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大样板戏才是中国电影?我们缺少的,不只是正视历史的勇气

8大样板戏才是中国电影?我们缺少的,不只是正视历史的勇气

文/硬核佬


《隐入尘烟》票房过亿后,随之而来的争论越来越多,也有很多人带起了节奏,其中几个代表性的观点有如下:

1、电影反映的不是真实的农村。

2、这部电影是自我矮化丑化。

3、导演就是奔着拿西方电影大奖去的。

今天又从一些自媒体人击掌相庆奔走相告的消息中得知《隐入尘烟》下架了!

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网络上一些针对一个文学奖的批判,核心观点与前述相似。

作为一个70后的“农民”,心中不免产生两个疑问:

这帮自以为站在制高点上理直气壮唾沫横飞的到底是些什么人?

他们这样做到底是为了什么?

但凡50后60后70后甚至80后的“农民”,看了《隐入尘烟》,一定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那种真实,是不需要用语言表达的。

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电影是艺术,文学也是艺术,真正的艺术,一定是从现实生活中获得创作的灵感和素材。

用艺术的手法展示那一段历史和真相,到底刺痛了哪些人的玻璃心呢?为什么要这样堂而皇之地口诛笔伐?

80末90后出生的几代人,赶上了好时代,对上一辈经历的苦难和历史大多是道听途说而已,像老李这样踩着70后尾巴出生的,除了听说,还有经历,也有记忆。

比如说:1959年到1961年的“大跃进”加上三年自然灾害。

比如说:八大样板戏——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以及“交响音乐”《沙家浜》——由样板戏改编的电影比较著名的有《林海雪原》《红色娘子军》。

比如说:很多人都不愿提起的10年(1966-1976)——与那段历史有关的电影有《归来》《阳光灿烂的日子》。

这几段历史离我们并不远,可以说近在咫尺。

为什么这段历史到了今天会出现断层?

因为缺少正视历史和真相的勇气!

有些人刻意回避,有些人极力掩饰,有些人讳莫如深,有些人悔不当初,有些人问心无愧,有些人心有余悸,有些人选择遗忘,有些人选择原谅,有些人埋在心底……
还有些人,永远留在那个年代!

这是一道伤疤。
一道我们宁愿选择遗忘也不愿正视但的确存在过的历史的伤疤。
有些人触碰到了,会疼;有些人认为“疼”是矫情是演戏。

难道,五千年流传下来的文明和文化,到了今天,面对历史反而要做选择性的失忆?

难道,中国的电影一定要以八大样板戏为模板拍出个“新八大样板”才叫文化自信?

难道,等公园里的会唱样板戏的大爷大妈们都作古了那段历史就随风而逝不存在了?

难道,近在咫尺的历史和真相要个个莫言就会隐入尘烟?

难道,那些所谓的文化人写在自媒体上的那几句凭空猜测自欺欺人的才是历史?

难道,面对历史和真相,我们缺少的,仅仅只是正视的勇气?

写下这段文字之后,我依然不知道两个问题的答案——

这帮自以为站在制高点上理直气壮唾沫横飞的到底是些什么人?

他们这样做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只知道:

铭记历史正视历史尊重历史才能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创造新的历史!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