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男神高保成:饰演《上甘岭》成名,23岁娶初恋,78岁遗憾离世

“4月14日,今天天阴。太阳近中午才从薄云中透出一些光,参观535.7,坑道大部填塞,据说里面还有烈士,山上敌人尸骨尚有残肢断脊,但我烈士尸骨也大多埋在土里……看这情形,这个阵地打得厉害……”

——1954年《沙蒙日记》,拍摄《上甘岭》前的实地采访

1954年一整年的时间在朝鲜度过,一点点找寻上甘岭里英雄的故事。

1955年沙蒙与编剧林杉对着电影文学剧本《二十四天》逐字逐句推敲琢磨。

又是一整年的时间,电影《上甘岭》的剧本和分镜头的剧本写作才完成。

剧组组建起来,演员各就各位,当高保成看完整个剧本时,眼泪止不住地流。

当穿上服装化了装,变身连长“张忠发”。

高保成

看着“杨德才”拿着爆破筒跑上无名高地大喊的那声“让祖国和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看着他以身体堵住爆破筒后回头的那一声“连长”。

下了戏的连长高保成哭到眼睛红肿,无法自已。

“我感谢沙蒙导演找我来拍《上甘岭》,当时的演员里有很多跟我一样,我们是真正的军人,参加过作战。”

“片子里的不是真正的战场,因为它经过了美化,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样的都是经过美化的吗?环境那么差?其实真实环境还要更加严酷。但我还是感谢导演,因为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战士、英雄被记录下来了,他们的故事被人记住了……”

一跤摔进部队,摔出演艺生涯

1926年出生的高保成,在河北霸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中长大。

打小想过参军,没想过当演员。没想到12岁那年,想过的和没想过的两件事他同时实现。

1938年,某师长带着“战斗剧社”途径高保成所在的村子。

老乡们想要用能拿出手的最好的食物分家分户地招待士兵们。

但部队纪律严明,他们自己搭锅煮饭后,在村里的空地上。为热情的老乡们就地演了一出慷慨激昂的活报剧。

张忠发(高保成饰)

12岁的高保成在姐姐的带领下来到现场,站在凳子上看得情绪激动。

当台上大喊胜利的时候,小少年涨红脸庞,高举拳头大声呼应。

没成想太过激动,他一头从凳子上栽了下来。

一旁的师长警卫员连忙抓起他,站在更后面的师长也过来查看。

师长说我对他的脾气,长得也虎灵。”

当时的剧社正有儿童演员的缺,师长当即让其回家问父母,愿不愿意让孩子加入他们,做一名小士兵。

拉着姐姐往家里跑,后来部队离开时,高保成穿着不那么合身的军装,在人群中冲着父母家人挥手告别。

随着部队行走各地,停下来他就是所有儿童剧目中必然会出现的一个。

行走于战斗中他又是勤务员与护理员。

在真正血和雨的经历中成长起来,高保成在好几个剧社中轮转。

也在绥包、晋中、西南等地区进行过生与死的较量。

“国家高于一切,为胜利去奋斗是我们心里头坚定的理想。这一路上我见过太多英雄,从我比他们小,到我和他们一般大。十七八岁,他们没了,都是普通人家的孩子,都还是孩子。”

将《董存瑞》《英雄阵地》《敌我之间》等大戏用心演绎。

有了10年部队生涯的高保成当时最希望的,就是用真情实感演好军人的形象,让人们铭记。

1949年,举国欢庆的时刻来临。

万千人民走出家门,挥舞着双手迎接新生活与新时代。

而被调往总政文工团话剧团做演员,23岁的高保成也解开人生的新篇章。

与话剧团的一位美丽姑娘相识相恋,携手走进婚姻殿堂。

1953年将话剧《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带上舞台。

27岁的高保成用自己演绎出来的大无畏以及英勇,打动了文工团领导的心。

和后来出演过《英雄儿女》的刘世龙一样,被选拔出来去正规的制片厂做演员。

进入八一制片厂,导演王苹、刘沛然、丁里将《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变成黑白电影。

让人们看到了8年艰难时期兵与民的精神,也成就了高保成的第一次荧幕首秀。

一部记忆英雄的经典巨作

1956年12月1日上映的电影《上甘岭》,是已经30岁的高保成演绎的第二部作品。

“当时长影厂的沙蒙导演找到我,问我想不想演《上甘岭》。我太想了,那些十七八岁的少年,那些在为胜利牺牲的士兵的故事,他们就是我做电影的初衷啊……”

背上妻子收拾出来的行囊,高保成去往东北。

与志政文工团的刘磊、南京前线话剧团的徐林格、哈尔滨话剧院的刘玉茹等人会和。

当年3月份,清点人数后向上甘岭进发。

“去的时候,满山遍野的金达莱花非常美,我们谈笑风生地去。但一到上甘岭这个地区,大家都没有话了……已经战后三年了,这个地方毫无生机,所有的松树都是焦黑的,可见那场战争有多么地惨烈和壮烈……”

一群人中要么有真正参军的经历,要么正在部队文工团、剧团工作。

有部分人像白英宽、刘磊等,虽没有打响上甘岭,但也真正跨过鸭绿江有所参与。

只有饰演通讯员“杨德才”的张亮和饰演卫生员的刘玉茹没有部队经历。

一群情结深重的人,演一部对中国人来说,意义重大且十分心痛的战役。

有的人演着演着就控制不住地哭了,我们都知道为什么,谷底重现什么的,忍不住啊……”

高保成化身连长“张忠发”,张亮化身“杨德才”,刘磊是“陈德厚”,刘玉茹是“王兰”。

还有白英宽的“毛四海”,徐林格的“孟德贵”等等。

在原土地上挖出坑道,在坑道里还原场景。

为了这部影片,剧组找了当年的好几位经历者作为顾问,一点点讲述故事。

“他们的坑道还是比较干净有序的,但那不是最真的真实。要给观众看,最惨烈的一面不能放,因为谁都受不住。不过周围的场景是真的,演员们演出来的形势和状态也是真的。”

为了演好剧中的中心人物而与顾问彻夜长谈。

将自己融进八连连长“张忠发”,时刻想象着顾问描述的场景,连做梦都是这些画面。

高保成在剧中没有特别激动人心的行为,没有让人闻之落泪的个人经历。

但他将一位掩护战友脱困的军人气概,与敌人奋战的气势,坚守阵地的决心。

以及对国家,对士兵的深情演绎得真实感人。

不同于近些年出现的同类型、同背景的电影,比如《狙击手》《水门桥》。

66年前的《上甘岭》情节更加真实,画面更加震撼,感情更为真挚。

正因为又所有人必须演好的决心,这才有了12月触动无数人泪点的《上甘岭》。

当卫生员“玉兰”唱起“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时。

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看完影片的观影者,心中都会有为战士浴血拼搏的伤痛,以及对他们创造了新生活的感激。

而那首无限深情又充满希望的插曲《我的祖国》(原名《一条大河》)。

也随着影片成为经典,不用刻意去教,一代又一代人好像不经意间都会唱。

影视圈的“无冕之王”

因为这部戏,银幕上“最典型的连长”形象有了名字。

像“最典型的军长”李炎,“最典型的团长”郭振清那样。

高保成成了“最典型的连长”。

而一部电影完结也意味着另一部电影的开始。

将《狼牙山五壮士》中“葛振林”的大无畏进行展示。

在《渡江侦察记》中饰演“李玉明”。走进《长空比翼》,来到《暴风骤雨》。

化身《分水岭》中的“张老实”和《带兵的人》“林志勇”后。

1966年开始的运动,40岁的高保成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虽然背景没有任何问题,在接受调查的过程中也没有受太大的罪。

但那近8年的时间里,他还是沉寂了下去,没有出演一部电影。

人们再次看到高保成是在1974年,他48岁的时候。

高保成在《闪闪的红星》中饰宋大爹

当时电影行业刚恢复生机,八一厂要拍摄儿童英雄故事片《闪闪的红星》。

高保成就是其中又善良又有智慧的老人“宋大爹”。

据说当初一群孩子做主演,特别是小英雄“潘冬子”在此之前根本没接触过演戏。

十一二岁的小男孩担任男主角,压力不可谓不大。

好在扮演者祝新运天赋和领悟力高,再加上高保成娴熟的表演引导。

祝新运说过:“高伯伯很厉害,有他在我很容易就演下去了,他看我一眼,我就跟着他的眼神走。”

又将一部值得称道的经典作品留下。

高保成依旧为着自己曾立下的“要拍100部作品”而努力。

他前脚还是《春苗》里的“水昌伯”,后脚就进了《南海风云》,而饰演完“于老伯”后。

《猎字“99”》中的“洪师傅”又成了经典角色。

进入80年代,曾经的小伙子成了伯伯后又成了爷爷。

“钟大爷”是《爱情与遗产》中的角色。“德顺爷爷”是《人生》中的角色。

《回头一笑》《内当家》《水镇情丝》《京都球侠》《剑吼长城东》《老人与狗》……

老一辈的演员给过高保成一句评价。

他只要拿到角色,就开始犯魔怔。陷进角色里,不演完就怎么都走不出来

由此可见这位从影大半生的老艺术家对待电影行业的热爱,究竟有多深。

“他的长相其实不是十分亮眼的,但浑身的气质非常真实,演戏的感觉更加真实。不用关注他的脸,只用听他的声音,看他的动作,浑身的散发的和电影极为契合的气场,我们导演就喜欢这样的演员。有高保成来演,我们踏实!”

只是十分可惜,“拍100部戏”的目标还未实现。

2004年,艺术家高保成因病去世,生命永远止步于78岁。

2020年,《上甘岭》中“杨德才”的扮演者张亮露面央视节目《回声嘹亮》。

杨德才(张亮饰)

已经84岁的他介绍完自己,就说曾经一起出演电影的多数主演已经离开了。

他的出现并不只是自己。

他还代表那些在一个坑道里拍戏的,同样热爱这部影片的演员们来回忆《上甘岭》,纪念曾经的英雄。

而人虽离开,但作品永存。

有人给了高保成“影视界无冕之王”的称号,你是否觉得他实至名归?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