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社会底层、歌颂不屈抗争的《隐入尘烟》

最近因疫情关在家里,让我有闲看看电影。网上看到《隐入尘烟》在某视频平台被网友赋以9.6分的高分,于是找来看看。看后的第一印象是:这部电影值得被赋以9.6分的高分。

但后来发现网络上对此电影争议很大。有部分网友认为电影反映的情况很不真实:10来年前的甘肃不会这么穷;农村的人性不会有这么冷漠……这是对我国农村经济现状与人性的抹黑。当然,也有网友认为:电影反映的贫穷与人性在我国的某些地方的确真实存在,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事实上,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我也对这部电影中把10来年前的甘肃农村描写得那么穷、把人性刻画得那么冷漠耿耿于怀,但这仍不妨碍我认为这是一部好电影。

1.这部电影能够唤起我们对社会最底层民众的关注

我相信即使是在我国农业生产条件最差的农村,即使是在10来年前,电影里面反映的那种穷困仍然是极个别现象。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仅是极个别现象就忽略了这极个别人的存在,就如当地村民想不起谁是马有铁一样。

对于任何一位公民,都有一份关注生活在最底层民众的责任;对于文艺工作者,更是如此。这也是一份良心。

社会上的的马友铁、曹贵英们,才是最需要我们关注的,而不是什么明显大腕。这部电影,唤起了我们对马友铁、曹贵英们这群几乎被社会遗忘了的、处于极端困苦状态的人群的关注。所以我们看这部电影,不要过多地去纠结电影中的贫困是不是真实,电影中的人性是不是真实,而是在看了电影之后要知道:当我们过上小康生活的同时,我们的身边还有极小部分可能被我们忽略了的、生活处于极度困苦状态的一群人。

当然,我也认为农村有一些人之所以穷,是因为好吃懒做。这部分人穷,是活该,不值得大家关注。

2.电影歌颂了底层民众面对苦难的不屈抗争

电影里的马友铁和曹贵英,一位是老实木讷、被哥哥家都嫌弃的老光棍,一位是手抖、脚瘸、小便失禁、只能睡哥哥家窝棚的嫁不出去的老姑娘。他们没有自己的房屋,看电视只能到别家去蹭,盖房的芨芨草只能到别家去赊,连10个鸡蛋也要到别家去借。就是这样一对生活极度困苦的农村边缘夫妇,却没有向命运低头,没有甘于贫穷,而是靠自己的双手一点一滴地改变自己的生活,甚至把生活过得象花儿一样。我们看电影时有没有留意到马友铁和曹贵英每搬一次家都要把张帖在旧房墙上的大红双喜撕下来,然后小心翼翼地重新张帖在新搬入房屋的墙上?有没有留意到电影中的三次印花?约1小时25分时马友铁在曹贵英的小臂上印花;约1小时35分时曹贵英在马友铁的手背上印花;约1小时55马友铁在死去的曹贵英的手背上印花。

3.电影歌颂了马友铁们的淳朴

有人说“穷生奸计,富长良心”。马有铁虽穷,但没生奸计。相反的,马友铁守住了我们很多人已经丢失了的“真、善、美”。

第一次遇到拆房子,当看到拆房后的废墟里的燕子窝时,马友铁担心到:“今年燕子回来时就找不见窝了。”第二次遇到拆房子时,马友铁请求房屋主人到:“等燕娃子出了窝了再拆行吗?”当看到舀到水桶里的水里有小蝌蚪时,马友铁小心翼翼地把蝌蚪放回水里。当张永福家用苞谷顶地租时,他还让张永福儿子刨去两件大衣的钱——尽管市场价一斤苞谷卖8角而张永福家却要给算1块,尽管马有铁献血救张永福时没给过他应有的营养补贴。当有了收成后,马有铁用卖粮食的钱还清了买化肥、种子等欠下的钱;把欠卖芨芨草给他的村民的两袋土豆也给送了过去——尽管人家认为值不了那么多,尽管人家没在家。当攒够蛋后,马有铁坚持要还借邻居家的10个鸡蛋——尽管邻居说不用还了……

当然,虽我认为这是一部好电影,但这部电影中对人性冷漠的刻画还是让我觉得有些离谱。贵英落水后,虽有老王去捞,但村头其它村民却如啥事都没发过一般。本人虽在农村生活的时间不如在城市生活的时间长,但农村邻里间那种互帮互助绝对比城市更多,况且是死人这种大事。近两年,我老家就发生过两次老人走失全生产队的人都帮助到处寻找的暖心事件。

至于网络上提到导演拍中国的苦难是为了去拿国外大奖之类的说法,我不敢贸然揣测导演拍此电影的真实目的。与网友的这种说法相比,我更相信导演拍此电影是出于一位文艺工作者的良心。但个人认为,此类电影还是不拿到国外去参加什么评奖的好,否则真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