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颖超去世,聂帅女儿聂力哭着扑向骨灰盒:邓妈妈再让我吻你一次

1976年1月15日晚,周总理的骨灰从飞机上洋洋洒洒地落在祖国山水上。

生前恩爱有加,离世之后却连个念想也没有留下,众人都以为邓颖超会崩溃难过,但是伟大的邓妈妈却用一句话让在场的所有人再次潸然泪下。

邓颖超

“把这个骨灰盒保存好,等我到那一天,还用这个骨灰盒装我的骨灰,毕竟人死了,骨灰一撒,要那么多骨灰盒干嘛,咱们还是节约一点”。

1992年7月11日6时55分,邓颖超在众人的不舍之下,缓缓闭上了双眼,而她遗体火化后放置在的正是这个骨灰盒。

十里长街相送的场景在7月17日的北京再次上演,但是在7月18日骨灰即将转送至天津的时候,人群中却有一位女子哭跑而出,伏在邓颖超的骨灰盒上呜咽。

十里长街送总理

哭喊“邓妈妈让我再吻你一次”的这名女子究竟是谁?她又和邓颖超有着怎样的关系?

北京医院全科室的病人

心脏病、胆结石、肺结核后遗症、从五官到四肢,大大小小的病直接高达17种。

这些都是落在邓颖超身上的病根,但是面对病魔的缠身,邓颖超的心绪却是非常的坦然。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她是北京医院所有科室的病人。

邓颖超

但是在晚年的时候,视力减退、食道痉挛这样的衰老症也是一个都没有放过这位老人。

至1986年的时候,因为一种“怪病”的缠身,邓颖超的身体已经差到了极致。

全身上下的骨头都在“抗议”,而上下颌骨的脱钩更是直接影响到了邓颖超的三餐进食,吃一顿饭最少都需要一个小时。

而餐食结束之后,邓颖超也宛若被抽干了全身的力气。

可这还算幸运的。

如果同时摊上食道痉挛,邓颖超吃一顿饭至少要吃三个小时,可到最后,却也是一点东西都没有进到肚子里面去。

邓颖超

可在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之下,邓颖超却依旧保持着乐观的态度,生活得自信而从容。

在1990年的3月9日,昔日妇女界的老朋友来探望邓颖超回忆往昔峥嵘革命史时,邓颖超的眼光依旧灼热,正气凛然的说出了一句“活到老就得革命到老,余热也算光亮”。

她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在邓颖超的晚年时光,一些国际国内上的友人也时常前来探望,虽然自己的身体抱恙,但出现在公众场合的邓颖超依旧是精神饱满。尽心竭力地为人民服务,为国家效忠。

1991年8月邓颖超病重住院,但是当有领导人员前去看望的时候,她关心的不是自己,而是脱口而出一句“灾区的群众都安置好了吗?”

1991年的夏季,中国华东地区发生严重水灾,太湖水位直接超过历史最高,没日没夜的暴雨,刷新着一个又一个的数据,

1991年水灾

虽然自己尚处病中,但是邓颖超依旧心忧灾区百姓。

但是至1992年的六月,邓颖超的状态却是越发的不好。

正逢六月,蝉鸣的聒噪叫嚣着热夏的来临,但是邓颖超却出现全身多个器官衰竭,住进了医院。

恶化的病情让邓颖超时常处于半昏迷状态,但是每当她从昏睡中清醒的时候,她都会唤来秘书赵炜询问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相关事宜。

邓颖超和小平同志

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面临巨大困难和压力的情况之下,小平同志先后抵达武昌、上海等多个地区,发表讲话,赋予改革发展新的意义。

而邓颖超虽然尚处病中,却一直关心着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相关事宜。

时间最长的一次,邓颖超足足听了四十分钟,即便秘书一直劝告其应该多多休息,但邓颖超却摆摆手,颔首示意秘书继续。

甚至在昏迷之中,邓颖超口中呢喃的内容还是“要坚持党的领导”。

赵炜看着很是心疼,在邓颖超身边工作38年的她在心中早已将邓颖超视作了自己的母亲。

赵炜

而膝下无儿无女的邓颖超也早已将赵炜当成了自己的女儿。

但其实,所有身边的工作人员,在邓颖超的心中,都是自己的家人,高振普对此也是深有感知。

高振普

身为周总理的卫士,高振普在1976年7月4日清理完周总理的遗物之后,便要回中办警卫局工作。

但是在临行前,邓颖超却对高振普和张树迎说了一句“明天你俩先到这里来,从西花厅走出来上班”。

西花厅是周总理和邓颖超的家,而邓颖超这样做,就是把高振普和张树迎当做家人,将西花厅当成了他们共同的家。

公众于世的遗嘱

在1992年住进医院之后,邓颖超的身体是越发的不好。

但是在1992年的6月,邓颖超却一脸严肃地将赵炜叫到了床边。

邓颖超

“我的事你帮我报告了没有?”

赵炜点了点头,邓颖超这才松缓了精神,沉沉地睡去。

而坐在床边的赵炜,内心却是迟迟无法平静。

因为邓颖超所指的事情,是“不要再对我实施抢救,我自己的身体我知道,就不要再浪费国家的医疗用品了”。

邓颖超(中)

虽然这么说,但所有人都期盼奇迹的发生,可是在7月11日的早上六点55分,邓颖超还是离开了人世。

心电图变成一条平滑的直线,在场的所有人员都绷不住了眼泪,哭得最狠的当属赵炜。

不舍是无法割忍的情谊,但是丧事还是举行。

而至于遗嘱,邓颖超也早有自己的指示。

不搞遗体告别会、不开追悼会、所住房舍充归国有、所有储蓄充交党费……

遗嘱

自参加革命以来,邓颖超把所有的青春和精力都献给了党组织,但在这个过程之中,她却只知付出,不为索取。

即便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内心所想的也是“还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她一心效国,一心为民,所以国家不会忘记她,人民也不会。

也正是因此,所以邓颖超的遗嘱才“不能完全执行”。

在赵炜和中央领导的商讨之下,最终确定在西花厅设置灵堂,接受群众们的吊唁,在八宝山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允许工作人员和亲属守灵。

赵炜

决策尘埃落定之后,赵炜也终于可以执行邓颖超托付于自己的神秘任务。

“小炜,你能答应我,在我走后,让我穿着这件衣服离开吗?”

赵炜顺着看去,邓颖超拿在手中的是一件打满补丁的衣服,人们都想要体体面面的离开,赵炜不知道邓颖超为什么要这样做。

可她接下来的一句话却解开了横亘在赵炜心间的迷雾。

“衣服能穿就好了,实在没有必要在这件事情上铺张浪费”。

邓颖超

这便是邓颖超托付给赵炜的任务,在其离世之后,赵炜也在柜子中拿出了这件衣服,用针线细致地缝好了所有的补丁和褴褛,然后为邓颖超换上。

西花厅成为了花的海洋,到处摆放的都是各界人士送来的花篮,每一份献礼都是邓颖超为民所想的证据。

“痛悼敬爱的邓妈妈”是李鹏夫妇送来的。

在重庆谈判期间,12岁的李鹏是由邓颖超从成都接到重庆才得以进入学堂读书。

邓颖超

而在1945年李鹏即将当兵上前线的时候,也是邓颖超担心李鹏年纪小,负重太多会导致行动不便,甚至有可能掉队,所以她毫不犹豫的将家中唯一一床丝棉被送给了李鹏。

“邓大姐颖超千古”是张学良送来的。

虽然他身在台湾,但是当从新闻上得知邓颖超去世的新闻,张学良一夜未睡,第二天天蒙蒙亮,就迅速联系了在大陆的一个侄女,为敬爱的邓颖超送上花篮,表示敬仰和惋惜。

张学良

西花厅的灵堂在16号停止对外开放,因为1992年7月17日上午,邓颖超的灵车就要前往八宝山革命公墓。

长安街是必经之路,在邓颖超离世之后,党中央第一时间就发出了讣告,所以各界的人民群众都在悲痛之下,在17日一早赶至长安街,用井然有序的人墙,庄重的送别邓颖超同志。

18公里的大街上,几十万人民群众眼含热泪,挥手告别心爱的邓妈妈。

妈妈 让我再吻你一次

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中南海新华门为邓颖超的逝世下降半旗志哀。

而前来告别的几十万群众也顶着炎炎烈日,如潮水一般涌向八宝山的告别式。

图片源自网络

人群中没有闹嚷,所有人都很安静。

但是由于天气太过炎热,火化仪式实在不敢再耽搁下去了,一些未能见到邓颖超最后一面的群众纷纷对着遗体所在的位置,流泪鞠躬,而后依依不舍的离去。

火化仪式完成之后,就到了丧事的最后一项:送邓颖超的骨灰去天津。

图片源自网络

对于邓颖超而言,天津是她参加革命的起点,所以她想让自己的骨灰洒在那里。

在7月18日这一天,几百名礼仪兵手托军帽,胸戴百花,伫立在送灵队伍必经的小路,蚊虫叮咬,烈日酷晒,所有人却都是纹丝不动。

图片源自网络

高振普捧着遗像走在送灵队伍的最前头,赵炜捧着骨灰盒紧随其后,200米长的路,送灵队伍足足走了18分钟。

可就当赵炜准备坐车的时候,人群中的聂力却突然深情地张开双臂,抱紧赵炜手中的骨灰盒,紧紧贴在自己的脸颊上,抽泣着说出了一句“邓妈妈,让我再吻你一次”。

聂力

如此深情的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纷纷动容,泪水不自觉地从眼眶中滑落。

那么,聂力究竟是谁?她又是为何做出这样的举动?

聂力是聂荣臻元帅的女儿,但是她和父亲的相认却是周总理和邓颖超的一手促成的。

聂荣臻

1930年的5月,聂荣臻被调至特科工作。

作为中央的情报和保卫工作机关,聂荣臻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保卫中央和地下工作人员的爱全。

如此险峻的工作无疑于在刀尖上舔血,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而殃及的却会是整个家庭。

而意外却在1934年的春天发生了。

因为叛徒的出卖,聂力和母亲一起被抓进了监狱,睡觉只能在草堆,晚上还要去受审,

环境如此严苛,但是聂力却始终不哭不闹。

敌人看实在问不出什么,就假意释放了聂力和母亲,而母亲张瑞华也适时寻找到机会,将聂力寄养在了一户农户家中。

张瑞华

可这一别,就是12年。

周总理和邓颖超知道聂荣臻有个女儿“遗落”在了民间,1931年的2月17日,邓颖超还在聂荣臻家吃了顿年夜饭。

躺在摇篮里的小聂力可爱极了,邓颖超抱着是爱不释手。

于是在1945年抗战结束之后,周总理就委托组织寻找聂力的下落。

周总理和邓颖超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之后的4月,聂力终于来到了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出现在了父亲的面前。

因为周总理和邓颖超的努力,聂荣臻元帅一家实现了团圆,而聂力依旧像小时候那样,极其亲近邓颖超,二人的关系非常的深厚,所以在遗体即将转送至天津的最后时刻,她才本能的做出了“惊人”的反应。

在“小插曲”过后,邓颖超的骨灰盒上了车,但是前来送行的人群却迟迟未有人挪动离去的脚步。

天津的状况比之北京也是相差寥寥。

当车队在1992年的7月18日驶入天津市区,映入眼帘的就是整整齐齐站立的天津市民,他们胸带白花,他们眼含热泪。

车队走的很慢,可人群也随着车队的移动在缓慢的移动。

在中午的12点15分,赵炜和高振普一起将邓颖超的骨灰洒在了她曾经奋斗过的这片土地之上。

赵炜

重量逐渐减少,可赵炜的双腿却是越来越无力支撑。

但是遗嘱尚未完成,赵炜却必须坚强。

谨遵邓颖超嘱咐,赵炜和其他西花厅的工作人员将2万多张照片尽数交给了中央文献研究室,6000多册图书交给了共青团中央,总共11146.95的积蓄也充公作为党费上交给了中央特会室。

两袖清风,一心为民,这八字便是关于邓颖超最为真实的写照。

邓颖超

一声邓妈妈,一生邓妈妈,故人已逝,但却永存心中,代代辈辈,永世传承。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