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里为什么盛淑兰的婆婆宁可让青楼女子进门也不愿善待她

最近重刷《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在看到盛明兰在宥阳老家帮助表姐盛淑兰手撕无良婆婆和丈夫,顺利和离摆脱无德无行小人的场景还是觉得很解气。

在剧中,盛淑兰家是虽是商贾,但却是宥阳出名的富户。且他家抚恤孤老修路铺桥,在宥阳当地口碑极好。而盛淑兰的丈夫孙志高,靠母亲孙氏帮人浆洗衣服独自养大,虽12岁时喜提秀才,但始终也是一穷二白的家庭,盛淑兰这桩婚事怎么也是低嫁了。

仰仗着媳妇从娘家带来的陪嫁,孙婆母从此改头换面翻身做主人,过起了锦衣玉食差遣下人的主家婆母日子,照常理来说她应该对盛淑兰感恩戴德,好生对待,但是原剧中她和儿子却对这个改变了他们阶层的媳妇百般嫌弃与欺辱。

剧中虽然没有过多描写盛淑兰在孙家的情况,但从和离那天盛淑兰母亲李氏的原话也可看出盛淑兰在家中的地位。原著中描写到:李氏看着这母子俩的德行,竟对自己勤恳老实的女儿没有一丝留恋眷顾,她终于明白大老太太一番苦心,心中坚硬起来,昂声道:“什么不贤不孝?!你们黑了心肝的也说的出口?你要孝顺繁衍子嗣,我闺女也没拦着,我家虽是做买卖的,可也知道何为妇道孝道?人道进门七年无处方为过,可我闺女成亲不到半年就给你纳小的了,这样你还说她‘妒忌’?!她进门三年,一个月中倒有二十多天是睡在你老娘屋里的,端茶递水,伺候饮食,下灶上房,三更睡五更起,打骂没有半句还口的,这还不贤惠?!”
孙氏母子一直抓着盛淑兰的痛处就是未有所出。但是从剧中盛淑兰与母亲李氏的对话却发现,盛淑兰无所出其实另有原因。在剧中的描写:直到天渐渐黑了,品兰明兰才垂头丧气地回屋,刚到屋门口就听见里头传来一阵悲戚的哭声和李氏无奈的哄劝声。
“…自婚后,婆婆说不可打扰相公读书,一个月中…不到三五日,……埋怨我无能,我便为他纳妾,……他又嫌那些个无趣……如何是好!”淑兰的哭诉断断续续地闪进了明兰的耳朵,品兰天真,半懂不懂,可明兰全明白了。

看到这里,不禁让人费解,为什么孙母宁可青楼女子进入家门生子也不愿意孙秀才与盛淑兰亲近?

首先,在她心中,盛家是因为看中了她儿子日后的富贵想巴结于她家才将女儿嫁过来,心里是非常瞧不起这个商贾之家的儿媳的。她认为盛家所有的贴补全是因为日后想攀龙附凤,觉得盛家也是有所图,因此根本就没有将盛淑兰放在眼里。

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孙母和孙秀才明知婚后的一切锦衣玉食全是由盛淑兰的嫁妆所带来的福利,全是仰仗盛家的资助,但是他们偏偏要软饭硬吃,觉得越是刻薄对待盛淑兰越是对有钱人的一种蔑视,越是显出自己的清高。

这一点和奉劝有钱女不要嫁凤凰男也是一样的道理。你用青春、爱、金钱供养了这段感情,可能换来的是对方觉得你用钱买走了他的尊严,更有甚者会在他功成名就金榜题名时,看到你就想起了当时你事事比他好,但却下嫁于他,觉得对他是种羞辱,因此觉得似乎只有对你不好 ,才能证明他从心底是瞧不起这种有钱人的,甚至觉得他对你的种种不好就是行侠仗义、劫富济贫。

贫富阶级之间是存在矛盾的,大部分凤凰男愿意通过婚姻改变阶层,但是他不愿意承认能让他改变阶层的最直接原因是因为与某位富家女的联姻。我只接受我的成功是源于我自己的个人努力,但是因为你的存在,让别人只会觉得我是靠吃软饭才能得到这一切。我只愿意接受这段婚姻带给我的福利,我不接受任何能分走我荣誉光环的存在。

孙母想抱孙子,但是却不让盛淑兰与儿子亲近,原因还在于她一直对盛家说的是盛淑兰无所出,这一点在古代可是大事。因为这件事,盛淑兰包括盛家一直对孙家心怀歉疚,生怕孙家因此事写休书,因此每次吵闹都是盛母用钱财打发了事。这样如此几番,孙家在这件事上得到了甜头,只要这个理由一直还在,他们就可以一直抓着盛淑兰这个痛处,打压盛家从中得到好处。因此对于孙母来说,孙子是谁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盛淑兰不怀孕,她和她的宝贝秀才儿子就能从中一直得到利益。因此她自然不会愿意盛淑兰与儿子多亲近。

清高没什么不好,贪慕虚荣也是人之本性,只是享受着结亲带来的荣华富贵却在那里软饭硬吃,这才真的是有辱斯文。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