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未必看懂的《智取华山》,为何只能走北峰?为何侦察变偷袭?

新中国成立不久,时任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的彭德怀元帅感慨华山战斗不易,提出拍摄一部夺取华山天险的电影。电影原名为《奇取华山》,1953年8月拍摄完成后送中央审查,敬爱的朱老总提议将片名改为《智取华山》。

你未必看懂的《智取华山》,为何只能走北峰?为何侦察变偷袭?

中宣部当时的方针是“抓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题材”,与今天胡编乱造的神剧不同,《智取华山》取自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战斗经历。

片中的主要演员都是有战斗经验的部队文艺战士,主演郭允泰11岁参加八路军,老八路了。

喜爱《智取华山》的观众可能至今对影片涉及的地理问题尚有些不清楚,下面为你一一解析。

1949年6月西安解放,伪保安第六旅残部和大荔专署职员300余人逃到华山上,依据天险和解放军负隅顽抗。

解放军把守住下山必经之路——华山脚下玉泉院,这样就形成了敌人下不来,我们上不去的对峙局面。

你未必看懂的《智取华山》,为何只能走北峰?为何侦察变偷袭?

“自古华山一条路”,上华山必须经过千尺幢,不要看片中窗口样的洞口,误认为“千尺窗”。

围困当然可以,但当时被赶下山的道士对解放军说,山上储备了一年半的粮食。

匪旅长方子乔的原型是保安第六旅旅长韩子佩。

千尺幢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西峰壁立千仞,峭壁直上直下,无法攀登,唯一可以上去的地方只有北峰。北峰是千尺幢和西峰之间的连接通道,韩子佩驻守在西峰。

当时部队的思路是派一支七人小分队从北峰侦察出一条上山的路,突袭不是他们的任务。

侦察参谋刘明基的原型是刘吉尧,时任大荔军分区路东总队侦察参谋,后任西安警备区副政委。

你未必看懂的《智取华山》,为何只能走北峰?为何侦察变偷袭?

千尺幢和北峰地形险要,各有一个排约30人驻守,剩下的两百多人分散守卫在其他地方。

1949年6月13日,小分队找到曾经爬上北峰的山民王银生带路。

王银生即影片中的常生林。王银生抗战时曾在国民党38军当兵,打过鬼子,所以片中常林生拿起枪直接参加战斗,这其实是真实的,但由于不能交待王银生的国军经历,有观众反而指责这点有假。

智取华山后,王银生参加了解放军,曾任华阴县太华区武装部长,1984年病逝。

影片完全按照当年小分队走的线路拍摄,王银生先攀爬到天井顶部,然后放下绳子,7位侦察员依次爬上天井。后面是高约15米的陡壑。王银生借着一条石缝登上去,把绳子拴在一个木桩上,将其他同志吊上来,电影里略有些艺术加工,但并不影响真实性。

你未必看懂的《智取华山》,为何只能走北峰?为何侦察变偷袭?

向北行约1里便是“老虎口”,实景实地拍摄。

智取华山的8位勇士中的杨建东身体稍胖,曾被夹在这里,但并没有失手滚下山崖。小分队又下滑辗转500多米,到达北峰脚下,这里已没有险关,有路直上北峰。

上级交给的任务是侦察,并没有让他们拿下北峰,刘吉尧想到上山不易下山更难,经过侦察发现北峰的敌人都熄灯入睡了,这时已是14日凌晨1时,偷袭拿下北峰的设想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

偷袭北峰成功后,刘吉尧在山上道士的引导下,从千尺幢背后拿下千尺幢。

这时已是14日中午,刘吉尧安排道士下山,请求支援,等到韩子佩发现异常时,增援部队已通过千尺幢到达北峰。

你未必看懂的《智取华山》,为何只能走北峰?为何侦察变偷袭?

在影片的最后,方子乔在西峰走投无路,可以看到西峰确实无路可上,现实中韩子佩见大势已去,主动投降。

影片拍摄前,导演郭维曾想采访在狱中的韩子佩,但晚了一步,韩已于半月前被枪决。

你未必看懂的《智取华山》,为何只能走北峰?为何侦察变偷袭?

智取华山的8位勇士,其他6位是:

孟俊甫,8勇士中年龄最大的,华山战斗结束几个月后,复员回乡务农,1970年病逝。

杨建东,1954年转业,离休前是渭南地区通用机械厂行政科副科长,1982年病逝。

路德才,1952年复员回乡务农,始终保持革命本色,先后担任村长、村党支部书记等职务,带领村民修桥铺路,干了很多好事。1998年病逝。

杨党成,1951年复员回乡务农,1973年病逝。

崔朝山,8勇士中唯一的非陕西人,离休前任宝鸡市金台区合作牛奶厂厂长,1983年病逝。

张志发,智取华山两个月后复员回乡务农,不幸于1953年病逝,年仅31岁。

可以看到智取华山的八位勇士,大多像普通人一样生活,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你未必看懂的《智取华山》,为何只能走北峰?为何侦察变偷袭?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