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古装剧里抗倭?大可不必

前段时间,辣目洋子的新剧下架了。


原因是很多人觉得,这部剧的造型和一些剧中元素,日本味儿已经浓到让人看不出是一部国产古风剧了,应该叫“国产大河剧”。


跑古装剧里抗倭?大可不必

跑古装剧里抗倭?大可不必

跑古装剧里抗倭?大可不必

跑古装剧里抗倭?大可不必

以上三个图分别被网友指认为行灯袴、狩服、垂缨冠,女主后来还吃上了寿司


虽然说,架空背景的古风剧在服化道上,确实比起历史剧多了一些可发挥余地,但大部分网友依然认为,在当前语境下,将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元素弃之不用,如此向他人靠拢,这不合适。


无独有偶,吴磊和赵露思的新剧《星汉灿烂》也在相似之处踩了网友G点,因为其中女性角色的身上的腰带与和服近似。


跑古装剧里抗倭?大可不必

紧接着,依靠着互联网记忆,网友们又扒出了一系列“问题之作”。


比如《风起洛阳》海报上建筑物屋顶的“破风”,是日式建筑特有的结构。


跑古装剧里抗倭?大可不必

跑古装剧里抗倭?大可不必


《斛珠夫人》里的枯山水和白灯笼。

跑古装剧里抗倭?大可不必

《雪中悍刀行》里的切腹自尽。

跑古装剧里抗倭?大可不必

…………

对于这种情况,广电近日在座谈会上强调,“古装剧美术要真实还原所涉历史时期的建筑、服装、服饰、化妆等基本风格样貌,不要随意化用、跟风模仿国外风格样式。”

跑古装剧里抗倭?大可不必


先不说座谈的这部分内容是否针对最近炒的沸沸扬扬的倭风争议,我们就先单纯来看看,这种情况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1.中式?和式?



这年头除了影视服化,连道具都可能踩雷。


比如前段时间大火的《梦华录》中所展示的果子,就曾引发争议。原因无他,只因剧里的一些道具,比起宋代的茶点果子,更像日本的和果子。

跑古装剧里抗倭?大可不必


网友的理由是,一来,宋代市井文化发达,当时的点心门类繁杂,有蜜饯,有汤羹,有包子馒头,有蒸饼,有油炸面食,甚至有冰点,甜咸均有,还有很多肉食,远不是“冰皮月饼”可以概括的。


二来,受点心早期祭祀职能的影响,中式点心的造型大多是迎福纳祥图案,比如狮蛮糕。


跑古装剧里抗倭?大可不必

宋徽宗的《文会图》中的一桌点心


而和果子则不然,虽然源自唐果子,在和果子在本土化发展的过程中早已与中式点心分道扬镳。其用料相对单一,从造型上来看也多为花果植物等造型,也有源于俳句的、精巧而充满意境的禅意画。


跑古装剧里抗倭?大可不必

和果子 / 《相合之物》


但结合宋画和《梦梁录》《东京梦华录》等文献资料,你会发现这件事难以证明,同样难以证伪。


综合情况来看,《梦华录》中所展示的果子,应该属于“受到和果子风格影响的当代网红冰皮点心”,说是宋代点心可能不尽然,但锤死了是和果子也没太大必要。


恶意揣摸一下,可能就是道具师图省事,找个打着传统点心旗号的店买的也没准。


跑古装剧里抗倭?大可不必

《梦华录》果子在果子宇宙中的位置,大概是这样


提起这件事是因为,抛开毫无必要的阴谋论,“网红冰皮月饼”事件中透露着一个重要的信号——


中日两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文化生活中的融合度,也许没有网友们想象的那么低。


从历史渊源来看,中日两国有着割舍不断的文化联结,但又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发展脉络。


这些相似性和独特性,同时展现于两国的文化符号上,有些看起来仿佛很模糊,有些则像文化标签一样存在着。但细究之下,会发现它们背后有着截然不同的演化轨迹。


比如,虽然漆艺是中国传到日本的,但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日本的手工艺人在传统中式工艺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属于自己的工艺特色,比如莳绘。像下面两张图同为十二世纪的金漆镶嵌工艺漆盒,日本的莳绘和中国金漆工艺的视觉特色就完全不同。


跑古装剧里抗倭?大可不必

日本平安时代(12世纪)的片轮车莳绘螺钿手箱


跑古装剧里抗倭?大可不必

南宋戗金酣睡江舟图长方形黑漆盒


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在日本文化领域里的存在,不是简单粗暴的“封存”,而是在生活中悄然演化着的。


这几年网络上有一种“日本冰箱论”,大意是日本对盛唐文化是“拿来主义”,中国文化是日本文化的“老师”,从其身上可以复原当年的中国古代汉文化,比如建筑、服饰甚至一些传统饮食习惯。甚至有人从中得出结论:日本继承了汉文化的本来面貌。


但事实上,这种说法也站不住脚,因为太绝对话的论调本身就存在漏洞。


首先,两国的文化演化速度不一致。日本的传统文化习俗至今依然存在于当地人的生活中,是由于其历史上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狭小的国土面积,相对简单的民族成分及相对平稳的现代化过渡方式所决定的。


而中国自古就是多民族国家,疆域广阔,邻国众多,地域文化丰饶,民族交流频繁且热烈,其在世界上的政治文化地位一直非常重要,加之近代血与火的百年变迁,文化的演化速度和留存程度当然不一致。


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华夏文明是多民族文化的结晶,也是多民族文化不断融合演化的结果。抛开民族融合谈文化,认为某一文化是华夏文明主体,显然是一种极端民族主义的思路,是很危险的。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中日两国地处邻邦,交流频繁,文化的相互融合和浸染十分正常。但正如抛开融合谈文化特质是耍流氓一样,无视特质只关注融合也是不对的。

还有,最重要的是,从近代百年的硝烟炮火中一路走来的国人,对日本的民族情绪十分复杂。

从这个角度来看,最后这一点,其实才是这些古风剧里的异国元素,让人感到不顺眼的核心原因。



2.为什么很多文艺作品中,都有异国文化的影子?



影视作品里开始出现日式文化味儿,要从这一代80、90后的记忆里说起。


这关系到一个与中国渊源颇深的人——和田惠美。


和田惠美是日本著名的电影服装设计师,曾靠黑泽明的《乱》斩获第58届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是历史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日本女性。


跑古装剧里抗倭?大可不必

和田惠美


和田惠美与中国的缘分始于1993年。香港导演于仁泰是黑泽明粉丝,他在拍《白发魔女传》时曾辗转邀请和田惠美,希望她能为为自己的电影设计服装造型,为当时“死气沉沉”的香港电影风格带来一丝新意。


这是一件看起来颇为胆大的事,而命运促成了他们这次合作,而且收获颇丰。


为了适应中国武侠片的风格,和田惠美熟读了梁羽生的原作,收集了丰富的资料,包括很多中国少数民族的服饰风格,为《白发魔女传》设计了两百多套造型,每个造型都与人物性格相应和。


其中,林青霞镶满了贝壳和古钱币的头冠,张国荣不羁的发型和那件工艺繁复的背心,以及吴镇宇色彩夸张乖戾的长袍,都给观众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跑古装剧里抗倭?大可不必

《白发魔女传》


最终,《白发魔女传》获得了第1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奖,而这也让和田惠美与中国影视圈结下了不解之缘。


如果说《白发魔女传》开启了华语影视服装设计的一个新的风格时代,那真正让“和田风”在中国名声大噪的,是张艺谋的《英雄》和《十面埋伏》。张曼玉的红衣飞雪变成了一代人对新武侠片的记忆。据媒体报道,筹备电影《英雄》时,张艺谋曾对和田惠美收藏的中国古代服饰资料的数量惊叹不已。


跑古装剧里抗倭?大可不必

《英雄》


比之普通设计师,和田这种大师级的角色对作品的整体控制力是惊人的,甚至可以左右拍摄方式。为了表现角色的悲伤,她特地给章子怡那个角色的素色长袍衣领上绣了一朵小花,为了让自己的设计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她甚至可以拉住摄影指导杜可风的袖子一再嘱咐:“千万要把那朵花拍清楚啊!”


跑古装剧里抗倭?大可不必

《英雄》中如月衣领的小花


在《英雄》大获成功后,和田惠美又曾参与了《十面埋伏》和《宋家皇朝》的创作,后续又有了《剑雨》《风云雄霸天下》《杨贵妃》和被称为绝唱的《第一炉香》,八十多岁高龄时,还曾为濮存晰设计了话剧《李尔王》的造型。为了一块合适的布料,她可以跑遍全世界采购;为了了解一个角色的性格,她也会翻遍历史资料。


如果说和田惠美个人风格的成功是她本人精益求精的结果,那与“和田风”相关度极高的种种乱象,可能就是末学肤受的结果。


因为“和田风”火爆而有效,曾引发了一阵古装剧的“学习”狂潮。这原本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就像电影人学习昆汀的艺术手法,动画人模仿蒂姆伯顿的个人风格,但这其中产生的问题是——正如不是所有的团队都请得起和田惠美,和田惠美的艺术风格也不是人人都能照猫画虎的。脱离了研究精神和作品气质的模仿,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跑古装剧里抗倭?大可不必

《十面埋伏》中,和田惠美使用了一件采购自日本的天冠


跑古装剧里抗倭?大可不必

后续的本土设计中,出现了无数不伦不类的“学习型”设计


而且,在这种“模仿”开始前,我们须知道的是,和田惠美毕竟是一个带有国际视角的外邦人,她的个人风格无可避免地带有本民族特色,就像华人出身的李安和温子仁的作品带有不可磨灭的东方烙印一样。


她会为一件红衣泡在染坊里染54层色调,为《剑雨》番古籍研究还原明代特色的水田衣,但她也会给角色戴上一顶采用了日本特有的编织方法的竹帽子。


跑古装剧里抗倭?大可不必

《剑雨》里的水田衣

这是属于和田惠美自己的艺术理念和个人特色,而他在中国的成功某种程度上也是时代的选择。


就像她说的:


“即使是年代剧,我们也必须记住,观众是由我们同时代的人组成的。虽然我们试图保留一百多年前的戏剧的某些历史元素,但我在混合中加入了现代色彩。”


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可以引动一种潮流,而是否跟随这种潮流,如何在扬弃中学习,才是每个时处当下的创作者该考虑的事。


除此之外,影视剧作为一种特殊的视觉艺术门类,在视觉化的造型塑造上,也许并不是一句简单的“符合规制和传统”就能概括的。


“这个东西(屏幕上所呈现的民族服装风格)它很含糊,很微妙。比如说古装中的那个坎肩,它如果不落肩、支棱着,就会显得很日本,因为中国传统的坎肩是落肩的,会收下来一点,稍微往下耷拉一点,这就是(传统的)审美不一样。但如果你落肩,角色就会有少点儿气势。”


——一位从事影视服装设计的朋友肖军(化名)对我说。


跑古装剧里抗倭?大可不必

《将军在上》中和田惠美设计的“不落肩”式的“坎儿”


跑古装剧里抗倭?大可不必

《东宫》中的相似设计

“而且,决定一部作品美术风格呈现的环节特别多。一部戏从开始的主创开会确定风格,到和导演沟通确定风格,再到制片审核,甚至到平台报备,是有很多步奏、由很多人去决定整体风格的。包括我们出效果图,也会给导演、制片甚至平台去看,来把控最后的效果。连定妆都是要走流程的……这一堆环节下来,最终呈现给大家的东西,可能已经并不是设计师一开始想展现给大家的东西了。设计师是很底层的。”


在现代的国内影视剧产业链条上,大部分的影视美术设计师都是链条上的一分子,所谓“只有大师的才能左右创作,打工人只能看脸吃饭。


而另外一位从事影视美术设计的受访者良风(化名)则说,“我觉得业内很多人使用异国元素,其实就是想给影片的视觉效果带来一些更新的、更有冲击性的东西,这其实只是一种通过文化‘陌生化’手段吸引观众的小技巧,这种手段也是被票房反复证明过的。日韩的东西用得多一些,可能是因为日韩的风格跟我们本民族的文化更接近,毕竟他们的很多东西也是从我们这里来的。”


美术设计元素和原料的易得度也是一个问题。


“比如木梁上的雕花,在国内很难找到一个还在做这行的匠人,但这个领域在日本却是有完整的工匠制度传承下来的。”良风说。

“(日本那边)有很多他们传统服饰的成品或料子卖。有人为了省事儿就会买他们的成品来用,但我是没用过的,我最多只买过他们的素纱。”肖军说。


可见,古装剧大河剧化,可能只是一个表象,其后透出的是种种复杂的行业现实。


从这个角度来讲,全民抓“倭”也没有必要,因为一个现象的产生,必有其复杂成因,而不是出于个人行为或者简单动机。



3.在线抗倭?大可不必



综上所述,影视剧的服化道呈现出这样一种风格现实,是多个原因综合而成的,而不是某个人,或某个行业的锅。


而抛开那些证据确凿的、出于种种原因使用了异国文化元素的内容,余下的部分,也许并不值得深究——如要深究,也要究得合情合理。


首先,为了跟对方划清界限、拉开距离,而强行对自己的文化进行阉割处理,称不上一种自信。


其次,未知全貌,不予置评。在不熟悉事物全貌的情况下,只凭主观臆测下判决书,是对文明的一种不负责。


“我不了解,我觉得就是”这种话,还是不要轻易说出口。


回归汉服还是和服的问题。


综合近些年的相关研究内容来看,经过漫长的发展,汉服和和服的差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衿。和服的衿头露在衣服外面,而汉服的衿与衣服是平行的。和服内衬一层插进领芯的共衿(挂衿),而汉服没有领芯。


2.袖子。出于剪裁等原因,和服的袖子是方形的,袖前端封口而袖后不封口,一直开到腋下,这样是为了可以更好地节省布料并二次利用。而汉服的袖子是圆的,大部分是后封前不封,也有少部分前封一部分口的,比如壶袖,但后面一定要封。


跑古装剧里抗倭?大可不必

和服的方形剪裁


3.系带。汉服里外都有系带,靠系带固定衣服。和服则没有系带,纯靠宽幅腰带和巨大的、绑发多样的结扣来固定。


4.图案。汉服的图案繁复,装饰性强,多为在文化语境里有含义的吉祥图纹等,连续性和抽象性都很强。而和服的图案多为自然风光,对称性和连续性都不如汉服,却相对讲求意境,很多和服从背后打开时甚至可以形成一幅画。


5.裾。汉服的裾相对宽大,裁片左右不对称,左边是完整的一幅布,而右边则是半幅,穿戴时左衽靠右侧腋下系绳固定,包裹性强。和服的衣裾则只有左右领重叠一小部分,纯靠腰带固定(可以联想一下大家的浴袍)。


6.下摆。汉服的下摆从上至下逐渐宽松,穿戴者活动不受影响,更显潇洒。和服则是直线型剪裁,穿起来会觉得下摆窄小,迈不开步子。

看到这你会发现,被网友锤死的那些“倭风”,其实没有那么站得住脚。就算是一些看上去像的事物,也有可能是被误杀的“交集”,而不是“补集”。


面对交叉元素就弃之不用,面对“你有我也有”的宁当自己没有。说是文化领域的割地赔款也不为过。


跑古装剧里抗倭?大可不必

之前某个店铺出品的一款汉服,无论商家如何解释“符合规制”“民族元素”,依然有一些人认为它就是和服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被新媒体场域包裹的民族情绪之下,并非没有冤情。


时间推回十余年前,当汉服还只是小众文化圈的兴趣爱好时,穿唐制的齐胸襦裙逛故宫,还经常被人指指点点为韩服;而宋制的褙子更是不能轻易穿上地铁的,因为怕被人指为和服。


跑古装剧里抗倭?大可不必

2006年《华商晨报》报道的大连大学汉服推广者遭遇误解的事件


关于借“长得像”“看了不舒服”等主观理由对事物进行无差别攻击这件事,如果说像《刘金凤》和《星汉灿烂》等确有其事的影视剧制作方多少存在创作态度问题,那以上这些经过正规考据复原而成的汉服呢?

此外,2019年时也曾发生过因穿不合规制的“汉服”试图进入武大赏樱,进而发生冲突的事件。


跑古装剧里抗倭?大可不必


只能说,诸如此类缺乏基本判断的盲目攻击,是一种缺乏自信的、一叶障目的偏见。


抛开对主观动机的判断,把一种合理的反对和诉求变成一种为了反而反,为抓而抓,无疑是一种“扩大化”,更是一种霸凌。


就像2019年那个穿着制式不太完整的“汉服”去武大赏樱,伤害到了其他观众民族感情进而被攻击的男生,他既然能大声喊出“我穿的是汉服”,那就不能对他的主观动机妄加揣测,进而诛心。至于他所购买的服装的制式为什么存在问题,那就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了。


所谓不知者无罪,请不要用过分警惕的眼神去审视周围。


人都是犯错后才能成长,知耻而后勇,人类的历史就是在曲折中前进。


如果温良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品德,而包容是中华文化最大的风度,那就请给“武大的赏樱少年们”一个机会,也给国产影视剧一个机会。


如果国际化是一种历史的前进方向,而“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是一种认知飞跃,那“世界的也是民族的”,可能就是这条路的一个节点。


而只攥着手里仨瓜俩枣的人,是看不见那个闪着光的台阶的。



参考资料:

《中日服饰文化对比研究》 苗芃

《汉唐服饰与日本和服形制的比较性研究》 李梦竹

《和田惠美去世 :愿她继续用锦罗绸缎装饰天堂》《北京青年报》

《<梦粱录>饮食词汇研究》 庞飞扬

《唐果子与和菓子(上)》 马守仁



THE END



本文作者


跑古装剧里抗倭?大可不必

likely

一条重逾百斤的人类后腿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