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默然妻子龙潮:嫁给英雄“邓世昌”,生3个儿女,与丈夫爱一生

默然先生是个智者,是我们话剧界永远的骄傲。

一句“撞沉吉野”,让《甲午风云》中的“邓世昌”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弹尽粮绝,没有可以与敌人匹敌的装备。

邓世昌依旧站在致远号的甲板上,以身先士卒的姿态,开足马力撞向吉野号,以身殉国。

1994年的北洋海师有多英勇不屈?

看过《甲午风云》的同胞,都会被这支英雄队伍所做的英勇行为而震撼。

用影片的方式再现历史,“邓世昌”的扮演者李默然,展现了一位英雄的赞歌。

2007年,中国话剧百年。李默然先生获得了白玉兰戏剧艺术奖终生成就奖

而在最初的成名之路上,李默然三个字代表的是“巧合”“意外”与“侥幸”。

意外成名,侥幸成家,没读过几年书却将正儿八经的大学才女娶回家

一生出演7部电影,6部电视剧。

李默然最爱话剧,他将60多部优秀作品留在世间。

可人生的最后,他没有念叨耗费一生心血的话剧事业,而是在想念那位伴他半生的美丽妻子。

你还在等我吗?我去找你了……

01 穷小子的翻身仗

1927年,李默然出生在黑龙江尚志县的一个回族贫民家庭中。

一家5口人全靠父亲一人挣钱养家。

直到10岁才有机会进入学校,李默然拿起课本只上到小学三年级。

之后又因为家贫而不得不开始沿街叫卖卷烟。

从小贩到杂役,因为腿脚快,他转而又干起了邮差工作。

生活虽有重担,但青春有活力的少年总能在街头巷尾中发现了隐藏的乐趣。

市场上,走街串巷的杂技人员,各种曲艺演出层出不穷。

一边跑着一边用眼睛和耳朵做记录。

这些街头表演免费为他完成了艺术启蒙。

18岁,一个机缘巧合下,李默然在牡丹江邮政业余剧团中谋得了一个角色。

扮作“老仆人”站在排练厅一角,哑着嗓子弯着腰,一句“老爷,您回来啦!”

让不少人惊奇连连。

你在声音的塑造上有着非同一般的天赋!

至今记得当时剧团里的一个演员说的话。

一次登台,就让李默然下决心要在表演的道路上“做一做文章”。

1947年,20岁的李默然怀着忐忑的心情报考了哈尔滨文艺家协会文工团。

尽管没有表演经验,他一张嘴朗诵,那铿锵有力,字句饱满有情的声音就吸引了工作人员。

成为文工团的一员,李默然万分珍惜这个机会。

多听多看多学多练,年轻人努力吸收着周围人的本领,再化为己用。

1951年被调入东北人民艺术剧院。

李默然第一个报名剧院组织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理论的学习。

投入全副心神进行训练,首台剧目《曙光照耀莫斯科》的演出大获成功。

名不见经传的小演员就用这一出戏,赢得了东北地区话剧汇演优秀表演奖。

李默然迈向成功的这一步中,满是踏实努力与汗水坚持。

02 承托起英雄的名字

扮作《日出》里的李石清,化身《李闯王》中的李岩,成为《第二个春天》里的冯涛……

李默然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陆续创作了数十个舞台形象。

不仅获得了业内人士的夸赞,也获得了当时的官方领导的认可与推崇。

李默然喜欢话剧,想要一辈子在话剧舞台上深耕。

没想到又一个机缘巧合,他与影视圈结了缘。

196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打算拍摄剧情片《甲午风云》。

导演林农拉紧神经,两个月修改完剧本,之后开始筹拍工作。

找到艺术家金山出演“邓世昌”,浦克出演“丁汝昌”,李颉出演“刘步蟾”,庞学勤出演“王国成”。

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李鸿章”无法定夺。

有位老艺术家极力向林农推荐了辽宁人艺的李默然。

别看他只是这几年才出来的青年演员,你回去看看他演的《日出》,包你满意!

林农真去现场看了李默然的话剧,之后与其洽谈,定下“李鸿章”一角。

可临开拍前,金山在北京被绊住了脚。

主演没了,林农急了。一夜之间嘴角上火起泡。

好在总摄影为其解忧:别愁“邓世昌”了,看,“邓世昌”来了。

顺着摄影师的眼光,林农看到了李默然。

当时李默然33岁,脸上有着一圈明显的小疙瘩。

摄影师找来化妆师为李默然上妆试效果。

高大又充满正气,不怒自威的眼神,沉稳的表现。

就是你了,你就是邓世昌!

意外获得角色,李默然又惊又喜。

查阅大量历史资料丰富自己对人物的理解。

他写的读后感与人物分析比剧本还厚。

为了艺术表现,剧本中有些内容与真实事件有出入,李默然多次找到林农探讨剧情。

一遍遍念台词,一点点加深语言的感染力,什么场景,用什么语气、语速,怎么断字断句。

为了演好“邓世昌”,李默然做了他作为演员可以做的所有事。

这才有了呈现在镜头和荧屏上的,爱国之情令人动容的邓世昌。

“很难让人相信,他能演得这么好。张弛有度,台词功底极强。我不看镜头,只听着他说话,脑子里的画面就特别清晰。李默然很厉害,他天生就该是演员!”

1963年年初影片上映后,林农对着导演朋友大夸李默然。

可在1964年的第3届百花奖评选中,《甲午风云》这部影片与演员本应获得的荣誉。

因当时的“整风”而全部失去。

即使如此,广大观众依旧记住了这部爱国诗篇,记住了李默然这位优秀的演员。

03 艺术即为生命

第一次拍电影便成就经典,之后林农又邀请他与陈汝彬、庞学勤一起出演《兵临城下》。

正走红时被卡住前进的脚步。

1966年至1976年之间,李默然热爱的艺术偃旗息鼓。

他丢失了心爱的舞台,直到50岁才迎来曙光。

1977年,赵心水导演找到李默然拍摄电影《熊迹》。

与石维坚、浦克、顾岚冒着被打压的风险上阵。

他们用依旧精湛的演绎,向心中热爱的舞台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之后从《走在战争前面》开始,李默然再次绽放光彩。

不仅出演电影,电视剧,他还回到话剧舞台奉献。

1986年在上海演出莎翁名剧《李尔王》。

李默然用精湛的演技,让国际莎士比亚协会最高领导菲力激动非常。

你是我见过的,最好的李尔,你是中国的活李尔!

这一年,李默然获得了官方授予的“话剧表演艺术家”称号。

以及“话剧终身荣誉奖”。

从艺逾60年,共演出话剧60多部。

李默然每次出现在舞台上,人们就会想到伟岸,不屈这样的词语。

可在舞台之外,李默然又是被照顾,被捧起的那一个。

而推着他一路走上话剧顶峰的那一位,就是他年轻时用跑调的歌声找到的才女老婆龙潮。

04 音乐开启缘分

龙潮出生于一个很有底蕴的书香世家,自小生活的环境比李默然好了太多。

穷小子辍学为生活奔波时,龙潮在父亲的指导下于音乐的世界徜徉。

40年代在长春师范大学学习钢琴演奏,她是那时候少见的大学生。

1947年,李默然刚走进哈尔滨文艺家协会文工团。

龙潮已经在这里待了半年。

当时文工团要求演员们最好“一专三会八能”,全面发展。

不仅要会演话剧,还要会唱歌、会秧歌剧、能进行大合唱、和乐队配合等。

一点点学起,有表演天赋的李默然很快参演了话剧《俄罗斯问题》,之后排演歌剧《血泪仇》。

表演可以,唱歌不行。

虽然他所饰演的角色只用唱4句词,可声不在调上,这4句也将李默然难的仰倒。

当时歌剧的总指挥就是文工团“团花”龙潮。

别看这个姑娘年纪不大,打小培养起的音乐造诣一点不低。

在龙潮一句一句的教导下,李默然将4句唱词唱了出来。

但紧随其后,他被安排进大型歌舞剧《纪念碑》中,饰演主演之一“唐文”。

这次可不能蒙混过关了,除了合唱的几句词外,李默然还要学会多段独唱。

依旧是歌剧的总指挥,龙潮十分严厉,她有一双令人称奇的耳朵。

即使是大合唱,只要有人跑调,她的指挥棒就能准确地将人点出来

李默然的教唱任务再次落在了龙潮肩上。

一句一句跟唱,一点一点认谱子。

虽然李默然总是学不会,但他认真的态度让龙潮十分欣赏。

李默然从进团开始就喜欢眼前的姑娘。

日日接触下来,他的喜欢一点点加深,有时候只看龙潮一眼,就会控制不住耳朵红红。

上进且有毅力,能吃苦又爱学习,龙潮渐渐对李默然产生了好感。

龙家父母思想并不固执,对孩子的婚姻没有强烈的“门当户对”要求。

于是在日日接触中,他们之间的关系越走越近。

当李默然鼓起勇气向心爱的姑娘表白时、。

龙潮说:“等你唱歌不跑调了再说吧!

这一个“再说吧”成了李默然最大的动力,他开始在音乐的道路上撒腿追逐。

《纪念碑》演出大获成功,“唐文”给不少业内人士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可李默然听不见周围的掌声,他只是目光灼灼地望着站在指挥位置上的龙潮。

直到两人目光对视,龙潮也红了脸,他才咧开嘴角大笑

05 有妻如此无所求

事情的最后,李默然一辈子会唱的歌,都是龙潮所教。

1950年,23岁的李默然抱得美人归。

他们这对夫妻,是未来中国话剧泰斗和中国第一女指挥的结合

而当李默然刚在话剧界崭露头角的时候,龙潮为家庭作出了牺牲。

“我的妻子比我更应该成为明星,我是后天努力的,她的先天条件和后天条件都很优秀。只是她让我先行,自己在幕后做了一辈子……”

生下三个有出息又孝顺的儿女。

龙潮在家庭与事业中穿梭,却始终为丈夫空出了追求艺术的空间。

李默然出差到外地演出,如果是早上6点启程。

龙潮就会在4点起床为丈夫检查所带行李,做早饭。

她支持丈夫在外的大部分决定,必要时也会送上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拍摄《甲午风云》,李默然第一时间将自己被换出演“邓世昌”的消息告诉妻子。

龙潮写信表示自己非常期待,也让丈夫记下在拍摄中有意义的事,回来与自己分享。

一边带孩子一边忙事业。

即使在幕后,龙潮的才华也得到了施展。

作为辽宁歌舞剧团的作曲家和指挥家,她不仅在岗位上发光发热。

还为音乐界培养了许多,现在居于领域高位的优秀后辈。

在家庭里,龙潮有着说一不二的权利。

如何教养孩子,如何开发孩子的兴趣,如何过生活。

龙潮只要说,李默然就跟着做,从不提反对意见。

我妻子的学识比我好,我只会演东西,但我妻子懂得教学生。她指哪儿我打哪儿,不盲目地往里岔才对。”

龙潮不限制孩子的脚步,总是鼓励他们从兴趣出发,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

06 祖孙三代热爱戏剧

李默然的儿子李龙吟早年喜欢音乐,后来喜欢舞台表演。

自己偷偷考上了某部队文工团话剧队,出演了不少作品不说。

后来还在父亲的带领下,出演了《花园街五号》《林海情》等电影。

李龙吟亲身感受到了父亲在戏里戏外的认真、敬业、热爱、澎湃。

后来找到了自己想要坚持的方向——编剧、剧评。

李默然(中)李龙吟(右)李唫(左)

从《马骏就义》《天使》《寻找春柳社》,到《真话直说》《直话实说》。

还有2021年国家话剧院原创话剧特邀剧目《金色的胡杨》

都是李龙吟编剧的作品。

弟弟李龙跃作为国家一级影视导演,代表作有《雪夜》《大年初一》等。

他多次获得过中国电视剧“飞天奖”

李默然的后辈里,孙子李唫是他引以为傲的存在。

李唫大学时期学习新闻专业,后到英国留学。

回国后面对种种社会现象,他总觉得自己有话要说,于是拍了个小品进行讽刺。

没想到爷爷李默然认为这个小品有一定的意义。

于是鼓励孙儿将其写成话剧,《曹操到》就是由此诞生。

因为爷爷的一份鼓励,李唫的内心被戏剧表演占据。

果断辞工考进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读博

学成之后他导演的《俄狄浦斯王》《城邦恩仇》《杀死秋天的梦》等作品。

受到了领域内的众多好评。

直到现在,李唫是北京唯一一个在做室外环境戏剧实践和研究的导演

“我的孙子李唫说,他想要通过回归戏剧本来面貌的演出,让戏剧从剧院里走出去,向下走,向群众走,让所有人都能了解话剧。”

李默然说这样的话时,言语中充满了骄傲。

只可惜他没有看到孙子于2017年真正实现的,在露天剧场表演的世界名剧。

2010年,李默然的妻子龙潮去世。

李默然好像丢掉了所有的精气神,2012年,85岁的他也追着妻子的脚步离开了人世。

老一辈艺术家们在一点点退出大众的视线。

他们将经典的作品与形象留在世间,也将自己对于艺术的追求传递给了后人一代又一代。

在当今社会,话剧可以说是已经成了一个较为小众的群体了。

而李家祖孙三代皆从事与戏剧有关的职业。

相信在这三代人之后,李家依旧有满心喜爱着戏剧艺术的人出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