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段手心冒汗,后半程反转不断,刺激之后,另有深意

眩晕、惊险、手心冒汗...


头皮发麻、心跳加速、醍醐灌顶...


你有多久没有过这样的观影体验了?


早在上映之前,这部电影仅凭几十字的简介、几张剧照、一分多钟的预告,就勾起了国内影迷沉寂已久的好奇心,无数人都盼着见见真佛。


它来了——


《坠落》

FALL


还记得那个靠B级片起家、凭借《电锯惊魂》一举为影迷熟知的狮门影业吧?


没错,《坠落》正是出自他家。


从品相来看,这部《坠落》有着狮门原汁原味的气质:小成本+高概念


可别小看这个模式,在世界电影原创力普遍乏力的大背景下,能用少数的钱,把新花样玩儿出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片的概念,属实很「高」——


两名少女,意外受困于610米的高塔塔顶的一个平台上;


平台不足4平米,没有任何防护措施


在眩晕肝颤、暴晒缺水、猛兽环伺、几乎裸装、与外界失联的情况下——


两个女孩如何自救、安全着陆?



手心冒汗,双腿打软


从故事情节来看,《坠落》可以明显分为「上塔」和「下塔」前后两个部分。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


然而,这“上塔之路”,一点都不容易。手心冒出的汗量,70%都贡献给了这前半程。


这电视塔坐落于人迹罕至的荒漠地带,过于偏远,年久失修



松动的螺丝



被腐蚀的卡扣



晃动的楼梯



以及,正在蚕食腐肉的秃鹫...



这些强化周边环境的紧张感镜头,无不预示着,两个女孩的冒险,一定埋有失控的隐患


黄发女孩亨特,是这次冒险的发起者,艺高人胆大,志在必得;


黑发女孩贝基,为了走出男友死亡(因攀岩失足丧生)的阴影,对这次攀登,三分期待、七分恐惧。

她们做了极为简单的防护后,从鞋底和阶梯接触的一刹那,惊悚,就开始了。



在生活中,大家往往有这样的登高经验——


手脚配合、交替上升,目视水平方向,向下看是第一大忌


导演深知这一常识,故意反着来,让摄像机频繁俯拍,挑战视觉奇观,屡屡突破心理防线,刺激肾上腺素。



爬到一半,难度加倍


女孩们需从塔内走出塔外,这也预示着她们失去了最后一道物理屏障,心理层面的恐惧直接暴露于高空之中。



大多数观众的体验,跟黑发女孩一样:


又怂又爱玩,手心冒汗头皮发麻,但极为享受这受虐的过程。


在这种煎熬下,终于爬到了塔顶,导演没忘记祭出这前半程最后的大招——


高空挂臂自拍。



这两位女孩一顿骚操作过后,进度条还没过一半;


果然,意外来了——


老旧的楼梯在长年的腐蚀下断裂坍塌,她们下塔唯一的通道被彻底截断



千钧一发之际,亨特眼疾手快,靠着唯一的救生绳,把两人从死神的镰刀下拉了回来。


细节遍地,高能反转


由此,故事进入下半段:两个女孩要如何下塔?


强行跳塔扒栏杆?九死一生;


塔高610米,喊破喉咙也没人听见;


手机没信号,无人机电量不足;


信号枪仅有一发照明弹。


此刻,这方寸之间的高塔平台,就像一座孤岛,与外界建立联系,发送求救信号,是她们唯一活命的方式。


除了令人眩晕的高度外,缺水、断电、暴晒、狂风,进一步加重了她们的生存危机。



伤口淌出的鲜血,也会引来秃鹫的攻击。



求生片,我们看过《活埋》《127小时》;


高空视觉,也有过《云中行走》。


如果《坠落》的故事仅停留在险境求生的层面上,那只能算平庸的冒险片,看完爽一下也就完了。



然而,爽过之后印象深刻,正是来自于《坠落》的反转


在后半段,编剧壳子里做道场,将两个女孩间的关系做了进一步刻画,这也为前半段埋下的伏笔做了解答


比如,贝基发现,死去的老公,生前竟然跟亨特有过婚外情。


这样一来,两个女孩的关系,既是相互依存走出困境的伙伴,又存在着背叛的裂痕。



片中最出彩的反转,是贝基的觉醒。


被困数十小时,精疲力尽的贝基,竟然出现了幻觉;


原来,一直跟自己合计逃生办法、互相鼓励的亨特,其实早已不在身边。


亨特是死是活?什么时候消失的?


影片对这一情节的设定和处理,可谓神来之笔,观众看完醍醐灌顶,主角对生存的渴望、人物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深。



镜头中偶尔会出现某一处让人意外的元素或情节,这些细节的铺陈,往后看都有解答。


从「手心冒汗」到「原来如此」,《坠落》让人生理酸爽同时,也有颅内高潮


刺激背后,另有深意


在碗哥看来,《坠落》还有一层性别讨论的深意。


这根高塔,是男性、男权的象征,从外面看,它仅剩一个看似威严的空架子,看似孔武有力,但实际翻越、挑战起来,却发现无比的老旧、松动、吱哇乱叫,几乎失去了原有的功能。


就像这座电视塔,本来承载着传输信号的功能,然而上面的人却遭遇失联。



与之相对的,是导演毫不避讳展示贝基和亨特两个女孩饱满、健硕的性别特征。



而细数片中的男性,除了贝基父亲,没有一个好东西。


见死不救、落井下石的偷车男游客;


撞毁无人机扬长而去男司机;


反应迟钝、毫无警觉的遛狗男...


导演借用一个求生的故事,大胆地暴露、讽刺了男性的自大、卑劣、保守



贝基此行出发的动因,是悼念亡夫,抛洒骨灰,是为了完成丈夫登高的夙愿。


她克服恐惧、透支体力,却发现,让自己心肺俱裂的丈夫,竟然劈腿了自己最好的朋友。


两个女孩受困的高台,仅有两三平米见方,稍有不慎就是万丈深渊,导演借此讽刺如今女性的尴尬处境:看似社会地位很高,实则活动范围很窄。


细数她们的工具:一根绳、一台无人机、一瓶白水、一把信号枪、一个望远镜。


在多次尝试失败后,她们打破内心的屏障,并将自己的体能、智力、经验发挥到极致。



贝基上塔,是为了走出前夫的阴影;


贝基下塔,则完全是一个“girls help girls”的故事。


无需攀附和寄生,女性依然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


一刷过后,碍于糟糕的字幕,和屏幕尺寸的限制,有人抱憾:要是能在大银幕上看,这片一定酸爽加倍,再顽固的恐高症也给你分分钟治愈。怕什么剧透?这片就是为影院而生的大场面。


据悉,这片并非没有引进的可能,只不过现在还未定档。


不如大胆期待,万一哪天就空降了呢?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