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两位老影后,竟然扔出了今年电影圈最大的“王炸”


著名导演田壮壮曾经讲过,好电影不能天天看。

因为后劲太大,伤身体。

你得吃好、喝好、睡好,养足精神,然后看完一次缓上好几天”。

究竟长什么样的电影,才会产生如此严重的“后遗症”

往前翻,有2012年的《万箭穿心》,被社会学家李银河称作《雷雨》之后中国最好的悲剧。



近期,刷爆朋友圈的《隐入尘烟》也算一部。

两个中国社会底层人物,像无根浮萍一样相依为命,让人憋得喉咙发酸。



但是,它们都比不上这次67岁的奚美娟84岁的吴彦姝

两位影后创造了一个电影“后遗症”的奇迹。



《妈妈!》首次亮相是在2022年北京电影节上,当时便惊艳了一众圈内人。

自中秋节全国公映后,口碑炸裂,观者无不情绪难抑、泪流满面,这种情绪萦绕几日都无法消散。

不夸张讲,甚至你去看它的预告片,泪腺都会高度紧张。


《妈妈!》首映礼上观众的真实反应


里面的故事不仅可以击中全体14亿中国人。

还首次在大银幕带出一个数量高达1500万,灵魂被缓慢“杀死”的群体。

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

一部文艺片,是如何做到催泪、治愈、又比你看过的任何一部大片都震撼的。


01、楔子

故事发生在一所大学校园里。

这家有两个老人,都是退休教师。

老的那个,65岁,是女儿(奚美娟饰)。

更老的那个,85岁,是妈妈(吴彦姝饰)。



妈妈越老越像孩子,挑食、撒娇,甚至还会装病。

女儿则像个妈妈,每天忙前忙后:做饭、按时喂药、带她去医院检查身体。

她们的生活平静且规律。



但是,波澜不惊的水面之下,往往藏着最汹涌的暗流。

仔细看女儿,特别奇怪。

沉默寡言,内向孤僻。

每天照顾完母亲后,白天要去敬老院帮忙,晚上给环卫做义工。

一辈子未婚未育,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



明眼人不难看出,这是个心里藏着事的人。

又是什么事,能改变人的一生?

答案我们稍后再讲。

因为故事很快急转直下。


02、反转

这个85岁的老太,用力击破玻璃窗户。

随后爬了上去,翻进屋内。



对古稀老人来讲,上述动作无疑是拿自己的命在冒险。

什么原因让她如此不管不顾?

原来,女儿某天被医生确诊,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



俗称“老年痴呆”。

一种神经系统疾病,病因至今不明。

但患者会逐渐丧失自己的记忆、意识,直到最后变成另外一个人。

阿尔茨海默病,会缓慢杀死一个人的灵魂。



对那些大脑装着很多过去的人来讲,过程极其痛苦。

突然其来的恍神、大脑短路,预示着“你”正在从自己的身体里一点一点“蒸发”。



女儿趁着自己清醒,赶紧把名下存款都转移到妈妈名下。

在家里贴满各种纸条,标记好位置、家具电器的用途。



她准备独自面对疾病。

但妈妈却站了出来。

片名《妈妈!》为什么会有一个“惊叹号”?

84岁的退休教授,为照顾女儿开始储备体能,健身、逼着自多吃东西。



用妈妈的话讲,每个母亲都是一匹母狼,为了保护和照顾自己的孩子,可以不计代价。

前一秒她还老态龙钟,战战兢兢地打不开密码锁。

后一秒,化身孤勇者,砸开玻璃,翘窗而入。

这一切,只因为逐渐失智的女儿尿急,憋得原地打转喊妈妈!



母性爆发的力量,突破了85岁的躯体。

电影也在这里发生了有趣的反转。

之前,女儿像妈妈,妈妈像女儿。

现在各自归位,女儿越来越像小孩,84岁的妈妈又回到了自己最初的角色。



03、秘密与高潮

妈妈的扮演者,是现年84岁的吴彦姝老师。

一位经历颇为传奇的女演员。

父母都是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她年轻时一直在山西话剧院工作。

27岁那年去北京汇报演出,演刘胡兰还被周恩来总理接见过。



但吴彦姝真正开始在影视圈拍戏,已经是2010年后,她被子女接到北京养老,闲不住陆续接了一些影视剧。

比如电视剧版《手机》、电影《失恋33天》。

在《妈妈!》中,吴彦姝的表演内敛而深情。

看着65岁女儿像小孩一样凌乱地啃着冰激凌,她的眼神是专注轻柔的。



吃饭时,病入膏肓的女儿突然喊了声妈妈。

接着又“补了一枪”:你真像我妈妈。

短短一瞬,吴彦姝的表情出现了三个层次的转进,喜悦——失落——平静

内心戏演绝了。



尤其是这张泪光闪动,满是沧桑褶皱的脸庞。

很容易联想到罗中立那副著名油画《父亲》。

充满了情感的张力。


油画《父亲》


回到电影。

是时候揭开两个疑问。

一、埋在女儿心里的故事是什么?

片中有一场戏是母女俩“过节”,有鱼有酒,桌上还有一根白色蜡烛。

中国人,点白蜡烛?

妈妈说:大概只有我们家把你父亲的忌日当节日过



没错,整个故事,父亲是缺位的。

他,去哪里了?

只言片语,女儿的愧疚,苦行僧般的生活,参与社会工作的心理回报。

父亲的早逝,大抵与她有关,她似乎在用一生去救赎那个不可饶恕的过错。

如果结合年龄,稍微熟悉历史的人或许已经猜出一二。



医生讲,阿尔兹海默症与内心的焦虑和情感包袱,息息相关。

这也是为什么感情更加细腻的女性为高发群体。

二、关于电影的结局。

影片最后,母女盛装打扮,尤其妈妈更是穿上了民国时期知识分子最喜欢的素花旗袍。

她们来到海边。



正好在海边的另一对母女告诉她们:要涨潮了

结果呢,妈妈反而紧紧搂住了女儿。

85岁的她,吃药都手抖,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65岁的她,病魔正吞噬仅存的一点意识,灵魂一天不如一天。

片中女儿有一句台词:

“妈妈是海,我是一滴水,爸爸是一条不会游泳的鲸鱼”

大海是她们的精神家园。



这是一个开放式结局,观众怎么想都成立。

但不管怎么想,电影的基调是走向和解,走向温暖的,它并不歌颂悲凉。

因为爱是从血液里流出,带着身体的温度。


04、什么样的电影会有“后遗症”?

1981年,一位叫玛丽安的德国母亲,在法庭当众宣布杀害自己女儿的那个男人无罪时。

她掏出事先准备好的手枪,对着男人连开8枪。



这个真实故事虽然很极端,不是正面案例,也不值得推崇。

但不禁让人联想到了《妈妈!》中关于母亲是母狼的比喻。

无论她是感性还是理性,是疯狂还是克制,她都像北方冬天的树干一样,勇敢、坚强。



所以《妈妈!》与观众最大的共情是什么?

不熄的母爱。

是你即便65岁时,“摸脸杀”也会如此的柔情和温暖。



片中有一场戏,妈妈给患病的女儿念信。

信纸是空的,但念出来的内容,是打动人的。

最后再去看信纸,真的是空的吗?

一滴泪,正在上面缓缓晕开。



2020年,奥斯卡影帝安东尼·霍普金斯主演了一部电影——《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身患阿尔茨海默症的男主角,不停地寻找妈妈,像个孩子哭得让人心疼。

所有人都有妈妈,所有人都很容易感同身受。

人类的情感羁绊,是电影“后遗症”的主要来源。



在《妈妈!》首映礼上,奚美娟小心翼翼地问观众,不知道她们有没有把这部电影支撑起来。



岂止是撑住。

关于阿尔茨海默症的人类伟大情感故事。

美国有《恋恋笔记本》。

英国有《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中国有《妈妈!》。


文/波鲁克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