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克:高仓健的中国代言人,一生太过苦难,又太过辉煌

2001年3月的上海,在一位配音大师的葬礼上,现场没有悲怆的音乐,播放的是译制片《尼罗河上的惨案》中大侦探波洛了的大段经典台词。台词读得有声有色,清晰到位。人们用这种特殊的方式,纪念不朽的配音演员毕克。

01

五六十年代出生的朋友,如果你不知道毕克,你一定看过1978年引进的日本电影《追捕》,为高仓健配音的就是演员毕克。

风衣,墨镜,板寸头,深邃的眼神和毫无违和感的声音,高仓健的形象当时迷倒了一大片中国青年。

在《追捕》中,毕克配音的杜丘在天台上与邱岳峰配音的堂塔医生的对决,被人们奉之为百看不厌的经典。毕克的声音与高仓健形象的完美融合,是我国译制片史上杰出的典范。

继《追捕》之后,毕克几乎包揽了那个时期所有高仓健角色的配音,但凡高仓健出演的影片,配音演员一栏中,一定会看到毕克的名字。高仓健和毕克,仿佛就是一个人。毕克也因此而成为了高仓健名副其实的中国代言人。

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为了让外国电影用中文生动而准确地表达出原来的韵味,毕克倾注了多少心血?

02

毕克,我国著名配音大师,年轻时身高1米83,喜欢打篮球、排球、乒乓球,气质儒雅有贵族气,声音醇厚非常有魅力。有人说:”他的声音本身就会演戏,亦正亦邪,千人千声。”

毕克先后为约500部译制片,国产美术片、科教片配过音。大家耳熟能详的有:《阴谋与爱情》中的斐迪南,《音乐之声》中的男爵、《卡桑德拉大桥》中的张伯伦医生,《尼罗河上的惨案》中的大侦探波洛了……

有网友说:”毕克的嗓音真好,声音太好听了,最喜欢他的配音作品,有一股磁性,仿佛是天外之音。”

是啊,上译厂的译制片之所以经典,因为有一群伟大的幕后艺术家。

03

毕克1931年出生于山东济南,14岁父亲病故,由于家中经济条件拮据,17岁时,毕克投奔上海的叔叔。但从事中医的叔叔也无力供毕克读书,万般无奈下,毕克放弃了读书的念头,参加了上海“金鸡旅行剧团”,开始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

在话剧表演中毕克结识了配音演员邱岳峰。1951年,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招考配音演员,在邱岳峰的推荐下,毕克经过考试,成为我国第一代配音演员。至此,毕克与配音工作结下了近半个世纪的不解情缘。

1986年,高仓健随日本代表团来华访问,他提出要到上海译制片厂看望为他配音的演员毕克。

两人相见后,高仓健深深鞠了一躬,感谢他赋予自己角色的精彩配音。毕克对这位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老朋友,也是满怀敬意,两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

04

对于毕克来说,1986年或许是最好的一年,这一年他的配音生涯走入了最辉煌的巅峰时刻。

但1986年也是最坏的一年,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 就在这时突然离开了他。

毕克的家庭生活有很长一段时间是不幸的。为照顾在美国的岳父,毕克的爱人带着小儿子长期在美国居住,毕克和一手带大的大儿子住在上海。

1986年的一个深夜,毕克回到家中发现儿子已经睡下。由于儿子谈女朋友的问题,父子俩发生了一些不愉快,毕克想明天再和他好好谈谈。

一会,毕克发现有点不对劲,他快速走进儿子的房间,眼前的事简直就像五雷轰顶。床上的儿子并不是睡着了,而是不省人事,床头有一大瓶安眠药。毕克赶快送儿子去医院抢救,可不幸的是为时已晚,父子二人就这样天人永隔。

后来毕克得知,儿子并非真心想自杀,只想以此给父亲一些压力,好让他帮自己在女朋友面前说说好话,却不料假戏成了真实的悲剧。

55岁的毕克就这样失去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亲人,他无法原谅自己,平时就沉默寡言的他,变得更加忧郁。

由于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之后几年毕克开始从事导演等工作,几乎没有再参加过配音工作。

而此时的高仓健,也因为前妻的早逝而无法释怀,所接的电影寥寥无几,渐渐淡出影视圈。曾经缔造了一段影视奇迹的银幕老搭档,就这样先后消失在了大家的视线中。

晚年的毕克受到肺气肿和哮喘的侵袭,2001年3月23日凌晨,一代配音大师毕克与世长辞,终年70岁。

”毕克的一生太过苦难,又太过辉煌,太过喧嚣又太过孤寂。”

没想到一代配音大师的生活那么不尽人意。缅怀大师。

在没有网络的那个年代,我喜欢看译制片。那些译制片之所以能在当时大放异彩,除了电影本身,上译厂的老艺术家们的配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邱岳峰,毕克等老一辈配音演员,在我心中神一样的存在。

上译厂的译制片,每部都是经典。那些老译制片伴随着几代人的成长,比如:印度的《流浪者》,前苏联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南斯拉夫的《桥》,法国《虎口脱险》,印度的《大篷车》……,

有灵魂的声音使得电影里的人物更加丰富立体,永远的经典,回味无穷。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