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5天,票房9.4万,第六代导演没人「惨」过他

9月16日,一部存在感「低入尘埃」的影片悄悄地上映了。

6天,9.4万,排片占比0.2%。

大多数观众,压根不知道它的存在。

事实上,这部被同期电影绝对碾压的影片,从它数次更改的档期上,从李梦、陈都灵构成的演员阵容上,能看出为争取更多商业回报所做的努力。

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

如无意外,它将跻身年度票房最低影片前五位

在豆瓣上,《热汤》的风评也算不上好,近40%的两颗星,直接将评分拉低到5.5,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它属于那种一扫而过,脑海中不留任何痕迹的无效信息。

“油腻生硬”“尴尬土气”“不伦不类”...

这样的风评,也注定不会有什么路人缘。

从世俗意义上来讲,《热汤》或许是失败的;

事实上,导演从1996年至今,参与作品26部,总票房仅75万,称一句“票房坟场”绝不为过。

但,这并不代表它没有讨论的价值,反倒是「屡败屡战、越挫越勇」才更值得尊敬。

导演章明,一个不为大众熟知的名字;

在第六代导演的阵列中,他也不如贾樟柯、娄烨、王小帅影响力大;

浩浩汤汤的商业大片环境中,他有点像武侠电影中的隐士。

不张扬、不显露,作品却极具辨识度;

不激烈、不反叛,却始终以自己的方式关心着中国电影。

同其他第六代导演一样,章明身上也有明显的“乡土标识”。

章明生于重庆,自小浸润于长江上游的温婉绵密之中。

巫山,是他作品序列中绕不过去的时空。

他曾在采访中回忆,少年时代“从巫山坐船到当时的地区首府万州”的旅途,犹如推开一扇窗,画面就像一块荧幕,随着灯火辉煌的轮船缓缓开出画面,他的世界观也随之打开。

处女作《巫山云雨》,仅听片名就足够情欲。

古人讲“共赴巫山、翻云覆雨”,然而,影片的男主角,大龄男青年却生来对情爱无动于衷,他拒绝着身边一切女性,只沉浸在与梦中情人水乳交融。直到一个女子闯入后,男主的生活开始暗流涌动。

整部影片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轻剧情重意境。

比如困在水桶中的鱼。

典型的性意像,恰如寻求一片汪洋的男主。

随着故事推进,这只水桶中的鱼进入了女主家中,事件的节点,章明没有明确解释,将观众带入了男主亦真亦幻的视角中。

章明用镜头,记录下上世纪末笼罩在氤氲水汽的巫山,和渴望释放的人们。用诗意叙事的风格,让“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的意像深入人心。

如果说《巫山云雨》是一副国画,那纪录片《巫山之春》便是一曲挽歌。

三峡工程,是人类史上的伟大工程。

但伟大的背后,是沿街老城的破坏,是从陆地到山间的流变,也是不为人所见的人际关系的流动。

到了2017年的《冥王星时刻》中,巫山这个故土符号几乎消失。

随着主角一路考察采风,镜头不再对准长江,有意无意地扫过远处的巫山县城,整个城市在暗淡的灯火当中传来一片噪声,众角色只有在山上才能看见这座城市,而之前全部都在眼前。

章明镜头下的巫山,有一种氤氲的独特气质,含混着角色们饱满的情感。

在故事的背后,是大变革下小人物的心理状态,是一个游子对故土的浓浓乡愁。

除了构筑自洽的美学体系外,章明也曾向商业片转型。

遗憾的是,观众无法从常规渠道观看到——

《爱情狗》

这是一部奇片,单轮“奇葩度”,从国产爱情电影中,找不出能出其右的作品。

首先,幕后的大佬就足够「传奇」

当年有“影视界炒作大王”之称的邓建国高调投拍本片(之前曾制作《康熙微服私访记》),并在片中饰演男一号。

邓建国的高调与章明的内敛,这对组合本身就是冰与火的对撞。

其次,电影剧本足够「奇思」

所谓的“爱情狗”,便是男主“为了爱情甘愿做狗”的简称。

当你惊诧于如今网上“舔狗”“备胎”“怨种”的悲哀求偶观时,片中的男主绝对能再次刷新你的三观。

男主,钱多人傻如狗,犯贱找虐欠抽

在历经了被偏财、绑架、虐待之后,仍旧不撞南墙不回头。

影片风格极不寻常,不伦不类却不招反感,借用一个喜剧的外壳,探讨了不同阶层之间对金钱的态度。

土豪男主的脑回路是「奇特」的,行为是「奇怪」的,但观众丝毫不觉得冒犯,因为那是我们心底最纯情的一面。

结尾「奇幻」至极。

土豪男主的命运,交给了一台真人秀现场的观众。

活埋与否,全听候他人发落。

对于这部影片投放市场,章明曾信心十足——

那是一个纯粹的商业片,但我觉得拍得还不错,主要是我们拍的过程中特别开心,一个明星都没有。即使没有明星,它如果能够排片公映,票房肯定会很不错,性价比非常高。


遗憾的是,这部影片最终的命运,也是华语影坛的一段「奇闻」

送审,未通过,原因未知;

两三年后,一刀未剪,二次送审,通过;

但胶片却丢失,加之老板邓建国生意受挫,无法处理后期,最终,我们只能通过极为狭窄的渠道,去收看一部“只有龙标声音的赝品”。

文艺片不卖钱,商业片被枪毙,这位最惨的第六代导演,却从未在公众场合叫苦喊冤。

相反,他对电影艺术、电影市场的审视与思考从未停止。

田壮壮感慨,对电影再一次失望;

贾樟柯呼吁一个确定性的环境;

章明则一针见血地批评了创作者的“自我阉割”——

过去可能是意识形态的权力、诉求在支持或束缚一部电影,现在则是资本的力量在支持或束缚一部电影。

这是一个双刃剑,会支持你,也会束缚你。

现在是双管齐下,资本和审查,手脚都被绑住。

作为电影导演,创作者的思考不能永远局限在我怎么对付审查上,玩那种小聪明。

这就是一个自我阉割、钝刀割肉、温水煮青蛙的过程,最后你就习惯了,变成一种深入骨髓的自我审查。

真正想创作的那些东西,可能都在另外一边,你永远达不到的。


当看到这样一位与流量绝缘的导演袒露出这样一番偏僻入里的感想时,不少人发现,其实章明从来没把自己当作边缘人。

的确。

阉割的目的是自我阉割,审查的指向是自我审查。

当创作者自我设限,画地为牢,那别指望一部作品有先锋性和批判性。

说回《热汤》。

尽管影片本体有着各种各样的缺陷,但这样一部“烂片”的存在,有着它独特的意义:在华语电影毫无留恋地向工业化、娱乐化奔袭的时代下,就在电影越发成为讨好观众的流水线产品趋势下,还有人愿意并敢于以冒犯观众的方式自我表达,哪怕最后的结局是粉身碎骨。

有的声音,或许一时微弱;

但随着时间的淘洗,终有被人看到并争相传颂的一天。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