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里那条最暖心的一条主线-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

《知否》这个故事,近年来愈加迷人。

一是好剧太少。今年热度能出圈的国剧,到目前为止,就一部《梦华录》。

二是宅生活的题材难得。

《知否》的背景设置在北宋时期的一个官宦家庭,虽然与现代相距甚远,但对于女性生活来说,观众特别能找到共鸣。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知否》故事中一条特别温暖的主线——“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

《知否》里那条最暖心的一条主线——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

一、盛老太太和盛纮

盛老太太和盛纮不是亲生母子,但这不妨碍盛老太太对这个过继庶子盛纮,掏心掏肺,为他的前途倾其所有。

盛老太太守寡时,还不到三十岁,她不惜与亲生父母断绝关系也不改嫁,要守在盛家抚养盛纮,支撑盛家门庭。

盛老太太每走一步,都要为了盛纮的前途费尽筹谋。

盛老太太动用私财,靠娘家积累起来的关系,去聘请名师,辅导盛纮学业,助力盛纮科举。

盛家门第不显,为了让盛纮日后官场有人帮扶,盛老太太帮他娶了王太公家的嫡次女王若弗当媳妇。

《知否》里那条最暖心的一条主线——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

其实,盛纮中举之后,勇毅侯府递来了橄榄枝——徐家的庶女。

盛老太太却觉得娘家的实力大不如前,徐家庶女带来的助力有等于无,为此拒绝了徐家的提议。

从此盛老太太与娘家彻底断绝了来往。

盛老太太身为没有血缘关系的嫡母,能为盛纮做到这个份上,实属罕见。

盛长柏就明白盛老太太做出的牺牲——她事事以盛纮的利益为先,所有权衡利弊的基点只有一个——盛纮的前途永远在第一顺位。

如果当初找的是徐家庶女当儿媳,盛老太太晚年的生活起码要更热闹一些。起码,徐家庶女是亲侄女,配上自家庶子,能像王大娘子那样仗着娘家的势力,不把婆婆放在眼里吗?

二、顾偃开和顾廷烨

男主顾廷烨所在的宁远侯府顾家,其家风堕落到令人一言难尽。

不过就是这样的家庭,也能迸发出“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的温暖真情。

顾偃开和顾廷烨父子俩,因为上一辈的恩怨,加上小秦氏从中挑拨,关系一直很紧张,至死都没有达成和解。

即便如此,顾偃开也为了嫡次子顾廷烨做了万全的准备。

顾偃开临死前,先理清白夫人的嫁妆,并把信寄给老家族人,遗命无论如何要把白夫人的嫁妆交给顾廷烨继承。

顾偃开此时已经觉察到小秦氏的真面目,根本信不过身边的顾家人。

其次,顾偃开再怎么忙碌,都要抽时间督促顾廷烨练武。这种独一份的待遇和关注,让其异母兄弟顾廷煜忌恨不已。

大概是顾偃开已经意识到,次子顾廷烨不得顾家人待见,未来只能靠自己?!

顾偃开和顾廷烨父子紧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顾偃开教养不得其法,动辄以家法伺候,激起顾廷烨的逆反之心,导致关系越来越僵。

不过顾偃开种下的因,成为顾廷煜日后劝说顾廷烨出手挽救宁远侯府的理由之一。

毕竟,顾廷烨从小寻求父亲的关爱,当别人能用事实让他相信,父亲真的爱过他,只是所爱不得其法时,他内心肯定有所动容。

《知否》里那条最暖心的一条主线——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

顾廷煜此时的计策,就成功了一半——让恨有出口,爱有归处。

为什么在生命的最后,顾廷煜选择和较劲记恨了大半生的异母弟顾廷烨讲和呢?

还不是为了自己的女儿娴姐儿!

如果顾廷烨保住宁远侯府,那么娴姐儿还是已故侯爷的遗孀,有社会地位。

其次跟着顾廷烨和盛明兰,比顾家其他亲戚更加安全可靠。

起码这对夫妻的人品,更高一些。

顾廷煜说:“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父亲为你计过了,我也要为我的娴姐儿计一计!”

三、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

看完《知否》整个故事,我们会发现,无论善恶,只要身为人母,都会拼尽全力为子女,博一个好的未来。

对子女未来的关切,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婚姻。

原著中康姨妈的生活展现得更加全面详细。

康姨父贪财好色,小妾找了一个又一个,儿女生了一堆,长期有出无进,把家底掏空了。

康姨妈一开始盘算着把亲女康允儿嫁给盛长柏,被盛老太太强势拒绝。为了照拂一下王大娘子的面子,盛老太太把康允儿介绍给盛家长房的嫡次子盛长梧做老婆。

《知否》里那条最暖心的一条主线——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

在这件事情上,康姨妈是真心感谢盛老太太的。

康姨妈这辈子受够了男人的贪财好色,她的狠厉其实也是被不如意的婚姻给放大了。

所以在儿女婚事上,她就特别害怕亲生儿女也走上类似的道路。

当康姨妈看到门风严谨、为人踏实简单的盛长梧时,非常喜欢,心里真正感激了盛老太太一把。

第二是学业。

白夫人的奶娘常嬷嬷一辈子主动求到顾廷烨这里的事情只有两次。

一次是儿子做生意失败,家破人亡之际,收留自己一家老小。

《知否》里那条最暖心的一条主线——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

一次是为了孙子常年读书,求到盛明兰这里,请明兰帮忙介绍师傅。

盛明兰敬佩常嬷嬷的为人,感慨常嬷嬷不容易,唯二的两次,拉下脸面,求到旧主家,都是为了儿孙之事,立即同意回娘家找大哥帮忙。

第三是前途。

王大娘子很多时候自私糊涂,不惹人喜欢,但她总有不少闪光点让观众谅解她平日里的愚蠢。

康姨妈和王大娘子下毒害盛老太太的事情暴露之后,王大娘子一直很强硬,不愿意承认。

当盛长柏表示有母如此,有何面目为官时,一直紧绷的王大娘子立即放弃抵抗,愿意认罚,只求不要耽误儿子前途。

看到这一幕,多少人怒其不争,却也为王大娘子的爱子之心,心生共鸣。

四、后话

如同千人千面一样,不同的人看《知否》这种网文小说,会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和解读。

其中有一种看法是,《知否》这种宅斗文,没有什么进步意义。

原著中的盛明兰是一个穿越过去的现代女性,居然完全默认和遵从封建礼仪对女性的约束乃至迫害。

这个理由,当然是这部好剧的一个槽点。

但我认为,瑕不掩瑜,《知否》这本小说和原著是值得细品的。

我这样说,是因为我觉得,总能在细微之处,感受到那种深入人心的温暖、清醒和冷静。

比如,祖母盛老太太告诉盛明兰为什么女孩子要多读书。

《知否》里那条最暖心的一条主线——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

比如,祖母盛老太太最疼爱的孙女是明兰,但并不代表她完全忽略掉盛家的其他孙辈。她从来都是一碗水尽量端平,即使是墨兰,她也循例给了1500两银子当嫁妆。

这也难怪,这部剧成为继《甄嬛传》之后,大家最喜欢解读的一部女性群像剧。

因为好剧,别说像“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这样的主线,很多细节,都可以拿出来细细说道说道。

那么读者您,从《知否》中读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欢迎留言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