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乔榛完美组合为上百部影片配音,《简爱》、《廊桥遗梦》是经典

——追记33年前与丁建华谈译制片及童自荣


丁建华

昨天我在头条发的原创文章写了日本老电影《追捕》女主角“真优美”的扮演者中野良子,在评论区留言说,我与为“真优美”配音的丁建华在长春有过接触,并承诺如果这篇文章阅读量够多,就接着写一篇谈译制片。条友十分捧场,到目前为止,阅读量已经超过2.5万,作为千粉小号足够多了!我当然要履行诺言。

1949年5月28日,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东北电影制片厂译制完成了反映前苏联近卫军战士马索特洛夫英勇事迹的电影《普通一兵》;两个月之后,上海电影制片厂推出该厂第一部译制片《团的儿子》,也是苏联影片。到1989年,两厂共译制了1000多部外国影片。其中,很多影片成为几代人永久的记忆。

1989年12月18日,中国南北两支译制大军在北国春城长春首次会师,隆重纪念新中国译制片40周年。长影的著名配音演员孙敖、潘淑兰、刘雪婷等以东道主身份热烈欢迎来自南国的同行。上影的著名配音演员几乎如数到齐,于鼎、尚华、乔榛、童自荣、刘广宁、丁建华……


身穿戎装的丁建华

报社对这次会议很重视,领导派我随行采访。然而,面对这么多银幕后的大腕,我分身乏术,只能挑选自己喜欢的关注了。而为《追捕》女主角“真优美”扮演者中野良子配音的丁建华,就是其中之一。之所以关注她,并不仅仅是因为她成功地为《追捕》女主人公真优美的出色配音,使她一夜成名,家喻户晓,还因为我们有许多共同点:其一,我们是同龄人;其二,她的父亲是来自山东的部队干部,跟随陈毅参加了解放上海的战斗,她的母亲是上海进步青年,她出生在上海,我的祖籍也是山东;其三,我们都是上世纪60年代末初中毕业,她在1970年考上文艺兵,我在下乡3年后入伍,都是老兵。其四,她是家中长女,我是家中长子。

1976年丁建华脱下军装,进入上海电影译制厂担任配音演员,后兼导演。她先后在上百部译制片中担任主要配音及导演。她担任主要创作的8部译制片曾获“金鸡奖”及“政府奖”,其中就包括《追捕》。


《廊桥遗梦》剧照

乔榛与丁建华是家喻户晓的配音演员队伍里的一对黄金搭档。有评论认为,从《简爱》到《廊桥遗梦》,这对老搭档几乎可以被称为完美组合。丁建华的声音带着一丝娇憨的高贵与真挚,乔榛是浑厚而富有弹性,阳刚而具有磁性。由于他们长期合作,联袂创造了众多的艺术形象,以致很多人误以为他们是夫妻。其实,丁建华的丈夫叫彭志超,曾担任上译厂技术副厂长。

那次会议举办时间是在东北最寒冷的冬季,来参加会议的上译厂一众人都全副武装,穿着御寒的羽绒服,带着皮手套,丁建华也不例外,因此看上去有些臃肿。进入招待所,她脱下外衣,才露出“庐山真面目”。时年36岁的她,身材不胖不瘦,不高不矮,虽然没有明星的相貌,但是气质典雅,爽朗热情。

我首先对丁建华在配音艺术上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在道谢之后,她很诚挚地说:“电影是综合艺术,除了要有好的剧本好的导演好的演员,还要有声效、灯光、服装、道具等等多方面的通力配合,才能取得成功。译制片也是同理,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才能出经典。我在配音艺术上取得的一点儿成就,离不开众多老师和同事的帮助。

“我们配音演员与电影演员最大的区别是,在幕后用声音塑造人物形象,不同的形象如何用不同的声音,是对演员艺术功力的检验。”听了丁建华这么说,我对她说:“我曾发表过一篇批评童自荣配音千篇一律的文章。”说完,我把剪报递给她。


童自荣

文章的题目是《向童自荣进一言》

童自荣这个名字,可谓妇孺皆知。电影界名人嘛,通过银幕和观众频繁接触,这是职业使然。不过他是配音演员,在画面上是见不到其形象的,但其声音却常可听到。这许多年他为多少部影片配了音,未见有人统计,长影的陈汝斌是500多部,看童自荣近两年的产量,怕是只多不少。那些片子好些都是脍炙人口,其中最有影响的当推《佐罗》。人们那么喜爱这部影片,很大程度是由于童自荣那极有特色的声音。

不过,近来我却听到对他的一些非议,说他粗制滥造,不管为翻译片配音,还是为国产片配音,都是“老和尚打鼓——一个点儿”,不论角色身份如何,都用一个洋腔调,听着别扭!

此论公允与否?我倒要检验一下。

日前某晚,打开电视机,九频道正播放《三口之家》,一主要演员正是由童自荣配音。我听着觉得挺有味儿的,但嫌剧情太拖沓,又先后播到二频道与七频道。两个频道分别在播国产电视剧。巧了,主角全是童自荣配音!我怕吃不准,耐着性子看完,核对一下演员表,果然没错。这两部剧拍得很糟,配音和角色的口型总闹“分裂”,加上声音还是“佐罗”,咋听咋不舒服。

国产片也要配音,据我所知是制片单位近年来的一个发明,自家演员来配音,既增加些个人收入,剧组还可以节省一笔不小的开支呢!不了解内情的观众指责演员不会说普通话(这样的演员不是绝对没有),才请人代替,其实是错打了板子。但我想,让童自荣这样的名演员配音,目的未必在此,更大的可能是借其声音来抬高片子的身价。

配音也是一门艺术,也需要个性。配音演员应根据角色需要,不断改变音色,不给人留下雷同之感,才算成功。我很欣赏长影年轻的配音演员刘雪婷的主张:不让观众听出响在银幕上的声音是自己的,那声音应属于角色。我不赞成像童自荣那样,不分洋人、同胞,不分今人、古人,不分角色差别,千人一腔。

作为著名配音演员,童自荣似乎属于“类型”式。他为译制片配音更合适一些。我想在这里向童自荣进一言:还是严肃一下自己的创作态度吧。最好是有对路的角色就上戏,否则,宁可去学习业务,或者干脆闲着。我敢断言,为那些艺术低劣的片子配音,非但抬高不了自己的身价,反而会降低名声!这就怪不得观众不买你的帐了。

看完我的文章,丁建华收敛了笑容,说:“童自荣是个很勤奋的优秀配音演员,在观众中也有很高的威望。恳请媒体的朋友还要笔下留情。”接着,她有些无奈地说:“现在电影业不景气,译制片更是雪上加霜。为了生存,一部片子的生产过程大大缩短,不可能像过去那样仔细打磨,精益求精了!有些演员为了增加收入,到厂外接活,质量就更加难以保障了。”

分手前,丁建华再次对我说:“笔下留情啊!”


乔榛与丁建华

由于那次参加会议的大腕太多,我并没有专门采访哪位写出专访发表,而是写了一篇综合性的文章《两支译制大军的会师——新中国译制片四十年纪念会侧记》。

2003年年末,发生了“童自荣风波”。有媒体称童自荣受上译厂领导乔榛、丁建华排挤打击。一段时间内,作为风波中的主角乔榛、丁建华三缄其口,拒绝接受任何媒体采访。直到2004年1月18日在南京,两人第一次对《南京日报》记者诉说了他们的委屈———

丁建华介绍:其实乔榛是1999年才当厂长的,而网上的不少消息,把以前的事都算在他的头上,那时他手上还没有可以整人的权力呢。而62岁的乔榛当年自己主动要求退休,是主管部门再三劝留,他才继续担任厂长职务,而不是像某些消息讲的,霸占位置不放。童自荣每年都要为好几部电影的主要角色配音,这些都可以在厂里的档案中查到,根本不是像网上流传的那样“排挤打击”。


丁建华说:“上译厂一直是一个融洽团结的集体,我现在就是满脑子的在想为什么有人喜欢捣乱。现在我们保持沉默,也就是希望能够维护厂里的安定团结。启用新人是上译厂的传统,不存在排挤打压的说法。”谈到上译厂的生存状态,丁建华不掩忧心:“上译厂配一部片子赚少赔多,厂里已经很难做了,就更需要我们内部团结,做好自我保护。”

回想当年丁建华为童自荣极力辩护的情景,我不相信一个在背后毫不犹豫为同事说话的人,怎么可能明着去整人?不过,我不信,总有人信。尽管媒体已经辟谣,澄清了事实,至今网络上仍然可见当年的谣言及不明真相跟着谩骂的言论。这真是: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啊!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