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曲歌王被网友痛骂,没必要

最近又上架不少新专辑和EP。


周蕙《不被遗忘的时光2》、郑兴《哪里都去不了,就想念起你》、BLACKPINK -《Born Pink》、周传雄《念念不忘》、韦礼安《明天再见》……


其中,争议最大当属曹格。


他发行的《我为歌狂》(滚石40 粤语精选)系列被听众骂惨了。



“谁给他的勇气?”


“这种怨男式唱法,没有必要硬发的。”


“歌再好架不住你唱得糟啊……”





这是一张粤语经典翻唱专辑。


他选择了1980-1990间,对自身影响深远的20首港乐金曲。


以四张EP、每张5首的形式发行,目前已释出两张。


全部发行后,还会以黑胶的方式问世。


我们都知道,翻唱本就是一大难事。


过度还原,就会失去自我风格。


改编过度,就存在毁经典之嫌。


更何况,他精选的还是张学友、王菲、张国荣、郑秀文、关淑怡等人的作品。


在这些国民级歌手的光环下,听众自然会带着先入为主的心态对待翻唱作品。


一般像曹格这样的成熟歌手,他也不可能纯翻唱,毕竟超越经典这件事只能从颠覆的角度去实现。


如果无法融入个人特色,这张专辑也就失去了意义。


从释出的两张EP看,曹格的个人风格都溢出来了。


他的唱腔、咬字、乐句和断句处理都处理得极其私人化。


说实话,我初听的感受和不少听众是一样的,不太入耳。


就拿《爱与痛的边缘》来说,他一开口,我想完了,怎么还倒嗓呢?确定不是喝酒喝多了?


“徘徊彷徨路前,回望这一段,你吻过我的脸,曾是百千遍。”


整首作品中他以气声唱法为主,再加上有几处声音出不来,听感上就不够流畅,总感觉有痰卡在嗓子眼儿,形成声断气不断的效果。


这种纯气声的唱法,贯穿了这一系列的EP。


在这样的听感效果下,评论区充斥着批评声。


“你听听这好听吗?”


“听得王菲直摇头。”


“这唱的啥玩意啊。”



包括情绪爆发的副歌部分,他的高音很紧,听得我喉咙疼,总感觉,他定调太高了,略显吃力。


说实话,有点难为自己了。


或许他乐在其中,但对初听的听众来说多少有些焦躁。


情感拿捏没有任何问题,他站在男性视角唱出了男女的痴情,我是能感受到他快溢出的感情。


单听声音,就能想象出他沉浸式的面部表情,就像早年在《我是歌手》唱《背叛》那样。


这种感受在整张EP中都能体会到,特别是他对《下一站天后》的诠释。


面对国民级单曲,他演唱的感觉是技巧大于情感。


不是说他情感不够充足,只是气声运用大夸张,掩盖了听众对他情感的关注。


我看还有很多人说他发音有问题。


按理说,曹格与粤语还是有联系的,毕竟他的祖籍是广东台山,粤语算是他的乡音,而且之前在《我是歌手》唱的《光辉岁月》也引起不少人的强烈共鸣。


但这次对粤语的诠释,在咬字上其实不够恰当。


力度很大,演唱技巧和发音不适配,就容易让人出戏。


尽管专辑存在一些问题,但并非像网上说的那么夸张。


作为音乐媒体,更不能以一概全。


该批评的地方不能放过,但该夸赞的地方也不能吝啬。


曹格对《李香兰》副歌部分的处理,我觉得很有味道,特别从后半段的哼鸣开始。




“啊,像花虽未红,如冰岁不冻,却有无数说话可惜我听不懂……”



这部分他的演唱完全爆发,展示了刚强气势。


乐句的情感层层叠加,循循渐进,他呐喊式的演唱极具拉扯感。


我很喜欢他对语气词“啊”的处理,长拍的演唱很辽阔,而且延长到后半拍,他通过挤压喉咙产生出沙哑音色,增强了作品情绪的苦涩感。


副歌后半段的处理大家可以认真听听看,确实很有感染力。


万不可带着初听的负面印象,去否定整张专辑。


包括张学友《寂寞的男人》,他拆解得也不错。


这首作品中,他放弃了夸张的气声唱法。


情绪克制得恰到好处,没有浅吟低唱也没有爆发式演唱,而是小心翼翼地进行情感宣泄。


整体听感很舒适,没有出现声音上的割裂感。


但不管是好是坏,专辑EP还是低于预期的。


毕竟他隐退好多年了,不上综艺也不发新歌。


这次突然要连发4张EP,大众对他必然抱有很大期待。


只不过最后的呈现有些可惜,与大众期待成反比。


说他倒嗓我倒不觉得,从演唱来看,他依然呈现出了超强唱功,只是这次气声唱法偏多,而且诠释较为夸张,对于初听观众来说不适应也属正常。


如果说这种唱法是他对粤语金曲的专属表达,那我十分好奇他的演唱初衷。


不过想要深究他的具体想法,还是要等到后两张EP的问世。


希望接下来的10首粤语作品,能在音乐诠释方面带来新惊喜吧,从专辑整体出发,或许更容易寻找他对港乐的独特诠释。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