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的名字,早该管管了

9月1日编剧汪海林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则消息。

杨颖不能再署名angelababy,辣目洋子也必须叫个中国名,是广电总局的要求,叫外文名或近似外文名的艺名,将不被允许。

其实明星赋艺名这件事,从老一辈的艺术家就见怪不怪了。

民国时期,评剧演员新凤霞,为了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将自己的名字从杨淑敏改为新凤霞

表演艺术家、白派传人小白玉霜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将本名李再雯改为师父继承下来的小白玉霜

在如今的娱乐圈,起一个有具“星味”色彩的名字,在一定程度上能更容易被观众记住。

比如伊能静,原名吴静怡,由于母亲改嫁给了日本人,就改名为了伊能静江,后来,为了能在台湾娱乐圈站稳脚跟,伊能静直接舍去了具有日式风格的伊能静江这个名字,改为伊能静。

如今看来,她的做法可谓明智,不仅和如今国家的政策不谋而合,还更能让观众产生亲切感,从而迅速扩大知名度。

当然,有正面教材就有反面教材。

早年的Angelababy为了扩大在台湾地区的知名度,将自己的本名杨颖改成为英文名字Angelababy。

但在某种程度上,将自己的中文名字隐藏起来,改成外文名字,并以外文名字活跃在娱乐圈,并不能真正的弘扬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Angelababy开了起英文名字的先例,然后陆续地就有了辣目洋子这种日文名字。

很多明星,视改名如改运,希望通过改名让自己红起来。

笑星辣目洋子本名原为李嘉琦,可她给自己赋予了一个具有“日本色彩”“辣目洋子”这个艺名。

不仅如此,在她出演的电视剧,《我叫刘金凤》里出现了大量日本风格的服装道具。

《我叫刘金凤》的朝代背景是明代宫廷文化,可里面的内容却处处透露着诡异的“日式风格”。

辣目洋子所穿的服装,从花纹到缝制方法,都是再典型不过的日本和服款式。

主演的衣服和帽式都能在日本找到原型,而且还原度极高。

男主角头上的的头冠,说好听点叫做日式风格,说难听点就是倭寇风格。

这种头冠只有在日本天皇的登基仪式上,才会出现,是典型的日本倭寇头饰,在古代的日本叫做“垂缨冠”。

中国的历史上没有哪个朝代的服饰是在肩膀上划开一道口子,中国的服饰,讲究表里如一,里应外合,《我叫刘金凤》里出现了划开一道口子的衣服,这是日本裁缝的传统做法,这种衣服叫做“狩衣”。

日本女性喜爱在肩膀处和腋下开八个缝,俗称“八口”,腋下的口子叫“身八口”,对穿的袖子叫“振八口”。也在《我叫刘金凤》这部剧里出现了。

男主身上的花纹是花瓣缺角两头尖的樱花,而樱花是日本国花,中国古代以牡丹、梅花为重,并不怎么推崇樱花的,也没有这种传统纹路。

如果把声音关闭,字幕遮住,不知道的人会以为这是部日本剧。

这种“精日”服装道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入侵,所以它理所当然地引起了具有爱国心的观众们的强烈不适。

一部好好的明代宣传剧愣是成为了日本文化的宣传者,责任在谁?

广电总局也许早已意识到如今娱乐圈的风向,从税务开始查起,到如今宣扬文化自信,鼓励使用原名。

在古代,人的名字不仅仅是一个代号,华夷之辨时,皇帝们就将汉姓作为政治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今我们的国家先从娱乐圈艺人名字开始整治,是非常好的举动。

国家要求明星改回原名并不是一棒子“打死”了全部改名的艺人。

比如白鹿原名白梦研,任嘉伦本名任国超,他们并没有收到广电总局要求改名的通知。

如果年轻人能做到抛开历史和民族情感去喜欢、去追捧所谓的“和风”、“二次元”,这个国家无疑是悲哀的。

要知道,中日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微妙。

日本迄今为止,都没有向当年在二战时,在中国犯下的累累罪行,公开道过歉。

所以,该剧服道化全面采用了日本的服道化时,这直接触及到了国民敏感的民族情结。


国家大力宣扬文化自信,可有些明星嘴上喊着文化自信,却做着最不自信的事。

国家及时踩刹车,也是从侧面来敲击警醒娱乐圈艺人:任何人不要用名字来哗众取宠。

如今娱乐圈也有不少艺人响应国家号召,改回原名。

不少网友认为取什么名字是自己的自由,国家无权干涉。

对于明星改名这件事,您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呢?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理性讨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