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明日战记》未能大卖?

港产科幻片《明日战记》总投资为4.5亿港元,前期筹备了3年,拍摄半年后,再进入4年的后期制作,并标榜是「香港有史以来最具规模科幻巨著」,据报这电影亦算是香港电影历年最大规模制作的影片,亦用上了最多的CG特技效果。

《明日战记》于8月5日在内地率先上映,但有传电影票房未如理想。翻查网上纪录,这电影累计13天的票房为大约4亿人民币,其实不算太差,只是以「科幻大片」的定位看,约4亿人民币的票房之成绩总有些强差人意。内地网上评论有褒有贬,批评的人都指剧情较闷。综合来看,内地观众对《明日战记》的CG画面没有太大意见,亦鲜有批评角色或演技。因此,主要问题在于剧本不够吸引及追看性稍嫌不足。这电影有不少值得讨论的地方,扼要如下(含剧透):

● 《明日战记》的剧情不算乱来,而且算是经过翻覆推拷,故事的结构严紧,漏洞不多,由大局背景至剧情主线,都交代得清清楚楚:

▪︎ 故事讲及在不久的未来,在科技革新之下,人类经历了两场大战。战争一方面使科技应用的进步更快,但另一方面亦为人类造成灾难。两场大战后,地球的空气变得有毒,仅靠人类建造「天幕」来保护幸存者。

▪︎ 当大家以为可以在战后重建家园之际,一颗陨石把大型外星植物「潘多拉」带来地球。「潘多拉」极具攻击性,生长速度极快,摧毁了城市里无数的建筑物。在下次降雨前,当地军人一定要把「潘多拉」摧毁,否则「潘多拉」将完全失控及破坏整个城市。但另一方面,科学家发明了「基因子弹」,可以停止「潘多拉」的迅速生长及攻击性。由于「潘多拉」可以净化地球的有毒空气,科学家希望军人可以先尝试把「基因子弹」打进「潘多拉」之内。

▪︎ 主角就是几名奉命执行任务的军人。由于距离下次大降雨的时候只有几个小时。军方亦不打算疏散当地居民。如果在降雨前无法成功把「基因子弹」打进「潘多拉」,并让相关元素进入其「母体」,军方只能向「潘多拉」投掷飞弹,但该区16万市民将要陪葬。

● 整个故事也交代得很清晰,不算是乱套。科幻迷感兴趣的「军人外骨架装备战甲」,「机械人大战」及「大战外星野兽」等情节,亦合理地融合在故事大环境里。电影简单直接的交代了由大局至故事主线的重点,关键时刻就只得几小时,主角还不断遇到意外及挫折,为什么内地观众仍觉得这紧凑的情节有点「闷场」呢?

● 笔者认为《明日战记》的剧本制作虽然很认真及严谨,但对主要角色的刻划仍不够具体,角色的内心世界轨迹并没有很清晰的与故事主题结合。主角角色的设定及内心世界之轨迹是观众代入的一个「窗口」。由于剧本对故事主要角色之刻划不够深刻,受众没有很强的「代入感」;再紧凑的情节,也未必能触动到观众的紧张情绪。传统以来,荷李活制作的CG大片的剧本亦有这个问题,但观众被CG画面吸引而入场。可是,20至30年过去,观众对「荷李活科幻大片」也感到开始有点腻的时候,香港作为后起之秀,剧本的要求只能够更高。以「商业科幻大片」的角度看,《明日战记》的剧本绝对不算差,甚至乎胜过某些荷李活大电影,但今时今日观众的要求却越来越苛刻,港产电影要脱颖而出,就只能做得更好。

● 那么,要如何刻划主要角色之性格及内心世界,又怎样把这些角色与故事主线紧扣在一起,方能触动观众的心灵呢?原理上,我们可以考虑以下的处理方法:

▪︎ 男主角古天乐本来有一个亲生小女儿,但小女儿却因癌症去世。男主角感到生不如死,因此不介意继续担任军人的前线工作,认为自己随时可以赴死。但总部给予他们一队人「改造潘多拉计划」之任务时,男主角却由于这任务对其他队员太危险而反对。最后,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主角在执行任务期间,于被废弃的医院内碰到一名被遗弃的小女孩。对主角而言,把这小女孩救出来,是对自己失去亲生女儿的一种「救赎」。男主角的「内心轨迹」刻划得很清晰,但我们如何把主角的内心世界紧扣着故事主线呢?

▪︎ 剧本已把男主角的内心世界刻划得很清楚,但一个生无可恋、终日只念挂亲生小女儿的男主角,又会怎样看待这个「改造潘多拉计划」呢?他本人不怕危险,万一「改造潘多拉计划」失败,他便去赴死了。观众代入了男主角的内心世界后,对整个科幻场景还会有什么好操心呢?反正都是生无可恋了,成功或失败又有何不可?观众代入男主角的心境后,又岂会感到剧情紧凑?

▪︎ 剧组可以考虑某些「小改动」,例如让男主角对把这次「改造潘多拉计划」视为非做不可的行动。譬方说,男主角的亲生小女儿为何会患癌呢?不妨是因为那战后的「毒空气」所引致?或许人类建的「天幕」仍不够完美?小童在某些区分活动还会受到影响?由于男主角当年冒险建天幕而累及女儿?总之,由于亲生小女儿因为「毒空气」或「天幕」而死去,男主角才有一个非做不可的动力去完成「改造潘多拉计划」;还要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这亦是一种心灵上的「救赎」,与后来在荒废了的医院碰到那个被遗弃的小女孩,便成为前后呼应的结构。

▪︎ 男主角要有一个真正的「动机」去完成计划,才能在心灵上感染观众。例如男主角因工作而疏忽小女儿,等到小女儿死后而后悔莫及,观众便不会无动于衷;男主角出于一种心灵上的「救赎」而非要接受那极危险的计划,观众便会容易理解得到。整件事便会变得紧凑起来、合理起来。至于任务失败的话会使队友犯险,或要牺牲当地16万市民,这并非不重要,但如果先有一个紧扣男主角内心深处的「切入点」,便可把整个剧情更加凝聚在一起。

● 男主角的内心世界建构好之后,其实其他角色的性格、动机、内心世界亦不能缺少,至少对故事主线(改造潘多拉计划) 也要有一个清晰的立场。这立场亦会影响他们对整件事的看法及反应:

▪︎ 刘青云的角色是主角古天乐的上司及拍挡,在故事发展之初,大概我们知道刘青云是负责「开会」的高层,古天乐则一直担任前线任务。但刘青云本人对「改造潘多拉计划」有什么看法呢?为什么他这般支持古天乐呢?刘青云的角色,就如一个十分平面的「工具人」,只算是男主角的拍挡,唯一功能是推进情节。我们可以考虑的改动为,刘青云既然是一名「好上司」,便应该由他主导去反对这个让队友冒险之计划,然后古天乐因为对女儿的「救赎」而非去不可。这二人之间的矛盾会变得更生动。两人最终如何达至一致的看法呢?或许就是因为如果计划失败,便要牺牲16万名无辜市民。刘青云作为一个「好上司」的内心争扎是,到底要队友犯险,还是要牺牲16万名市民?我们把重要配角的内心世界建构好,亦可以触动人心,更可以避免他们成为仅用来推进情节的「工具人」。

▪︎ 姜皓文的角色,是一个与刘青云及古天乐一起的旧队友。按回忆画面的剪辑,他是因为经历了一场大战而让他失去一目后变得贪生怕死起来而反对冒险兴建「天幕」。其后,古天乐把他辞退。他当年经历了什么危难?以次要角色而言,剧本「留白」而没有交代清楚亦无不妥,但姜皓文为何会「归队」呢?有什么动力使他非要救古天乐不可呢?这一点与剧情主线有关,便需要交代得很清楚。否则,观众又怎会感受到主角这「铁三角」的兄弟情谊呢?他是为了报恩?为了克服自己的贪生怕死?为了在主角面前证明自己?也是为了一种心灵上的「救赎」?还是他敌开军队后有什么领悟,使他非要参加这个「改造潘多拉计划」不可?

▪︎ 张家辉的角色刻划则并非不足,只一句话已知他不大赞同「改造潘多拉计划」,亦知他想保护「天幕」的既得利益,但一开场大家已知他是隐藏的大反派了,略嫌剧味不够。我们可以考虑的改动是,把他先塑造成一个正面角色。张家辉是男主角等几人的上司,大家当年一同参与「天幕」的建造,便算是战友了。剧本里略为加深这几人的情谊,才会使后来的「反面不认人」形成一个较有追看性的反差。当主角几人发现张家辉才是幕后黑手,都选择先和他争论及要他自首,而并非直接向总部汇报,这剧情亦会因为几人之间的情谊而变得合理一些。

● 剧本尚有不少的细节可以作出「小改动」,不再一一细表。此外,电影制作还有某些问题,或会影响在内地的票房。例如,绝大部分主要角色都使用了香港演员,这或会影响电影在内地的「卖座能力」。古天乐、刘青云及刘嘉玲,基本上是20多年前港产片《绝世好Bra》的「班底」,再加上影帝张家辉如实力派姜皓文,阵容十分强大,但这配撘的新鲜感不够。一般来说,以香港50多岁的演员坐阵,在广州及中国南方仍有一定的「叫座力」,但上海及北方等地的观众却不一定很受落。

▪︎ 多年来,香港的合拍片之做法,则至少会让内地新一代著名女星做女主角。例如甄子丹即将开拍的《乔峰传》,也找了曾在2019年电视剧《倚天屠龙记》参演赵敏一角的陈钰琪为女主角。

▪︎ 除此之外,就算男主角继续用上50岁以上的香港男演员,则至少会有一条故事副线,由30岁的内地男演员参演。例如,《叶问2》便找了黄晓明做叶问的首徒,剧份亦不少。《明日战记》亦有一条年轻情侣的副线,由内地演员担当,但戏份不多,演员亦不算出名,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 故事也要顾及主要角色之不同年龄层方面之发挥,30来岁的一班演员可以成事不足,但亦应该有成长。《明日战记》里的年轻情侣作为配角,只反衬出主角的沉稳,但年轻人本身却没有很明显的成长历程。那年轻人硬要上前线,但看到兵凶战危后表现得贪生怕死。后来,他有没有什么觉悟?这经历有否让他有什么成长?

总的来说,笔者认为《明日战记》绝对值得一看。在13天之内,票房累积了4亿人民币,这成绩亦不能算太差。只是,在互联网及资讯爆炸的年代,观众的要求越来越苛刻,竞争亦十分激烈。剧组只能全方位都做到更好,才有望不断创出佳绩。

最后,一部投资4.5亿港元的港产科幻大片,能否回本则肯定要靠内地市场。如果我们只有香港市场,又怎能拍什么「大片」呢?

文:寒柏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