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鱼预告遭224万人狂踩,只因女主太丑?其实迪士尼一向如此

#头条创作挑战赛#

迪士尼发布真人版《小美人鱼》预告后,一个存在已久的问题彻底爆发。


它搞政治正确。


越来越。


外网上,刮起一阵#Not My Ariel#(这不是我的爱丽儿)风潮。


抗议“黑美人鱼”。

迪士尼真人电影《小美人鱼》预告


国内论坛更是极尽讽刺之能事。


认为毁童年的。


攻击演员像某种疾病的。

发挥各种想象力、练习比喻句的。

她更像儒艮、锤头鲨、鮟鱇鱼。

最后,回归到传统艺能——p图。

p成红发白皮。

“中国人已经开始了不可避免的修正阶段”

政治正确。

或者,写作zzzq。

对相当一部分人来说,这可能是近几年才听入耳中、挂在口上的一个词汇。

但,对于话题中心的迪士尼。

纯纯是拿手老活了。

它追逐政治正确的历史,几乎和公司存在时间等长。

可以这么说。

迪士尼公主动画,本身是一部女性主义的进程史。

但同时也是全球人种问题、文化问题,各个时期各种意识形态的杂糅。

它体现在公主们本身、动画的制作、音乐等多个维度。

来,一次聊完。

疗愈系美少女


迪士尼官方公主的大姐,白雪,实际是12位公主中年纪最小的。

动画设定只有14岁。

一脸婴儿肥,但该思春思春,该拍拖拍拖。

1937《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


尽管如今被谈及总是伴随各种暗黑向问题,如王子到底是恋尸癖还是恋童癖。

白雪在面世的1937年,却无疑是只报春鸟,啼叫着新生。

它实现了划时代的三个一。

第一部动画长片。

第一部有原声带的电影。

第一部获奥斯卡的动画作品。


首映仅6天,华特·迪士尼登上《时代》杂志封面。当时最红的童星秀兰·邓波儿为他颁发设计为一大七小的奥斯卡金奖。

正如白雪被七个小矮人围绕。

如果我们对比《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出现前的动画人物是如何活动的,会更加体会当时人们看到她倩影闪挪,自然跃动的肢体动作的震撼。

当然,这个帧数在八十五年后的今天,吊打一些粗糙的动画依然是没问题的。

迪士尼用了一种特有的创作方式:Rotoscope(转绘)。

启用真人演员按情节演给动画师参考,以活动影像作为绘制图象的底样。

白雪和糊涂蛋、喷嚏精组成的绅士起舞

真人演员舞蹈,男演员作出脚步虚浮的“下身分离感”


这种方式贯穿了迪士尼手作动画时代。

《The Walt Disney Film Archives》迪士尼电影档案1921-1968,自摄


创作方式外,白雪还奠定了迪士尼公主四铁律:

美丽善良。

会唱歌。

会和小动物无障碍对话。

躺着嫁王子,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这种完全被动的女性形象,在今天已经成为了迪士尼自黑的流量密码。


25首选8的精品原声带、夜莺般艺术的花腔,如今听来也只有审美层面的愉悦,缺少精神上的补给。

经典一曲《Someday My Prince Will Come》将生命梦想都压在邂逅王子这件事上,显然过时了。


但在当时,白雪公主的成功还是有因可循的。


在一半世界尚沦陷在炮火中、美国经济大萧条的余寒未散下,白雪这样的童话形象,是被需要的。

甜软的,优雅的,梦幻的,以及暴力恐怖下保持的秩序感(片中,白雪教会小矮人们洗手洁净,小矮人们尊敬谦让地让她独占小楼二层,自己卧倒在灶台锅中)维持着礼崩乐坏下的馨荣。

初代傲娇,爱生气


她的经历和结局,提供了一种奇异的疗愈感


这种疗愈的魔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的1950年,再次验证。

《灰姑娘》的诞生与成功。

辛杜瑞拉变身的一幕,伴随着再获奥斯卡提名、如今抖音上还在疯狂二创的一曲爵士风《Bibbidi-Bobbidi-Boo》。

惊艳过多少人童年很难计算。

1950 《仙履奇缘》


白雪是绝境的向往。

辛杜瑞拉是渴望的新颜。

但同样会被我划进老牌公主的睡美人爱洛,却标志着。

世界不再需要疗愈。


尽管《睡美人》在美术上给到了二维动画最极致的审美体会,公主形象也典雅到公主本主。

《睡美人》依然是迪士尼早期公主中票房最惨淡的一部。

它的绘景、用色审美今天来看,依旧叹为观止。

然而,全程躺平等待解救、戏份奇少的公主,显然不符合百废初兴时人们蓬发待涌的愿景。

这一次的失利后,迪士尼三十年都没再发布公主电影。

除了最被动,女子力最虚弱、最不女权之外。

今天看《睡美人》还有她更不政治正确的一项。

经典的王子公主相遇一曲《Once Upon A Dream》旋律,直接选用了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剧睡美人的《The Garland Waltz》。

芭蕾舞剧 《睡美人》


在外网抗俄文化成风、大喊“抵制柴可夫斯基”的今天,《睡》大概可以消失了。

笑。

给世界以少女的颜色


进入复兴时期的迪士尼,不再担当治愈型的角色。

反而,它开始冒犯了。

当然,这种冒犯本身也是另类迎合。

时代有人需要它,它就去做。

这其实才是迪士尼一贯的作风,也是它政治正确的基色。

它的野心在于全球化。


它需要更宽泛,更包容。

同时,在为更多人造梦、自身梦想也一步步实现的同时,迪士尼也走进意识形态的腥风血雨。


它先是带回一群个性强烈的少女,给世界以色彩。

爱丽儿是红色的。

1989《小美人鱼》


她标志性的红发是几经易稿后的结果。

在过去,红发标志着颓废、邪恶。

在部分地区,甚至被看作妓女才染的发色。

但,迪士尼偏要挑衅。

要给爱丽儿个性,迷茫,情绪,她就是个冒失的问题少女。

《小美人鱼》作画监督Mark Henn


安徒生的美人鱼是安徒生的。

迪士尼的《小美人鱼》探讨的,却更多是反抗父权,寻觅自由。

电影高潮也放在家庭教育失败的海王爹,不由分说砸了爱丽儿所有少女怀梦的藏品,以“人类对我们有偏见”的偏见,要求爱丽儿彻底远离人类。

促成她自由意识的彻底觉醒。


宝嘉康蒂是蓝色的。

风的蓝,海的蓝,天空的蓝。

1995《风中奇缘》


《风中奇缘》是让人又爱又恨的一部迪士尼动画电影。

它最可贵的传递,就是这首《Colors Of The Wind》。

来源 网易云音乐


当宝嘉康蒂吟唱着“You think the only people who are people,Are the people who look and think like you(你以为外表与思考方式和你一样的,才能称为人类)But if you walk the footsteps of a stranger(但假如你跟随陌生人的脚步)You'll learn things you never knew you never knew(你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风里穿梭时。


近乎神性的广大宽博,终于被赋予女性形象。


她是迪士尼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型公主,但粗白的归类,又不足以概括她山鬼般的原始浪漫。

1995《风中奇缘》


然而,在关照到“人与自然”这一格局极大的命题同时,迪士尼犯了致命错误。

将白人男主塑造为北美土著的拯救者,以个体的善良,粉饰集体的侵略事实。


在1995年,这一全部主创都不以为意的“自然的傲慢”,如今看已是“其心可诛”。

与歌曲中表达的“不论我们的皮肤是黑是白亦或黄,我们需要与万籁的箫声彼此唱和”相比,更是莫大讽刺。


相比之下,黄色皮肤的木兰,虽然也有着对别色人种、另地文化的失实表现。

还算讨得了大部分中国人的认同。

1998《花木兰》


这一时期的公主们,更具有自我意识,追求自我实现。

很关键的,她们更有情绪。

在上世纪8、90年代,女权运动已经轰轰烈烈进行了好几轮。

却陷入了一种完美女强人的窠臼。

好像说谁是女权主义奉信者,就一定得是独当一面不出纰漏的机器。

所以这一时期的公主们,既不是老牌公主你来杀我我都不生气的纯奶妈型。

也不是时代定义中的女权者形象。

她们有情绪,情绪推动了她们种种缺点,冲动、冒失、闯祸。

却也使得她们更有特点。
连优秀型的贝儿也有些“痴傻”和“不通”,是一个边缘性人物。

1991《美女与野兽》


公主的性格更鲜明,公主电影探讨的,也不再只是怎么把公主嫁出去。

而是涉及战争、人性、家庭、亲情、爱情中的傲慢与偏见。

对“公主”的定义也更宽泛、多样。

甚至不再需要皇家身份。

这无疑对后来3D时代的“每个女孩生来就是公主”概念进行了启蒙。

于是,出现如蒂安娜这样还需要自己打工挣钱的服务生公主。

精分、无厘头,能闯祸也能莽的搞笑女乐佩公主。

2010《魔发奇缘》


她们大多不再被王子拯救,反而是王子大救星。

但,即使政治正确至此。

今天看来,她们依然有不那么政治正确的地方。

没有脱离爱情、婚姻对于女性形象的绝对意义。

迪士尼在折腾什么


爆款本爆艾莎女王有一句名言:

你不可以嫁给一个刚认识的陌生男人。

标志着迪士尼女性角色,终于能够靠谱拍拖。甚至,不拍拖。

而,这一经典形象本身也是迪士尼对政治正确追逐成功的结果。

无论是安徒生原著的冰雪女王,抑或迪士尼最初对这一角色的构想。

她都更像一个“传统反派”。

迪士尼《Frozen》自摄


但,峰回路转。

压抑的、伪装的、被偏见的、最终拥抱自我的好姐姐设定,催生了10年代后,迪士尼的又一款奇迹。

不再雌竞,不再比美。

2013《冰雪奇缘》


甚至,彻底脱离了公主阵营,喊出新时代女孩要做就做女王的口号。

迪士尼的一路追逐,像是豪赌。

有赢,自然也有输。

输的,似乎是迪士尼的真人大电影。

八十五年前,用真人演绎,使动画更像真人。

现在却从动画出发,让真人更像动画。

仅这么看,迪士尼拍真人电影似乎本身就是个很蠢气的行为。

然而,它的任务是否只是追求“像”?

或者说,除了赚钱,迪士尼到底想借真人电影搞什么?

——修正,更新。


修正行为几乎成了近年迪士尼动画的重头菜,以自黑、自我吐槽的形式呈现。

最典型的是《无敌破坏王2》的公主聚会,以及最后安排以各种略显牵强的方式救男主情节。

《无敌破坏王2》


而真人系列则有一个鲜明特色是,几乎每部电影,都加重了动画反派的用墨。

甚至,去剖析她们的心路历程。

以至于她们往往比公主还要出彩。

我先预言:

这一现象在2023的《小美人鱼》中,或者也会上演。

而,谈到这一次迪士尼在《小美人鱼》真人版追逐政治正确的输或赢。

网友自制对比


我会评价两点。

一,它有它的意义。

一部更新的作品,应该有积极的意义,失败的意义,以及存在的意义。

积极的意义,其实不意外。

在相当多的谩骂、批评声里。

仍能看到很多孩子被她惊喜到。

她就像我!

当你喜欢的公主看起来就和你一样

也有很多没有任何复杂思想的、自如地跟着小美人鱼唱歌的白人女孩(这个标签是我的扁平称呼,抱歉,原谅成年人)。

很多人觉得“毁了童年”。


但也同样有人觉得,自己的童年被弥补了,被刷新了。

up主尼娜Nina


它存在的意义也很明显。

足够有这个时代特色,未来回顾这一段,哪怕迪士尼会再次来修正自己在2023的创作,它起码标志着当下人们有过什么样的思想行为。

而失败的意义,目前很难讲。

因为它就像一根探针,探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

我们的包容和平等,是否到了愿意出让既已有的、主流的、强者的话语权。

把舞台让一些给更边缘的、弱势的、声量低的群体去展现自己?

显然还没有。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说:

我不是肤色歧视!

但你们应该重新编一个故事,而不是来毁我童年,霍霍爱丽儿!


这也就是第二点——小美人鱼应该是怎样的。

其实,我们这长大的一代,本身已经是这个话题的错位者了。

迪士尼更新童话、再塑公主梦的目标不再是我们。


我们喊着毁童年的同时。

其实我们的童年记忆本身,也是建立在相当程度上的打破、再塑、更新上的。

我们所认知的经典,可能本身也是相当多“不经典”积累的、组成的。


我们的上一代人如何看待我们?

是否也被毁过?是否也说过傻白甜公主祸害了一代儿童?

这世界有过化成泡沫的美人鱼。有过我们看到的红头发的、叛逆的、完满结局的美人鱼。有过穿711塑料袋满身垃圾的美人鱼。有过下水道的美人鱼。其实它本身只是一个意象,一个载体。


漫画《垃圾堆里的小美人鱼》 作者sOs2


我们永远不可能是童话故事的垄断者。


我们只可能是它某一时期呈现面貌的见证者。


至于当下的它,有当下的特色。


正确或错误的。


而未来的它,或者也会有未来的特色。


就像,很多人预言。


再这样下去,未来的美人鱼可能是一个男的,爱上了一个男的。


变成lgbt故事。


其实,大概率确实会。


并且,也可以很有说头。


比如坊间本来就一直有人认为安徒生有同性恋倾向,通过考据他生平信件,推断《海的女儿》是同性情书。


——我作为一个群体的边缘人,我必须阉割我自己,才能够靠近你。


也是精彩故事。


最后一个问题:

我们,似乎越来越关心意识思想层面的问题了,它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呢?


如果一定要粗暴地讲,还是相对良性的。


因为虽然政治正确本身已经变成了很多人装饰自己思想丰足的工具,但它还确实是某种意义上现实丰足的体现。


就像我们今天来回顾,八十五年前的白雪公主所体现的精神和意识,是沉睡的,腐朽的。


但只要我们同期对比一下,以我们国家来说,在它诞生时的1937,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任何意义上的存亡问题,我们根本就没有富裕的、没有任何资格来想来谈这些问题。


而如今虽然很多人过激的,对演员本身的病态抨击,并不是我所赞同的。


但如此激烈的讨论,起码都标志着我们都吃饱了撑的(笑)。我们在大侃特侃的同时,总不至于是饿着肚子聊的。


这个世界还有人在更新着童话。


这个世界老的小孩还有空关心童话。


这个世界又有新的小孩获得新的童话。


总是一件好事。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