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降辈分投奔郭德纲,曾因评书水平太次,导致德云书馆关门停业

“他自降辈分加入德云社,说了很多年相声,一直不温不火,于是去说评书。曾因评书表演水平太次,导致德云书馆上座率越来越低,最终关门停业……”

我有一个朋友,是资深纲丝,听他讲德云社往事,就像听评书一样,真实性多少姑且不论,反正是一件挺惬意的事儿。

下面,就听他聊聊德云社的郑好老师。

郑好老郭

郑好的原名可不是“郑喜定”,而是郑立军。 他师承东北相声名家,尤以学唱见长的王志涛老先生。

王志涛老先生于2009年5月27日病逝,郑好老师很怀念他的师父。

有一个细节,郑好社交账号的名字叫“师父我想你-郑好”。

由此可见,师徒情深啊!

王志涛

“郑喜定”怎么来的?

出自郭德纲于谦的一段相声。

众所周知,老郭早期善于给德云社演员设计个人标签,起绰号。

比如李菁是“李少帮”,徐德亮是“耳钉徐”,何云伟是“何大拿”……

老郭相声

王志涛先生的评剧唱的相当好,有喜欢评剧的朋友可以听听王志涛老先生的作品。

为什么说郑好自降辈分加入德云社?

从目前能查到的资料来看,郑好师承相声名家王志涛,是著名“相声四大荃”之一杨海荃的徒孙。

所以,按照相声界规矩,郑好属于文字辈演员,跟张文顺、魏文亮、李文山、谢金……一个辈分。

为什么郑好又变成了郭德纲师弟呢?

师叔变师弟

退一步海阔天空

郑好虽是一个相声演员,但在投奔德云社之前,做了很长时间的沈阳文艺广播电台主持人,并且受到了听众朋友们的喜爱,收入也比较稳定。

在郭德纲火了以后,郑好抛弃了已经做的很好的工作,重新说起相声,可见他还是很热爱相声艺术的。

同时,郑老师在当年八月风波的风口浪尖上,接受采访,写文章力挺老郭,说明他是很讲义气,知道感恩的一个人。

现场表演

郑好在德云社,一直是以稳重、博学这个形象出现的,前台后台他也很受德云社演员们的尊重。

郑好多次表达过,演员们怎么也得会说60段相声才能在德云社混下去,而且也要求自己,奉劝同行多学习。

不过,郑好虽然说了很多年相声,却一直不温不火。个人觉得有三点原因:

1,搭档不固定,频繁更换。

2,风格偏“文哏”,包袱不够密集,现场不够火爆。

3,相声天赋还不够。

郑好齐鹤涛

后来,德云书馆第一次开张的时候,郑好就去说评书了。第一次关门停业,他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个人看过商演也去过小剧场,后来也去过德云书馆,对郑好评书的印象,怎么说呢,有好有坏。优点是稳重又不失小幽默,有时候还挺勾腮帮子的。

不过,可能是受到郭德纲影响有点多,说书的时候,闲白太多了。

说书

我个人不太喜欢一聊就聊个四五十分钟,甚至一个多小时才进入正题。同样的情况孙越等人也出现过。

孙越比较直,当时又加上队长的身份在那儿,曾经解释过:

“这个书馆啊,现在没有专人盯着,就是靠每个队,轮到谁了,谁就派人说。说长书呢,连贯不起来……”

好多演员也没专门学过说评书,会的那几个段子吧,都是重复的。

金子说书

不同队的演员沟通也不及时,好多情况都撞车。

孙越的设想,是能找个机会,几个队坐下来商量商量,可以找几个长的书,然后安排好了谁说说哪段儿。

这样观众能听个完整的。

可是,这话说完了也就完了,没有后文了。可见书馆不好干啊!

当年的李云天

一件事儿,要不然咱就不做,既然书馆开张了,就不是说把门开开了,弄个开馆仪式,就凑合完了那么简单。

在演出过程中,各个队说好听点儿像击鼓传花似的,说不好听了,跟个烫手山芋似的。

我很多次去德云书馆,演员往那儿一坐,就说:“哎呀,今天真不知道说点儿什么……”

然后就开始聊闲天。

徐德亮在德云书馆

书馆就那么点儿地方,就那么几把椅子,就那么几块钱的票钱,而且一礼拜就开一天,确实难。

观众也理解演员,往好里捧演员,这真的是德云社和众演员的造化。

但是!好演员也好,角儿也好,是捧出来的没错,但绝对不是惯出来的。

惯子如杀子的道理,谁都懂,演员也是一个道理。他要想学真本事,在掌声里,不那么容易。

有时候就得像过去园子里那些老先生似的,该哄哄,该骂骂!

金文声在德云书馆

退一步,德云书馆这扁敢往上头挂,这门敢开,这票敢卖,我就希望德云社作为一个“公司”,能给一个更认真负责,更积极的态度。

而不是把摊子都丢给演员。

那个时候,德云书馆的经营恶性循环……

后来真的就关门大吉了。

2008年开张,2009年关门,因为什么?水平太次,留不住观众啊!

所以,包括郑好孙越在内的很多演员,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德云书馆

德云书馆命运坎坷,2011年重新开张,郭德纲亲自坐镇,说了几部书,后来太忙,渐渐就不再来了。

导致上座率又慢慢降低,不久后再次关门停业。

一直到2015年重新装修,再次开张!

当年报道

当年,我给郭德纲留言:

郭老师,你的徒弟们未必谁都适合说对口相声,更何况现在竞争这么激烈。如果有人觉得自己有说单口和评书的潜质,不妨教他们说单的……

老郭到今天也没有回复我。

老郭在书馆

后来,德云书馆再开张,一直到现在仍然坚持着。

虽然上座率还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

如今,郭德纲徒弟李九春李云天梁鹤坤……成为书馆的顶梁柱。

看看时间,已经是2021年9月份了。

网络截图

回到郑好。

郑老师是挺有学问没错,但是有时候可也不少出问题。举个例子,我曾经听他讲过一个小段叫《文庙》。

老观众可能有印象,就是那个最后包袱是:“文朝丈庙两相宜,别把打斋当打齐。先生不该查字曲,气坏本县赛东皮!”

这个段子虽然不长,里头大概有三四个地方都错了。比如说这个文庙吧,他是供奉儒家圣贤孔子的,里头怎么可能住着和尚呢?

又比如,那康熙字典叫“字典”,可是根本就不是字典。重点不在这儿,我就不一一细说了。

早年郑好

我曾经收集了郑好说书时的一些知识上的错误,然后给他写了封信,虽然没有回信,但是在等信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很要命的地方:

如果不用这错的说,这段子就没法说了,就不可乐了!

我也知道,段子不是郑老师编的,很多都是传统小段,从老祖宗那儿传下来的,真要改吧,老大难!

岳云鹏也说过,他觉得好多传统段子里面的东西都不合理:“比如卖吊票吧,现在剧场里哪有吊扇啊?!”

岳云鹏说书

至此,我深深地体会到:

相声演员,想要传承传统段子、说好传统评书确实并非易事!

作为观众,应该多关注他们,理性的捧场,当然也不能太娇惯。

要多买票支持,让演员有动力去多琢磨,面对传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进行精良的二次创作。

最后,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命途多舛”的德云书馆!

郭德纲和评书门徒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