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狮人:汗水锤炼技艺 桃李续写传承

日常训练

演出前细致检查装备

演出完的队员们已经汗流浃背

  石狮素来与狮有缘,尤其舞狮文化,在这里有着深厚而广泛的传统积淀,至今经久不衰,名扬海内外。不久前举办的石狮市第二十届广场文化艺术节期间,在第三场以“福见石狮”为主题的专场会演中,青莲村新艺醒狮团与歌唱家们一同打造的《龙腾狮跃 福耀石狮》歌舞表演作为开场节目,揭开了整场晚会的序幕。精彩生动的舞狮表演,配合歌唱家优美的歌声,迅速点燃了现场观众的热情,引得掌声不断,好评如潮。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舞台上每个精彩的节目看似只有短短的几分钟,背后却离不开演出人员平时的刻苦训练,付出很多汗水。近日,我们走进位于青莲村的新艺醒狮团培训中心,看一看他们精彩演出背后的日常训练,有着怎样的故事。

  今年46岁的谢阿夹,是青莲村的一位舞狮师傅。30多年前,他开始跟随父亲学习舞狮,此后便与舞狮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谢阿夹的带领下,新艺醒狮团经常受邀参加各种演出活动。立志传承发扬传统舞狮文化的他,还专门成立了培训中心,多年来已经培养出100多位学员,桃李遍布省内外。

  谢阿夹的新艺醒狮团培训中心,位于青莲村老年活动中心一侧。门前的小广场是村里的一座废弃篮球场,就是舞狮团队员们开展日常锻炼的临时场所。

  清晨5时30分,太阳还没升起时,队员们已经早早集合完毕。“因为早晨10时要到厦门进行一场演出,早晨的训练主要是让队员们再熟练一下演出内容。”谢阿夹说,尽管老队员们对于舞狮技巧都掌握得非常熟练,不过搭档之间仍需不断磨合,各个细节都需要配合到位才能保证演出最佳效果。

  7时,太阳已经升起。谢阿夹让队员们把演出用的各种服装道具认真检查一番,装车之后,向厦门演出地点进发了。10时,作为当天的开场节目,谢阿夹的舞狮节目现场吸引了很多观众。

  14时,演出团队从厦门回到石狮。谢阿夹说,因为下午没有演出活动,团队老队员们可以进行休息调整。

  17时30分,太阳西斜。谢阿夹组织新队员进行舞狮技巧培训。“这些小队员省内的居多,也有江西等外省的家长把孩子交给我培养。”谢阿夹向小学员们演示了狮子的多种动作形态,站、跳、跑、卧要形神兼备,并对每个动作做了细致耐心地分解,以便让小学员们可以跟着同步演示。

  门前的水泥地面上,叠放着三张高约80厘米的方桌。“这就是舞狮人表演时的真正舞台。”换上表演服装,手持表演“绣球”的谢阿夹从地面一个跳跃站上桌面,动作轻盈娴熟,毫不拖泥带水。另外两个队员一前一后,摆好狮形架势,跟随“绣球”的舞动也跃上桌面。三人在一米见方的桌面上辗转腾挪,动作配合默契。训练过程虽然没有配备狮头,三人却已将狮子的各种形态演绎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在新艺醒狮团培训中心的门面宣传牌上,虽然备注了醒目的“北狮”,但是谢阿夹多年前就主动研习了南狮技艺,并且在学员培训中加入了南狮训练元素。门前广场一侧竖起了十多根钢管立桩,这是专门给喜欢南狮表演的学员们配置的。

  18时30分,落日余晖里,谢阿夹和一位学员站在两米多高的立桩上,或跳跃、或旋转、或高举,动作行云流水,令人称叹。

  近年来,在政府部门政策指引和推动下,包括舞狮文化在内的许多优秀传统文化项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演出形式和观众数量都在增加。“每次演出听到台下观众,尤其小朋友的喝彩声时,我表演时就更充满劲头!”在谢阿夹看来,只有让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传统文化才能永葆生机,源远流长。(王国良 李荣鑫)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