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格演员去世,戏外闹剧还没完,它已成了“哈利波特”最大的悲哀

近日,青石得知了一件令人难过的消息。

英国演员、《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海格的扮演者罗彼·考特拉尼去世,终年72岁。

他的经纪人对外公开了死讯,死因暂时未公布。

在“海格”去世前,曾陪伴了全球一代人青春的《哈里波特》系列电影中,已有多位重要角色演员去世。

出演《哈利波特》前两部“邓布利多”校长的理查德·哈里斯,

于伦敦时间2002年10月25日晚7时在伦敦的一所医院中病逝,享年72岁。

在后续《神奇动物》系列中,已换成裘德·洛来饰演年轻时的邓布利多。

2013年3月,英国著名演员理查德·格里菲斯在英国考文垂大学医院接受心脏手术后去世,享年65岁。

他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饰演的哈利波特的“麻瓜”姨父弗农

2014年1月,饰演《哈利波特》电影中的魔法部国际魔法交流合作司司长,

老巴蒂·克劳奇的英国演员罗格·洛伊德-派克不幸去世,享年69岁。

2016年1月,曾在《哈利·波特》系列中饰演“斯内普”教授的艾伦·里克曼因患癌症去世,享年69岁。

在“海格”去世消息得到证实之后,《哈利波特》原著作者J.K.罗琳在社交媒体上纪念考特拉尼。

她写道:

“我再也不认识像罗比这样的人了。

他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天才,一个完完全全的人,我非常幸运地认识了他,和他一起工作,一起笑得前仰后合。

我向他的家人,尤其是他的孩子们致以我的爱和最深切的慰问。”

《哈利波特》主演丹尼尔和艾玛沃森等人也相继在社交平台上发表缅怀声明。

在死亡面前,他们似乎短暂地维持了团结与和平。

然而在国外,关于JK罗琳旷日持久的网暴行动,却远远没有结束,这也成了哈利波特文化最大的悲哀。

因为就在几天前,还有不怀好意的网民在罗琳的社交平台下留言,讽刺罗琳:

“很想知道你在失去了一大群愿意买书的读者后,晚上是怎么能睡得着的呢?”

好在罗琳也不是畏畏缩缩的性格,淡定回怼网友:“姐只要看一眼最近收到的版税支票,痛楚便会立马消失了。

尽管罗琳的回怼很有“爽文女主”的风范,但原著作者被粉丝联合抵制这件事,还是让青石觉得很荒唐。

然而对于JK罗琳来说,这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被网暴、被粉丝除名、被曝光家庭住址、被死亡威胁,甚至是被“消失”。

欧美的“取消文化”在JK罗琳身上愈演愈烈。

要探究这场轰轰烈烈的网暴事件的起因,还得把时间拨回到三年前。

2019年,英国简化了跨性别群体的身份认证程序,程序认为:

“只要认定自己是异性,就可以被认定为跨性别者。”

这个规定引起了轩然大波。

一位名为玛雅的女性学者发出疑问:“如果只要认为自己是女性就是女性的话,那么他们是否会随意进出女厕所和女浴室?

结果这一言论使得她被法庭指控使用了“攻击性和排他性”语言,继而丢了在智库全球发展中心的工作。

JK罗琳在得知此事之后,声援了玛雅,并觉得玛雅“因言获罪”十分荒谬。

其实这件事放在国内根本就没什么争议,但是欧美圈却被所谓的“政治正确”深刻影响着。

于是JK罗琳遭到了全球跨性别者的抵制。

从此,她就被迫开启了被全网判定为“排跨”极端女权的风暴。

一年后,JK罗琳转发了一篇使用了“有月经的人”词语的文章。

并附文“有月经的人?我记得以前有个词专门来形容这类人吧?叫Wumben?

罗琳的落脚点在于,“女性”一词不应该被所谓的“包容性词语”消解。

且女性基于性别的基本权利应该得到保护,包括在公共厕所、庇护所中享有单一性别空间。

罗琳希望跨性别社群感到安全,但不希望这建立在其他女性感到不安全的基础上。

而一旦打开法律上随意认同性别的大门,任何人都可以钻空子。

这些结论也是基于各种事实和数据得出的。

罗琳的言论也并没有很过激,但她却被声浪巨大的网友定为“反跨性别主义者”。

在这之后,她屡屡受到死亡威胁,甚至被最大的哈利波特粉群除名。

《哈利波特》的元老级别饭站——“破斧酒吧”和“麻瓜网”,联合宣布开除罗琳,删除她的照片和链接。

2021年,华纳官宣拍摄“重返霍格沃茨”的20周年特辑节目。

但受邀名单中却并没有JK罗琳。

人们仍然在讨论哈利波特,却不再承认哈利波特的作者存在。

而JK罗琳还被“人肉搜索”,三个跨性别活动人士在她的屋外举牌合影,暴露她家的门牌号。

罗琳在英国爱丁堡留下的纪念手印,被涂满红色油漆,旁边还插着变性人权益组织的旗帜。

不仅如此,《哈利波特》的主演还主动发声“背刺”罗琳。

哈利波特的扮演者丹尼尔在The Trevor Project(一个专注性少数群体的公益组织)的官网上专门发表了一篇长文。

里面不仅提到了罗琳在跨性别问题上的不专业,还特地向书迷公开道歉:

“跨性别女性就是女性……如果有人感到自己对这本书的体验被玷污了,我对这些评论给你们带来的痛苦深表歉意。”

赫敏的扮演者艾玛反应是最激烈的,她连续发文表示:

“跨性别主义者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而不是一再地被问及身份问题。”

倒是伏地魔的扮演者站出来为罗琳说话。

“我到现在都无法理解你们对罗琳的暴力言论,遇到不同观点可以讨论,为什么非要用仇恨和暴力。这样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反而让大家不安。”

合作过的演员们身为既得利益者,却纷纷发表撑跨言论与之割席。

当真是端起碗叫娘,放下碗骂娘的白眼狼。

只有电影里的“you konw who”(伏地魔)愿意为她说话。

罗琳,在自己创造的世界中变成了连名字都不能提及的“you konw who”。

真是讽刺。

其实,暂且不提罗琳的言论正确与否,她的行为远远没有到达被“封杀”的标准。

但她仍然被欧美的“哈利波特圈”除名了。

青石觉得,这简直比《哈利波特》的故事还要魔幻。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及欧美文化的温床下滋生的“取消文化”了。

所谓“取消文化”,简言之就是认为某人的言行“不可接受”,从而剥夺人们对他本入、其职业以及受迎程度或名气的支持。

该观念源自艺术领域,并在整个西方社会蔓延扩展。

当然,这个概念诞生之初是为了警醒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要谨言慎行,也要为他们的错误言行负责。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盲目倡导“取消文化”也忽视了客观性。

并非所有的“大众声音”都是正确的。

一旦“取消文化”沾上了“暴民心态”,带来的后果则是对文化价值的摧毁。

网民仅用几个小时就能组织一场大规模的声讨和指责行动,没有人停下来考虑其行动带来的影响。

“取消文化”急剧压缩了学术讨论、公开辩论与自由表达的空间。

由此成就了欧美圈中极为激进的“政治正确”体系。

在影视剧中,白色异性恋被替换成少数族裔的性少数群体;

电影《乱世佳人》被下架,因为里面涉及“黑奴”的剧情;

喜剧《老友记》一直以来都因为主演全是白人遭到网友批评与质疑。

编剧最终为此道歉,并向母校捐款400万美元。

用于在学校的非洲和非裔美国人研究系设立一个捐赠教授席位。

《使女的故事》作者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分享了一篇文章《为什么我们不能再说“女人”了?》。

读者们便纷纷对其表示失望,称这一举动伤害了跨性别群体。

为了“包容”而拼命压缩另一个群体的生存空间,也是一种魔幻现实主义。

欧美某些“进步人士”,只不过是在群体效应下放大自己的偏见罢了。

那么,“取消文化”真正的受益者是谁?

不是什么性少数群体,也不是什么有色人种,而是:

觉醒资本主义

一些资本家通过宣扬“政治正确的”观点来取悦消费者,从而获取更多市场份额,维持自身社会影响力。

“取消文化”反而被资本主义做成了一门生意。

罗琳被“取消”,阿特伍德被“取消”,但神奇动物系列和使女的故事影视作品停拍了吗?

并没有,反而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隐藏在“取消文化”背后的资本家们,与“保守派”割席,追捧“政治正确”。

他们只不过是为了保证自己的垄断地位。

罗琳被西方娱乐圈“封杀”其实就是一个相当典型的例子。

激进的觉醒主义者们用社交网络扩大“进步”的重要性,他们以蝗虫过境般的姿态消除所有异议的声音。

为了不被贴上落后的标签,被卷入其中的参与者们都只能进入生存模式:

与“保守群”割席,推崇“进步主义”。

靠粉丝吃饭的演员和娱乐公司们做出这样的反应,其实只是为了保住在当前风暴下的饭碗。

然而,他们当前的经济效益,可能都是来源于那个被大众反对的人。

可见欧美的“政治正确”体系发展至今,已经逐渐妖魔化。

“进步青年”们遗漏了“警醒文化”、“取消文化”最初诞生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弱势群体的权益。

如今却成为了扳倒某个名人的武器。

这场闹剧,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

青石电影|叽解

本文系青石电影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