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星生孩子到垃圾分类

从只生一个到全面放开二孩,经历了将近四十年;而从全面放开二孩准许生育三孩,仅仅只过了四年多。管束最严的那些年,很多家庭的生育愿望非常强烈,但随着政策渐渐松绑,想生孩子的成年人变少了。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很多家庭往往是女性主动,男性拖后腿。而从生育愿望来说,生活条件优越的家庭比困难家庭还要低。在这一点上,有些明星人物非但没有起到表率作用,反而把行业风气带坏了。你说再多也没有,她就是不想亲自生孩子。

为什么?

有人说,有些明星觉得人生太苦,不想让下一代受苦。这也是一个合理的解释。佛说:“万般皆苦。”自己都过得不如意,干吗还要连累别人?当然,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明星不想亲自生孩子的理由也不尽相同,完美主义者或许太执著于追求完美,“改变”对他们来说可能就意味着失去,所以宁可不做尝试。

还有些比明星生活档次低一点的人,他们考虑的不是能不能生的问题,而是生下来如何养的现实。既然你把孩子带到世上,你就应该尽最大努力负责到底。嗷嗷待哺,要提供最优质的奶粉;咿呀学语时,你要用科学的方式循循善诱;蹒跚学步时,你就要考虑选择早教。至于进幼儿园、小学、中学,你要考虑的问题铺天盖地,你必须保证他赢在起跑线上,而且在终点前还要远远把别人甩在身后……太复杂了,想想都头大。所以,干脆标本兼治,直接斩断三千烦恼丝,在困难还没有萌芽的时候直接扼杀……


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在对待要不要生二孩、三孩这个问题上,脑海中呈现的复杂性,跟如何处理垃圾有类似之处。

既然是垃圾,明明就是废物。可是单纯地扔掉,似乎也不能解决问题。即使有司不追究你随地抛掷垃圾、造成环境污染的责任,难道邻居也可以对你的行为坐视不理吗?退一步讲,就算邻居能够掩鼻绕道而行,长此以往,请问你自己受得了这个味儿吗?

生不生孩子,到底该生几个,看起来是一个家庭的内部矛盾,实际上也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你信不信,再过几年生孩子会跟个人业绩和工作绩效挂钩?垃圾处理,似乎当事人就可以作主全权处理,但街坊邻居和有司人员会充耳不闻吗?这个年代就是这样,你自己的事,并不是你一个人说了算,有时候,别人一句话可能就拍板了,你深思熟虑的结果人家却置之不理。

再说回垃圾处理。到底哪种处理方式是最优方案呢?

目前我们采用的垃圾分类,变废为宝。据说日本的垃圾分类就做得很好,很受老百姓欢迎。有用的垃圾回收以后,可以再加工、再生产,厕所里一个无用的塑料桶,经过高温熔化,摇身一变成为精美的工艺品,再次来到明星或者大人物的案头、桌前。不追溯它的前生,仅仅欣赏它今世的容颜,心情还是美好的。

但近年来,又有前沿专家提出,垃圾分类从行为艺术的角度来说固然有可取之处,而用经济价值来衡量,则得不偿失。比如说之前的那个垃圾桶,回收以后,得有人清洗,然后要高温熔化,然后要再加工。这一切都需要成本。如今人力资源也越来越宝贵,而人工智能还没有进化到可以随心所欲代替劳力的程度。再说了,清洗垃圾不需要水吗?高温熔化难道不燃烧油气吗?这些钱谁出?算盘珠子一拨拉,你就会发现,这笔买卖亏大了,花钱买吆喝。难怪老美那么贼精,把回收的垃圾都出口到中国来。

那么,专家认为该怎么解决垃圾问题呢?

专家提出的优选方案是填埋。当然,填埋必须有配套的技术手段,要经过多重压缩,保证垃圾不会泄漏或者污染地下水源。经过科学计算,每一立方米的填埋空间,能装下大约一吨垃圾。填埋场填满之后封顶,重新覆盖土壤。只要处理得当,在垃圾场之上盖点商品房、建商场都可以。据说有些国家就已经开始实施垃圾填埋了。很不幸,这一次我们又走在后面了。


但这不要紧,时间会证明哪种方法有效,如果措施真的失当,我们有的是时间改正。只是,希望能尽量缩短小白鼠在实验室的进程,尽快把实验结果投放到市场。毕竟,时间暂时还是不可逆的,多等待一天就要付出一天的代价。就像明星们在生孩子事件上愁肠百结,患得患失,说到底,还不是因为一旦决策失误,板子会实打实落在当事人的屁股上,疼不疼只有自己知道?

读到一段比较有意思的话:如果你把立场比喻成爱情,那普通网友的爱情是浅薄的——他们动不动就表白,可以对任何人表白,但是也只有表白。而大人物,把立场视为婚姻。他们会用各种科学有力的观点去经营自己的立场。他们哪怕在内心对某个议题倾向于某个立场,也绝不会轻易表达出来——因为离婚的代价太大了。

是的,立场决定态度。你不是明星,当然体会不到明星的顾虑和压力。其实,要让明星回归普通人,像八十年代那样,即使被罚得片甲不留也意志决绝地生孩子,这不能仅靠明星个人的觉悟,而应该从社会层面着手。这需要社会和个人两方面共努力:个人要个人摈弃患得患失的心态,正确看待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关系;社会则应负起应有的责任,寻求妥善的解决办法,尽量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