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悬疑真的跳不出《隐秘的角落》?这剧不服

2022年已过大半,在今年的国产剧市场中,悬疑剧依旧是占比十分大的一个门类。


但让人遗憾的是,今年并未出现如两年前的《隐秘的角落》一样,爆火出圈的悬疑剧。


这其中,为数不多的热度与质量并存的悬疑剧,就是这两天刚刚完结的《消失的孩子》。


只不过,两者在评分上,还是有很大的差异。



这两者的差距究竟在哪?


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好好唠一唠~


首先,悬疑的铺陈,和原著的反噬,成为这两部剧有所差别的重要原因。


《隐秘的角落》原著为紫金陈小说《坏小孩》,《消失的孩子》的原著则是贝客邦在豆瓣上的连载小说《海葵》。



在《消失的孩子》连载文撰写的第一期之时,就有不少小伙伴在文后留言,表示已经忍不住看了原著。


而那个时候,这部12集的电视剧,播出的进度甚至还未过半。


《消失的孩子》整部剧最大的悬念,即是两个房子中间的“灰色空间”所构成的宛如密室剧本杀一样的悬念。


这个底层逻辑的存在,是这个故事最勾人的地方。


原著看完,也就意味着,整个故事最有魅力的悬念已然揭晓。


而当整部剧的改编,对于案件本身的进展并未有太大改动时,那些忍不住读了原著的观众,自然就失去了追下去的动力。



相比起来,《隐秘的角落》在对于原著的改编上,就要高明很多。


故事从一开始,谁是凶手,矛盾冲突在哪些方面,全剧都无比直接地告诉了观众。



所谓案件的悬念,不再是整部剧勾人的唯一着力点。


同时,《隐秘的角落》在改编上,只用了原著的基本框架,整个故事的风格,全然推翻重塑。


这也就意味着,即便在剧集更新的过程中,有观众忍不住去看了小说,也会发现,剧集和小说好像是两回事。


悬念依旧勾人,故事中的人物气质截然不同,那么,提前看完原著又如何?


该追剧还是得老实追剧。



其次,节奏的把控,成为《消失的孩子》无法挤进国产一流悬疑剧的最大bug。


在《海葵》的故事中,三线并叙是其最大的特点。


原本看似毫不相关的三条线,最后巧妙地汇聚在一起,也是这个故事的最大魅力。


为了凸显这一点,《消失的孩子》在叙事手法上采用了大量的蒙太奇式的并叙方式。



也许在故事的前几集,用这样的方式可以达到增加悬念的效果。


但全剧12集,每集都用这样的方式,就会导致有太多的重复镜头。


这样不仅会让剧情显得拖沓,也会让故事的叙述变得凌乱。



相比之下,《隐秘的角落》在叙事上,则要流畅很多。


悬疑感不需要通过剪辑手法来刻意突出,故事是进展一环扣一环。


从“爬山事件”到“晶晶坠楼事件”再到“孩子找张东升要钱”等一个个事件,环环相扣,逻辑流畅。


故事的精彩度,依靠的是事件的推动以及人物性格的转变。



最后,对于观众的信任度,成为了两部剧参差的最大因素。


时隔两年,《隐秘的角落》依旧是人们愿意拿出来讨论的故事,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故事中埋藏着太多并未直接点明的细节。


无论是通过演员的表演还是镜头语言进行表达,导演仅仅是将这些细节展现出来。


此外,不会再有画蛇添足式的解说,也造就了如今,观众还愿意去扒细节的重要原因。


这就是导演对观众的信任,信任总会有观众能get到这些细节。


要知道,这些巧思是观众自己感受到的,和导演生怕观众看不到而摆在明面上来讲,出来的效果,则是截然不同的。



而在《消失的孩子》中,有很多方面,都进行了十分直白的解释。


无论是爸爸杨远对于孩子的愧疚,袁午对于人生的困惑,亦或林楚萍对于自己被侵犯后的绝望感,在剧中,无一都采用了旁白的形式进行解释。


这真的能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故事吗?


还是导演本身的不自信,不相信自己能通过镜头语言来表述好这些情感的转变呢?


亦或,是对观众的不信任,不相信观众能通过镜头画面的呈现,去get到这些细节呢?



《消失的孩子》已然完结,这部剧终究从最开始的惊艳,沦为了一部平庸的悬疑剧。


但不得不承认,它依旧是今年内,不可多得的一部优良的悬疑剧之一了。


只希望,在接下的时间里,我们还能看到如同《隐秘的角落》那般让人感到惊艳的悬疑剧。


即便很难,但总得怀抱美好的期待不是?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