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善玉今晚摘下文华表演奖,“这是我60岁起跑的新动力”

“表演奖是个人的,也是上海的,代表着上海沪剧院,给奋斗10年的《敦煌女儿》剧组,给我60岁人生、48年舞台生涯一个圆满的交代。”9月15日,第17届文华奖评选在河北揭晓,上海沪剧院名家茅善玉凭借《敦煌女儿》摘得文华表演奖。

茅善玉与群星奖上海获奖作品《爱上这座城》团队

8月30日、31日,《敦煌女儿》在河北衡水参加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茅善玉角逐“文华表演奖”。回忆当时情景,茅善玉说,“我在演出过程中很放松,《敦煌女儿》磨了10年,有过好几稿修改。唱腔、表演、人物掌控都状态很好。”

她感谢台前幕后的同事们,“《敦煌女儿》演了很多场。演员对一个动作、两句台词依旧那么投入,灯光、舞美等技术人员像打仗一样严谨、认真、负责。我感动于剧组长期合作的专业精神、对舞台的敬畏感。”

十三艺节的两场演出,茅善玉全情投入,“8月31日第二场有些观众,因为听到前一天《敦煌女儿》好评才买的票。我深受鼓舞。河北观众懂戏,会互动,我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今年12月,根据沪剧《敦煌女儿》拍摄、茅善玉领衔主演的实景8K全景声沪剧电影《敦煌女儿》有望与观众见面,“在敦煌研究院的支持帮助下,千年敦煌文化与200年沪剧文化通过电影有了完美结合。”

茅善玉今年60岁,从上海沪剧院院长岗位卸任,她的演出状态一如既往地好,“这些年,我的成绩是上海这座城市赋予我的。沪剧院几十年合作者的鼓励和厚爱,不断帮助我成长,才有我的今天。院长有任期,演员无限期,只要观众喜欢我,我还能在舞台继续传播真善美。我将为人物服务,为沪剧艺术服务,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60岁拿到文华表演奖,茅善玉说,“这不是终点,而是一个不错的过往。60岁,我重新起跑。”她以“敦煌女儿”樊锦诗为榜样,“60岁时,樊锦诗以为自己要退休了,没想到被任命为敦煌研究院院长。执一事终一生,我会尽自己的努力。为热爱沪剧的观众演出、辅导年轻演员,都是我应该做的。”

茅善玉计划总结自己的舞台经验,作为年轻演员的参考,让他们目标更加清晰、少走弯路,“只要沪剧院需要我,我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沪剧普及、推广、传承。不能说60岁了,拿奖了,就啥也不干了。60岁,是我起跑的新动力。艺术不分年龄,七八十岁的艺术家照样出彩,我的舞台生命与他们比起来,还是小妹妹。”最近,茅善玉看到电影《妈妈!》宣传片花,对主演吴彦姝赞不绝口,“活到老、演到老,我也要向她学习,创作符合年龄的作品。”

回顾《敦煌女儿》参加十三艺节之路,剧组克服疫情影响,8月12日起一直在奉贤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闭关打磨。160人的演职团队配合默契、衔接流畅。大家秉持“以匠心铸品质创精品”的责任和担当,对表演、唱腔、音乐、灯光、音响、多媒体等环节反复演练,力求让舞台呈现更具艺术感染力。茅善玉反复琢磨演出视频,“角色基调已经被大家认可,我要做的是画龙点睛:每个表演细节更加细腻到位,每个眼神、与对手演员的交流,更加自然流畅、精确生动。”

2001年,茅善玉从《解放日报》上读到樊锦诗的报道,萌生创作《敦煌女儿》的想法。《敦煌女儿》由茅善玉领衔主演,钱思剑、凌月刚、吴争光联合主演。茅善玉从25岁樊锦诗演到80多岁,剧中樊锦诗唱段由茅善玉设计,她在沪剧基本曲调中融入京剧、歌剧元素,最长唱段接近20分钟。“见到你,万物沉寂唯你风流,那一刻,心随你走不再回头……”一线高光直射,聚焦于舞台中央一把空椅子,下一秒钟,华发苍苍的茅善玉坐在椅子上,回忆50年人生历程。许多唱段,茅善玉一边流泪一边吟唱。

樊锦诗先后八次现场观看《敦煌女儿》,“唱词有内涵,唱得也很动听。”茅善玉惟妙惟肖的演绎,让樊锦诗的小孙子都冲着茅善玉喊“奶奶”。《敦煌女儿》在敦煌演出时,敦煌研究院的工作人员纷纷表示“像极了”。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来源:作者:诸葛漪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