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陇西》:一个另类的三国故事

《风起陇西》:一个另类的三国故事


文|丁慧


《风起陇西》的故事背景设置在正值三国鼎立、胜负未分、蜀汉鼎盛时期。但故事的主角,却不是三国鼎立期间诸多历史名人中的一个,而是在史书上不留一名的两个小卒——陈恭和荀诩。


电视剧《风起陇西》改编自马伯庸的同名小说,故事始于大家都知晓的事件——失街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正如马伯庸所称的那句“史实留下许多缝隙,可以用无数可能性去填满”,《风起陇西》正是这样一部被脑洞出来的“可能”填满的剧集,在“失街亭”到李严被罢黜的这段时间的历史大背景中,植入了一个三国无间道剧情。三国+谍战,这两个元素就足以吊起观众的胃口。


《风起陇西》:一个另类的三国故事


以往的历史古装剧,向来都是从大人物着手,尤其是三国时期,更是名人云集。有刘备、曹操、孙权等谋者,也有诸葛亮、司马懿等名士。但《风起陇西》显然是要展现一个与以往完全不同的三国故事。这个故事中的三国,不仅仅有战场上的铁血厮杀,还有后方间谍之间看不见硝烟的情报战;有各国首脑的纵横谋划,也有小人物为了信仰和为了理想的背水一战。


书写一段历史事件中的未知人物的故事,特别是小人物的故事,向来是马伯庸作品的风格。他笔下的那些小人物,无论是恪尽职守的蜀汉小吏,还是充满求生欲的死囚,他们的命运,在既定的历史背景下,能让人更深刻地理解历史潮流下人物的命运。


历史背景也不是凭空就来的,借用历史,不是照搬,需要用众多细节来重新建构已知的未知。他擅长铺陈世界观,无论是主线故事,还是支线故事都“枝蔓众多”,这些都让主角的生活更加鲜活可信。同时,这也为剧集的影视化,提供了极大的发挥空间,增强主线故事,还是削减支线故事都游刃有余。


《风起陇西》:一个另类的三国故事


看剧不同于看小说,吸引不了观众的注意,大拇指按一按遥控器就可能换台了,因此,在前几集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就极为重要。


在《风起陇西》的世界里,对于如此庞杂的信息量的世界来说,观众需要有一一个迅速吸引观众注意力的人物、事件或是主角困境,由点及面带出故事里的其他人物。


但是在剧中,不仅缺乏这样一个兴趣锚点,而且每每在关键剧情时刻荡开一笔,描述其他人物情节。观众的注意力在来回切换的地点、相继出场的人物、魏蜀不同势力之间的利益纠葛中失去了方向,也就很难共情主角的人物命运。


影响一部古装电视剧的口碑的因素,除了最为重要的剧情之外,另一个就是古人生活的视觉呈现。


如何让观众相信,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三国时期的故事,创作者需要从布景到服化道都需要花费心思。这些在影片的镜头下都能呈现出来,比如,蜀地呈现出来空气湿润的质感,魏地呈现出来粗狂干燥的质感,以及古人打斗时动作干脆利落的视觉呈现。这些都让这部剧的质感趋于真实。



文字:丁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