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曾经的“一代宗师”如何变成了全网的“快乐源泉”?

赵文卓翻红了

自《披荆斩棘的哥哥》开播以来,赵文卓的人气一路看涨,已经喜提十多个微博热搜。其他的哥哥们都在演绎“男人至死是少年”,只有赵文卓是因为Old School而出圈。

他唱情歌《流行雨》,被说是“流星锤”;他说搞社团不好,于是队名改叫“街道办事处”;怼天怼地的Rapper在他面前乖乖听话,他因此又多了个“哈人克星”、“教导主任”的称号。

所有关于赵文卓的话题都是调侃式的。他太老派了,一脸正经地表演太极、通背拳,宣扬以和为贵、抱拳礼的由来,言行举止显得跟周围格格不入。又正是这种“不合时宜”,经过节目包装反而点燃了大众的娱乐热情。

赵文卓说,首秀后原本想提前退赛,觉得观众对自己的期待值不高。没想到如今竟是热度最高的嘉宾之一,有望最终成团。

这个曾经的“一代宗师”如何变成了全网的“快乐源泉”?今天,让我们重新认识赵文卓。

成名之路

1992年10月,导演元奎到北京体育大学为新片《功夫皇帝方世玉》选角,挑中了当时年仅20岁的赵文卓出演大反派“九门提督”鄂尔多。对于一个没有任何银幕表演经验的新人来说,这个起点已经相当高了。不仅能跟当时已经跻身巨星之列的李连杰有重要对手戏,角色本身的设计也非常有记忆点,透着股狠劲和邪劲。

《功夫皇帝方世玉》剧照

在《功夫片的秘密》影人访谈中,赵文卓回忆第一次演戏时根本不知道怎么做表情、演反派,搭戏的萧芳芳老师就教他:“你就记住,讲对白时吸着气,感觉像你每次练拳之前那个起势,一起势一吸气,把这个劲儿保持住就对了。然后你再斜着眼睛看人,整个人一上来,感觉就出来了。”这么一点拨,果然奏效。

《方世玉》拍摄期间,徐克也正在筹备《黄飞鸿四之王者之风》。听说隔壁剧组来了个新人,考察后觉着不错,就直接把赵文卓拉来演黄飞鸿。那时候赵文卓仍是北体的学生,剧组用人是跟学校谈,所以压根都没跟他本人商量,签了合约之后再做思想工作,稀里糊涂就当上了男一号。

所以有那么一段档期重合的时间,赵文卓白天做反派,晚上演宗师。有时候串戏没调整过来,演黄飞鸿的时候也斜着眼睛看人,闹了不少笑话。

一年之内,两部重量级作品,香港观众迅速记住了这个亦正亦邪的年轻人。

此后的三年里,赵文卓的发展跟徐克高度捆绑,又接连合作了《黄飞鸿五之龙城歼霸》《青蛇》《满汉全席》、《刀》。这些作品把赵文卓短暂地推上了事业巅峰,只可惜昙花一现后就停滞不前了。

红与黑

赵文卓在香港影坛的发展,可以说是成也徐克,败也徐克。

徐克版的《黄飞鸿》,前三部都是李连杰主演,票房和口碑都已经获得巨大成功。在这个系列已经被捧到极致的情况下,第四、五两部续集能否维持高水准和吸引力都难说,更别提突然更换主角,起用一个新人。所以有不少观众替赵文卓叫屈,并非他演得不好,只是前人的光环太耀眼。

事实上,徐克从来都不是那类擅长捧演员的导演。大家叫他“老怪”,是因为他擅长天马行空的创意与出人意料的改编。他的作品注重奇观奇情,留给表演的发挥空间并不大。总是能出好角色,却衬托不了好演员。

从奖项上也可以看出端倪,徐克拿过3次金像奖最佳导演( 8次提名),但演员类的获奖记录却一个都没有。比如《黄飞鸿》的后两部已经完全放弃“求稳”,开始颠覆性地改编,连大关刀、洋枪的路数都拿出来了,风格更加诡谲多变,这对于口碑而言本身就不利好。

而主角赵文卓能做的,只是配合“魔改”。

又比如基于李碧华小说改编的《青蛇》,也是以标新立异著称,相较传统《白蛇传》的故事极具颠覆性。影片当初上映的时候票房和口碑都极为惨淡。两位主演张曼玉、王祖贤,当时都已经是影后级人物,而出道不久的赵文卓跟她们搭戏却完全没有露怯。

更极致的例子是《刀》,也是由赵文卓主演。

影片改编自张彻的经典武侠片《独臂刀》,讲述男主角定安失去右手之后,带着亡父留下的断刀自创独臂刀法,义无反顾地决心为父报仇。

当时功夫片已经走下坡路,市场反响并不热烈,在香港影史上也时常被忽视。但事实上,这部电影的概念非常先锋,极具实验性。《绣春刀》的导演路阳就评价过,《刀》的先锋性远远超出了当时观众的习惯,是一部绝对被低估了的佳作。

通过幕后访谈方可得知,徐克当时居然尝试用纪录片的方式来拍摄一部武侠片。没有剧本,也不告知演员完整情节,甚至连台词都没有,每场戏都是临开拍前简单告知人物动向。在极端恶劣的环境里,演员自由发挥,摄影师跟随记录。因此整个制作团队的压力都非常大,每天的拍摄时间超过12小时。

片中,熊欣欣饰演反派,说自己在与赵文卓的对手戏中曾被打晕过两次。这段话被多次断章取义,用来指责赵文卓不尊重同行、故意使坏。但实际上,熊欣欣完整的表述是:当时片场的天气极端炎热,很多演员都现场晕倒,所有的打戏都没有威亚、没有特效,一切都是实拍。然后才说,自己被赵文卓打晕过两次。

那个年代的龙虎武师拍戏时都是玩命的,没有一个武师能够在打斗戏中安然无恙。所以熊欣欣的本意根本不是指责赵文卓,而是在感叹所有武师的不易。而且他还补充说,赵文卓的角色是断右臂,动作难度更大,更加受限。影片中赵文卓有大量在雨水、污泥中挣扎的镜头,据说连马都支撑不住摔倒了,他还得爬起来继续。

《刀》剧照

在这样部把精神意志逼到极限的电影里,赵文卓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也呈现出了在今天看来依旧精彩的表演。但即便如此,赵文卓却还是被扣上了“不敬业”的帽子。起因是访谈中徐克的一句如玩笑般的吐槽:“他每天都在打电话,电池没电了还要跟人借电池继续打电话。”当时赵文卓正跟梅艳芳处于热恋状态,难免互相牵挂,对于恨不得24小时都工作的徐克来说,煲电话粥的行为确实显得“不够努力”。

但换位思考一下。赵文卓出道时20岁,拍《刀》的时候也才23岁。在3年时间里,他出演了至少6部电影,除(满汉全席)之外都包含高难度、高危险的武打动作,这样的工作强度难道真的是“没有事业心”吗?而且,对于一个年轻气盛、从小到大都在体校训练、生活高度封闭的小伙子来说,工作之余“恋爱脑”又怎么了呢?在电话那头的,可是风华绝代梅艳芳啊!

大众情人

在《刀》遭遇市场冷落之后,徐克很多年都没有再触碰武侠题材,彼时的功夫片也已经彻底走到末路,动作演员们也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

像成龙、洪金宝、李连杰这批已经成名的动作巨星, 都在那个时期转战好莱坞。名气稍弱一些的, 比如甄子丹,在德国、日本等地也能找到像样的武术指导和导演项目。再向下一层的赵文卓,则转入了电视剧行业。

1998年,赵文卓和袁咏仪搭档主演电视剧《花木兰》,饰演大将军李亮。当时台湾、香港出品的很多电视剧都会在内地播出,像《还珠格格》绝代双骄》都是同期引进的作品。《花木兰》的内地收视成绩也相当不错,成为不少80、90后的回忆。赵文卓开始在内地打开人气。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处境相似的吴京走的也是同样路子。他也是在1998年转战电视剧,因主演(太极宗师》开始被观众熟知。

《花木兰》剧照

新千年之后,赵文卓成为最早一批北上发展的动作演员,在几年时间内凭借几部爆红作品迅速成为了一代“大众情人”。

不同于港片时期的亦正亦邪,赵文卓在电视剧作品中最受欢迎的是“柔情铁汉”路线。比如《风云》系列的聂风、《至尊红颜》的李君羡、《青河绝恋》的赵时俊, 人设都高度统一:一生执着所爱, 对朋友忠贞不二,能文能武,又重情重义。完美符合言情故事中的绝世好男主形象,少女少奶皆杀。

而另类作品 比如《英雄郑成功》霍元甲》<大醉侠》<书剑恩仇录》《七剑下天山》,则完全属于赵文卓的“老本行”。且不论剧作水平高低,卓哥自身的武术表演能力绝对是过硬的。

不合时宜

对动作演员来说,时间是最大的敌人。和运动员一样,所有力量型表演都是吃青春饭的。

1972年生的赵文卓,2002年演《风云》的时候就已经30岁了,等过40岁关卡,邀请他的作品已经寥寥无几。内地的武侠片武侠剧也变得不吃香了,拍摄更依仗电脑特效和俊男靓女。现实摆在眼前,赵文卓,过气了。赵文卓面临的也是同时代所有动作演员共同的问题,在残酷市场存活下去的唯一方法就是转型。

洪金宝、成龙都已经转做导演,培养自己的洪家班、成家班,成为行业资深领袖。甄子丹率先将MMA格斗术和中国武术相结合,设计出视觉效果更具冲击力的搏斗表演,成功转型到警匪动作片领域。而《叶问》系列也不同于传统功夫片套路,打戏之外也注重人物内心塑造,完成了表演风格上的转变。

和赵文卓同年龄段的吴京和张晋也都在多年低迷期之后找到新的定位。吴京成为导演,凭借《战狼》系 列回归一线;张晋深耕动作表演,靠《一代宗师》拿下金像奖最佳男配,又靠《杀破狼2》塑造了大受欢迎的“西装败类”形象。

相比之下,赵文卓在电视剧的舒适圈里虽然也流行了几年,但后续却很难再开拓新路线。近两年偶尔亮相的新作品,也仍在反复消费黄飞鸿的老本。可是就算是拼情怀,他又怎么拼得过李连杰呢?

在《披荆斩棘的哥哥》里,张晋给人的感觉是仍努力跟随时代前进,他的格斗表演能够很新潮,自己也会学习和挑战年轻人的街舞。而比张晋大两岁的赵文卓时间停滞感更加明显,他显露过退缩,在队友们的“疼爱”下得以融入了太极表演,那些关于“以和为贵"“抱拳礼”“通背拳”的武术小知识,也都显得那么老派又格格不人。

当然,这些格格不入被放置在娱乐环境里可以被解读为“可爱”、“呆萌”、“反差”,就像他的法海那样,一个最顽固不化的传统角色被制作成了最令人捧腹的鬼畜素材。

赵文卓可以凭借综艺再度翻红,但这是基于戏谑、嘲弄的新鲜感,能持续多久本身是个问题,而那些真正关乎职业生涯的功夫与表演,都已经成了挽不回的过去式。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