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谍战剧里全都是军统特务,中统却没有存在感

如果要评选十部最好的谍战剧,相信大家立刻都能报上很多电视剧的名字,例如《潜伏》、《风筝》、《叛逆者》、《伪装者》、《红色》等等。

但你注意过吗,谍战剧里的主角好像都潜伏在军统。

《潜伏》里的余则成是军统天津站副站长。

《风筝》里的郑耀先是军统王牌特工。

《伪装者》里的明家三兄弟是军统特工。

《叛逆者》里的林楠笙是复兴社特训班学员,而复兴社是军统的前身。

《黎明之前》里的刘新杰在国民党第八情报局,这个虚拟的第八情报局原型也是军统。

更早之前还有部黑白谍战电影《保密局的枪声》,保密局是军统后来的名字。

但国民党明明有两大并立的特务机构军统和中统,中统干的坏事可一点也并不比军统少,却为何在谍战剧中很少涉及了?

让我们先来了解下中统和军统的主要区别。

中统是为了清党而成立的。

国共合作组织北伐时,共产党员全部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共两党分裂。

此时,已经分不清国民党百万党员里到底哪些人是共党分子。蒋介石一方面搞大清洗,扩大化的清党;一方面成立了调查党员思想和派系的情报机构—中统。

中统由四大家族蒋宋孔陈里的陈果夫陈立夫两兄弟负责,成员驻扎在国民党的各级基层党组织里。主要职责是抓捕潜伏在国民党里的共产党员,最成功的战绩就是抓获中共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并将其策反叛变。

军统是为了抗战而成立的

陈果夫陈立夫的CC系借中统大势打击对手,扩张势力,引起蒋介石的不满。“九一八”事变后,为了抗日备战,也为了加强对军队的控制,老蒋组建了以黄埔系军人为核心的复兴社,后来改组为军统。

军统以军人为主体,还有自己的军队和培训学校。主要负责刺探情报和反间谍工作,同时还兼职刺客,搞搞暗杀。

所以,中统处理的是党务,军统处理的是军务。

中统和军统活跃时期是错开的

如果我们以建党为开端,建国为结束,可以将这几十年的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

  • 1921年到1937年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 1937年到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
  • 1945年到1949年的解放战争时期

大部分谍战剧都会选择其中一个阶段来作为背景,例如《伪装者》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上海、《潜伏》是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天津,当然也有一些电视剧跨度比较大,像《风筝》的剧情延续到建国后,《人间正道是沧桑》从主角参加北伐开始,一直讲到解放战争胜利。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国土大量沦陷,中统驻扎在各地方的基层组织受到重创。加上国共二次合作抗日,中统失去了作用。

而军统负责人戴笠号称间谍王,创建了庞大的情报机关,在对日作战中立下不少功勋,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也制造了很多的杀戮。

所以,中统主要活跃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而军统则活跃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如果谍战剧的背景是1927年到1937年土地革命战争期间,反派就是中统。

例如《暗算》里的捕风篇,讲诉了顾顺章变节后,上海地下组织遭到重创,安在天的父亲如何将情报传出去的故事。

还有《人间正道是沧桑》里黄志忠饰演的杨立仁也是中统骨干。

但这一阶段的谍战剧不仅数量少、精品也少。《血刃》、《江南锄奸》等剧收视和口碑都不高。

如果谍战剧的背景是抗日战争或者解放战争,那反派必然是军统,例如《潜伏》、《风筝》、《叛逆者》、《伪装者》。

以观众的视角,军统的故事更有意思

在影视剧的编剧看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老蒋发动的白色恐怖太过于血腥,故事不好写。

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都是走向胜利,故事肯定更受观众们欢迎。

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情报机构和军统联手,共同对抗日军的特务系统特高课和76号,能衍生出特别精彩的故事情节。

就像《伪装者》里的明家大公子明楼,谁能想到他居然可以身兼汪伪特务委员会副主任、军统上海站情报科上校科长、中共地下党上海情报组组长三重身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