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王政:《高山清渠》让我受到一场荡涤灵魂的洗礼


“艰苦奋斗卅余载,开凿天渠引水来——这一人间奇迹彰显了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在表演创作过程中,我受到一场荡涤灵魂的洗礼。” 《高山清渠》剧中王世勋的扮演者王政如是说。

《高山清渠》由楼健执导,李健、王政等主演,近日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间热播。该剧根据“七一勋章”获得者、“当代愚公”黄大发事迹创作。

20世纪60年代起,黄大发带领群众,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2017年4月25日,中央宣传部授予黄大发“时代楷模”称号;当选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

“塑造共产党人中的知识分子代表形象”

剧中,严重缺水的草王坝多年来惯于拜神祈雨、向命运低头,而青年黄大发主张开渠引水、让生活改变。一场事关“生存还是毁灭”的选择和博弈就此展开。

王世勋的到来,为这个小山村的文明进步、移风易俗发挥了作用,也为黄大发的奋斗注入知识的力量。黄大发把王世勋当作“大军师”,二人成为挚友,共同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奉献智慧和力量。

“剧中形象丰满、有血有肉的人物众多,但王世勋这个角色是我最想演的。”王政说,在阅读剧本时,王世勋让他联想到电影《芙蓉镇》里的秦书田,电影《牧马人》和电视剧《灵与肉》中的许灵均……

他说,“王世勋即使身处逆境也从未放弃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始终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己任。他是共产党人中的知识分子代表,这个人物激起了我的创作欲望。”

王政查阅历史资料,观摩影视作品,请教亲历者,力争将特殊时代背景下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与当代审美追求相结合,兼顾全剧风格定位,寻求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和突破。

《高山清渠》总编剧雷献和认为,王政真正读懂了王世勋。他说,“作为那个年代的下放知识分子,王世勋背负的包袱是沉重的,但压在心底的抱负却不会因身世沉浮而消减。王政身上自带的书卷气和忧郁眼神,与王世勋有很高的契合度。他扮演的王世勋,每次见到领导都会立刻低头,表现得唯唯诺诺,但是眼睛里时而又闪过期冀之光。这样的细节,把当时知识分子的境际心态演绎得活灵活现。”

“以艺术生命歌唱祖国礼赞英雄”

《可爱的中国》里的周恩来,《飞天英雄》里的刘国正,《突围,突围》里的陈俊岩,《国家命运》里的周光召,《蓝军出击》里的何亚洲,《我们的四十年》里的肖红军,《白夜追凶》里的王志革,《山里山外》里的安建业,《女人的村庄》里的四库,《山楂树之恋》里的长森……

他认真对待每一个角色,敢于挑战不同题材,塑造的人物面貌各异,观众称他“演谁像谁”。

导演楼健说,“王政是一名很有塑造能力的实力派演员。他痴迷表演,有钻劲和韧性,对各类角色的驾驭能力日臻成熟,同时又有自己的专长和辨识度。他在《高山清渠》里表现出色,他塑造的王世勋很打动观众。”

“我偏爱那些反映中华民族千年巨变、揭示百年中国人间正道的影视题材,热衷于扮演那些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拼搏者、为人民幸福而牺牲奉献的英雄们。”王政说,“塑造这类角色,既是艺术创作的探索,又是思想境界的升华。”

在他看来,演员就应该以艺术生命歌唱祖国、礼赞英雄,反映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时代的精神图谱。

“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修行”

夜色深沉,灯火阑珊。楼下,清洁工老夫妇终于结束一天的辛劳,拿出饭盒坐下来吃饭;楼上,小两口默然会心一笑,让阳台的灯为二老投射不熄的光亮和温暖……

这部公益广告片《善行无迹——留一盏灯温暖他人》流传甚广,片中男主人公王政也让很多人印象深刻。

“短短一分钟,让亿万颗心共鸣,可谓成风化人、润物无声。”王政说,“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真善美,这是我们影视工作者的价值所在、责任所在。”

影视作品可以引领社会风尚,影视演员自身的修养和形象也会对社会风气产生影响。王政说,正因如此,演员更应该知行合一,作表率、讲责任。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铸魂培根的人,必先铸己。

《高山清渠》广受观众追捧让王政感到振奋。他说:“这是一部主旋律题材的农村年代戏,没有精致的妆容,没有时尚的造型,没有华美的服饰,也没有大流量的明星,却深受观众认可和喜爱,说明我们的社会崇尚英雄,我们的观众崇德尚艺。这激励着我们影视工作者拿出更高质量的艺术作品,去推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见贤思齐、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