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谈丨孙立生:艺术工作者要重视孔夫子这句话

新黄河记者:臧文涛  

作为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首个分论坛,尼山艺术论坛9月26日上午在尼山讲堂举办。围绕“在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彰显文艺力量”的主题,郑晓华、王一川、傅谨、孙立生、吴可畏、范玉刚等艺术领域的名家先后发言,从书法、戏曲、音乐等方面,就新时期文艺创作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论坛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之明主持。

尼山艺术论坛现场

山东省文联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主任,曲艺作家、评论家孙立生是山东曲艺爱好者很熟悉的专家,他发言一开始就提出曲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山东是曲艺大省,“爱曲艺就是爱中国,爱曲艺就是爱山东”。他的发言聚焦了一句《论语》中的名言——“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孙立生从“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先贤智慧,谈到当今文艺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他表示,在文艺工作者不断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进程中,厘清、摆正以及处理好艺术创作者与受众的欣赏尺度,清醒、理性、恰好地认知、把握受众审美心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彰显强大力量,有着不容忽略的重要价值与积极意义。

孙立生发言

孙立生曾受中国曲艺家协会等部门之约,参与了全国高等院校曲艺本科系列教材《中华曲艺艺谚艺诀和专业术语》的编著,为此而阅读、整理了与其相关数以千计的中国文化艺术传统中的艺谚艺诀,从而愈发认识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仅是贯穿于中国艺术成长、发展的过程,且在数千年艺术创造者的艺术实践与其受众的磨合中,衍生出“要想好,颠个倒”“不隔语,不隔音,更要紧的是不隔心”“一方水土一方人,惟有乡曲最赢人”等创新思维与理念。文化历史的记载上,素有“观众是衣食父母”“观众是神仙”等尊重、适应受众的观念。时过境迁,曾对艺谚“不隔语,不隔音,更要紧的是不隔心”做了这样的诠释:演员与观众“一不是主婢关系,不把观众当作上帝来叩拜;二不是师生关系,不把观众当作学生来训教”,而是要“把观众当作自己的知心知音的亲友,在多年的演出过程中,既适应观众的审美心理,又提高观众的审美趣味”,“把观众当作合作者,整个演出过程是‘我’与‘你’十分默契的共同创造的过程。”

编辑:周末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