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60年前的“顶流”,演员界的天花板,如今仅剩下6位

1962年,在周总理要有“我们自己的明星”的提议下,赵丹、白杨在列的“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诞生了。

他们,是那个物质条件匮乏的年代公认的“明星”,他们留在大银幕上的青春跃动,影响着几代人。当年的他们究竟有多火,从层出不穷的“口装袋”明星照片的流行状况便可见一斑。

有资料记载,在得到电影局同意后,北京市美术公司印制的一套《中国电影演员》照片,在国内销售了714638张。

还有各种单位和“私商”印制的各种版本,可见数字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用现在的话来说,他们就是那个年代的顶流。

今年恰逢“22大电影明星”60周年,他们见证了新中国电影从诞生到成长的辉煌历程,他们留在海报上的风姿灼灼生辉,他们留在荧幕上的形象就像天上星辰一般,照进影迷心中,永远闪烁。

白杨

早在民国时期,白杨凭借自身精湛的演技和卓越的才华,蜚声中外。她与舒绣文、张瑞芳、秦怡并称为话剧四大名旦,她还被英国《泰晤士报》称为中国的“葛丽泰▪嘉宝”。

16岁,她出演首部主演的电影《十字街头》,就让“白杨”这个名字响彻了大上海,当时一度有媒体称明星公司已经把白杨当作胡蝶的后继者。

她扮演的“祥林嫂”赚足了影迷的眼泪。大概是因为自己的童年和被封建礼教、封建思想践踏、迫害、摧残,最后吞噬的祥林嫂一样凄惨,白杨在《祝福》中的表演质朴、真实、自然、打动人心。

陈强

“22大电影明星”中唯一一个靠反派角色入选的演员。他饰演的“黄世仁”和“南霸天”,真是让观众看了之后恨得牙痒痒,连外国观众看完《白毛女》在奥地利的演出,都说“不要给他献花”。

起初,陈强是一百个不愿意出演“黄世仁”。原因是当时还没有对象的他,害怕自己万一把“黄世仁”卑鄙、龌龊、可憎的嘴脸演活了,自己的个人魅力由此被败坏了,就找不到对象了。

不过,他确实把“黄世仁”演活了,连周总理都夸赞他“黄世仁的表演很真实”。

崔嵬

曾是中南文化局局长的崔嵬,42岁的时候选择弃官从影,一心扑在自己热爱的电影事业中。

他在《红旗谱》中饰演的朱老忠,获得了第一届“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老舍先生特意为他题词:贞如翠竹明于雪,静似苍松矫若龙,还夸赞他,“不管他演什么戏,他总是他,而他又恰好是他所扮演的人物,很少看出他作戏的痕迹……”

与崔嵬在《海魂》中合作过的赵丹佩服其不做官,全心全意演戏,还夸赞其表演时感情真实、充沛,没有一点杂念。

赵丹

赵丹说,“演戏是一门科学”,所以他把演戏当作一门科学来研究。他是“方法派”的信徒:强调演员的内心感受,通过了解角色的个性和环境,体会角色的动机和内力。

有人说他的个人演技顶点是《武训传》,只有看过他在《武训传》里的表演,才知道什么叫出神入化、炉火纯青。

金迪

因为勤劳朴实、朝气蓬勃的“孔淑贞”一角,让金迪成为亿万青年心中的向往,也让她成功跻身于“22大电影明星”行列中。

她在《日出》中饰演“小东西”一角,还得到了周总理的夸赞,说她“小东西演得不错,台下观众都为你落泪了”。

虽然,金迪留下的银幕形象并不多,但是她对每一个角色内心世界的挖掘,使得她的表演真实、质朴、充满生活气息。

李亚林

刚开始登上银幕,李亚林大多饰演一些戏份并不多的反面角色,比如《虎穴追踪》里面的特务冯振辉,《芦笙恋歌》里面的匪排长。即便如此,他的反派表演并不脸谱化,而是自然、真实、可信。

真正让他大放异彩的是《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中干练勇敢的复原军人高占武一角。

那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智慧的先进青年高占武,在李亚林朴实的演绎下,充满了浓浓的乡土气息,又有鲜明强烈的时代感。

庞学勤

因为饰演的大多数人物都是“正面角色”,庞学勤又有“正派小生”的称号,所以,只要提起庞学勤,很多人都会想起他扮演的雷振林、李忠民、王国成等经典银幕形象。

尤其是粗狂、勇敢、干练的“雷振林”,庞学勤懂得了“如何摆脱演员自己的本色,溶化到角色的性格中”,其真实细腻的表演让人念念不忘。

秦怡

她被周总理称为“中国最美丽的女性”,连施瓦辛格都是她的影迷。她在《清宫秘史》中饰演的珍妃轰动重庆,连蒋介石、蒋经国都去看她演戏。

新中国成立后,《铁道游击队》中的芳林嫂,《女篮5号》中的林洁,《青春之歌》中的林红成为了她最为人熟知的代表作。

尤其是她扮演的“林红”,正气凛然、誓死不屈的气概给人巨大的鼓舞,让人深深感动。

上官云珠

因为美艳的样貌,上官云珠从影初期大多出演“交际花”“阔太太”的角色,像《天堂春梦》中龚太太,《太太万岁》中的交际花施咪咪,《一江春水向东流》中珠光宝气的何文艳。

一直到1955年,她在《南岛风云》中饰演一名英姿飒爽、勇敢干练的女游击队员,凭借自身精湛的演技摆脱了固有的“银幕形象”,征服了专业人士和观众。

孙道临

提到孙道临,最先让人想起的就是他在《渡江侦察记》中干练精明、机警沉着的李连长。这是他的转型之作,“李连长”一角让他成功打破只能饰演富家子弟的固有印象。

还有另一部红色经典《永不消逝的电波》,“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他扮演隐蔽战线的电报员李侠,乐观坚毅、临危不惧、勇于奉献,成为了几代人心中“永不消失的形象”。

还有《早春二月》中的萧涧秋,大概那才是孙道临的招牌形象吧,炯炯有神的双目,浑身散发的绅士魅力。除此之外还想说的是,苏州实在是太美了,镜头前的古街、古树、古桥,让人心之向往。

田华

田华人生中第一部电影就是《白毛女》,她也因为“喜儿”一角成为家喻户晓的大明星。

她身上淳朴的农村姑娘特点,再加上质朴接地气的表演,把“喜儿”这一角色塑造得生动鲜活。

田华的另一部代表作《党的女儿》,她塑造的李玉梅百折不挠、意志坚定、坚贞不屈。茅盾先生曾评价她“塑造的李玉梅形象是卓越的。没有她的表演,这部电影就不能给人以那样深刻而强烈的感染”。

王丹凤

17岁时候的王丹凤,因为出演《新渔光曲》中的主角渔家女,一举成名,被誉为“小周璇”。

对于她的美貌,张爱玲曾经说过“宁波人漂亮的多,如王丹凤,我想是沿海史前人种学关系”,连香港歌星都特别迷她,把她出演的《护士日记》看了三遍。

在她从影40年生涯中,一共塑造了60多个经典形象,天津日报曾经赞美她“如果说中国电影史一部传奇,那王丹凤就是传奇中的传奇”。

王晓棠

在那个“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的年代,王晓棠是妥妥的“女神”。赵丹第一次看到王晓棠时,便说“她现在不是名角儿,将来她会超过许多名角儿”。

1956年,《神秘的旅伴》公映,饰演天真质朴的彝族姑娘“小黎英”的王晓彤一炮而红,由此开始了她的电影生涯。

好多人说王晓棠的眼睛会说话,动作到位,所以不管是《海鹰》的吴玉芬,还是《英雄虎胆》中的女特务阿兰,都被她演“活”了。

王心刚

1957年,电影《寂寞的山林》公映,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好评如潮,王心刚饰演冯广发,就此开始了他璀璨的电影生涯。

阳刚帅气的五官,眉目晴朗,轮廓分明,百分之百的帅哥形象,是当时万千少女的梦中情人。

个人最喜欢的就是他在《勐垅沙》中的江洪,阳刚帅气,威武挺拔,正气凛然的军人气质,谁不为之倾倒。

谢芳

提到谢芳,不得不想起电影《青春之歌》。那是谢芳的成名作,也是她的处女作。

谢芳在影片中的深情朗诵,不管看多少遍,感动依旧。

还有她和孙道临主演的《早春二月》,她饰演的少女陶岚,大方、热情、进步、自由、开放。尽管当时的谢芳28岁,做了母亲,但丝毫没有给人一样装嫩,令大众反感的感觉。

谢添

谢添走上明星之路,得益于一个人——“电影皇后”胡蝶。他是在胡蝶的引荐之下,以“谢俊”之名开始了他的电影人生。

这里就不得不提他在《林家铺子》中出演的掌柜林老板,他用自己的理解,演出了动荡时代下商贩的绝望、无奈、彷徨……

于蓝

她是永远的“江姐”。在电影《烈火中永生》公映后,无数观众被她感动,纷纷给她写信,向她表达敬意。

因为“江姐”一角太深入人心,所以江姐几乎变成了于蓝的代名词,这个角色也奠定了于蓝在影坛的地位。

对此,于蓝在多年后谦逊地说:“我只是一个演员,我希望大家忘记我,只记住江姐。”

于洋

于洋,最为人所熟知的角色莫过于《英雄虎胆》中的侦察科长曾泰。他与王晓棠扮演的女特务阿兰跳伦巴的一幕,成为了一代人难忘的银幕记忆。

于洋真的是演什么像什么,丝毫不脸谱化、标签化。很多观众对于他的演技,认为“比土匪还土匪,比敌人还像敌人”。

他当年拍摄《水上春秋》,因为高强度的游泳训练,100迷蛙泳游出了1分46秒的好成绩,这是当时国家三级游泳运动员的标准。这可以说是他拍戏的另一个收获吧。

张平

电影《小兵张嘎》中的老钟叔,让观众认识了张平。1950年的《钢铁战士》,让张平扮演的“张排长”红遍全国。

他演绎的张排长,深沉干练,坚贞不屈,人物层次分明,真实可信。他的演绎,展现了人物钢铁般意志,革命英雄主义的光彩熠熠生辉。

张瑞芳

说到张瑞芳,就不得不说她出演的《李双双》,眼角眉梢全是戏,她也凭借此角色获得了第二届百花奖最佳女演员。

为此,郭沫若还赠诗一首:天衣无缝气轩昂,集体精神赖发扬,三亿神州新姊妹,人人竞学李双双。周恩来总理也称赞说:“瑞芳,你演的李双双很好嘛,很有生活气息!”

张园

张园第一次走上大银幕,是在《祖国的花朵》中扮演冯老师。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她用三个多月的时间和小学老师、学生一起工作、学习,努力感受老师和孩子们之间的相处。

在《沙漠里的战斗》中,为了演好女技术员的角色,她和地质学院的大学生一起上课学习,去到建设兵团中参加劳动。所以,我们每每看到她的表演,都觉得纯朴、细腻、真实。

祝希娟

她是第一个“百花奖”影后,也是“22大电影明星”中最年轻的一位。她饰演的“吴琼花”性格泼辣、嫉恶如仇、敢于反抗,郭沫若为她题词“南国琼花”。

《红色娘子军》是祝希娟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和代表作。“吴琼花”的人物形象,注定是中国电影史上不可抹去的经典之一。

六十一甲子,弹指一挥间。当年的“22大明星”,如今仅剩下田华、于洋、谢芳、王心刚、王晓棠、祝希娟6人。

但是,他们每个人留下的辉煌记忆永不磨灭,常留几代影迷心中。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