解;不要仇恨,要珍惜。

    大年三十,一定带着孩子和妈妈,久违的,一家人整整齐齐去看《囧妈》,走出电影院的那一刻,你一定会有动力去拥抱妈妈,然后,从心底告诉自己:2020,我要对妈妈好一点。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