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太空的莫扎特》,陈思成,你这个70后的“逗比”

前天晚上,和家人一起看了陈思成导演的《外太空的莫扎特》。第一感觉,这可能是一个70后人的作品,电影里边有着诸多70后这代人的儿时记忆。问“度娘”,嗨——陈思成,男,1978年2月22日出生。

《外太空的莫扎特》以主人公“任小天”的学琴经历为线索,将教育应“注意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们的天性象音符一样自然流淌”,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用现在的视频技术元素重新包装,有童趣、有思考,整体不错。

对电影的价值我不做赘评。在这里,我更想说的是:陈思成,你这个70后的“逗比”,唤起了我一个70后人儿时的一些记忆!

一、老师的形象

1. 戴着断掉眼镜腿、黑色边框的眼镜

的确,我的小学数学老师――那个着用线绑着眼镜腿的“小老头”,就是这个样子。

眼镜,黑色塑料边框的!那个时代物质相对匮乏,眼镜框似乎只有这一种颜色和材质。

眼镜,断掉的眼镜腿且用白线缠了又缠!电影中,陈思成竟然让这个贾冰的眼镜腿断了两次。

印象中的老师,普遍消瘦,不象“贾老师”,这么肥胖。

2.自我陶醉

学生没有陶醉,自己先“醉”于其中!我初中的语文老师,就是这个样子,讲课总是那么忘情。逗人的是,电影中“贾老师”讲的课文竟然还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陈思成,你这个“逗比”,妥妥的70后一枚。

3.“你耽误一个学生一分钟,四十多个学生就是四十多分钟”

这台词太熟悉,我们学生年代,似乎每个老师都这么讲。

陈导,现在的老师们还这样“刻板”吗?君不见,“东方甄选”直播间的老师们,个个多才多艺、思维活跃、朝气蓬勃,青春洋溢!

二、练钢琴的孩子

整天练琴!有的孩子为了逃避练琴,竟然不惜弄破自己的小手。这是我一个70后人的儿时对钢琴的记忆。这一记忆也影响到后期我对孩子的教育。孩子小时候是喜欢“琴”的,我认为练琴太苦,而没有支持到孩子,留下了遗憾。

陈导,现在的孩子练琴还感觉这么苦吗?现在的孩子更多的是把弹钢琴当作一种兴趣爱好。很少有家长把孩子弹琴与他的未来就业相联系,更多的是作为一种陶冶情操、上气质的方式。

三、“biu~”

外星人“莫扎特”从火堆里一跃而起,朝着大嘴“姚晨”, “biu~”的一下,让她全身着火。“biu~”,太熟悉了。想起我们儿时,经常以手做“枪”,朝着小伙伴们,“biu~” “biu~” “biu~,试图将其“射杀”!

陈思成,你这个70后的“逗比”!你将你儿时的记忆,妥妥地写到你的作品里。不止于此,“诗、画、音乐”给人以超能量―――你把你的志趣也“放大”到你的作品里。

最后,我想说的是,尊重孩子的天性,发现并发展孩子们的特长,让孩子的成长如“莫扎特”的音符一样自然流淌。我们的家长们正在改变、我们的老师们一直在努力、我们的教育机制也从未停止探索。

但愿,孩子的健康成长,不是只能依靠来自“外星球”的力量。

《外太空的莫扎特》,陈思成,你这个70后的“逗比”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