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上朝戏份,为啥顾庭烨竖着站,盛纮、长柏,齐衡横着站?

编辑、排版:楠哥

《知否》上朝,为啥顾庭烨竖着站,盛纮长柏齐衡横着站?

这就要夸夸良心剧组了,为了还原历史,下了很大功夫,剧版《知否》朝代落到了宋朝,宋朝官员上朝时的典礼,就是这样的站法,称为“班序”,除了看官服颜色定地位,看班序的站位,也能看出官员地位。

宋朝的班序规定,皇帝要坐北朝南,下面分左右两大方队,每个方队中间都有几排是侧对着皇帝的,这种东西相对站立的臣子,一般是中书门下两省和御史台,中书省是决策的部门,门下省是审议的部门,御史台的职责是纠察百官,肃正纲纪。

知否中,就为了要不要给先舒王名分这事儿,大臣们打架互喷,可以看到盛纮、长柏和齐衡的站位,就是东西相向,当皇上问你们谁去巡盐呐,一个侧站的大臣出来回话。

这位侧站的就是御史台的人,小公爷没被贬的时候,是谏议大夫,也是御史台的人,所以也是侧站。

宋朝文臣崇尚“文死谏、武死战。”所以御史台的经常和皇帝吵架,齐衡这种吵架已经是小儿科了,历史上宋朝文人经常在朝堂上怼皇帝,皇帝还不能杀。

和齐衡在御史台不同,盛纮是礼部的,长柏原来是翰林院的八品官,后来升职了,成了正四品太常寺少卿,也是礼部的,这俩都是尚书省,不是中书省和门下省,所以不能侧着站,这是一点错误。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就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这就是三省六部制。如果盛纮和长柏离开尚书省,到了中书省或者门下省,就可以侧着站了。

而东西横向站立的官员后面,面向皇帝站的两大队伍,是因为摆不开,索性就合成两个大队站了。

了解完侧着站的官员,那顾庭烨、沈国舅、桓王这仨人的站位,正确吗?

在宋朝,要想分辨这个官员是几品,不用像清朝一样,看衣服补子,只要看颜色就可以了,三品以上穿紫袍,五品以上穿红袍,七品以上穿绿袍,八品九品只能穿青袍。

但除了看朝服颜色分辨品阶,还可以看上朝时的站位分辨这都是啥官儿,议论要不要封先舒王为皇考的时候,齐衡跟疯了一样在朝上撒泼,还威胁皇帝,意思你不答应就革我的职,我们可以看到,齐衡是侧着站的,历史上,宋朝御史台的谏官就是侧着站的,齐衡被皇帝从谏议大夫贬成谏议侍郎,五品变七品,红袍变绿袍,但还是属于御史台,所以站位一直是侧着站。

顾庭烨的站位则有了些变化,新皇登基时,他的职位是殿前副指挥使,这算是武将里,很高品阶的官职了,属于枢密院的,这是宋朝最高军务机构,宋朝重文轻武,能做成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虽然他的官服是红色,但权力还是挺大的,按照宋朝上朝站位规定,横着站的,是中书省和门下省还有御史台,他们的前面,就是枢密院的大臣竖着站,所以知否的细节值得吹一吹,后期顾庭烨的站位发生了变化,红色官服时期,他是站在盛纮前面的,后面升了官,穿了紫袍,他站在了长柏前面,主要是因为长柏升职了。

我们还可以看到,桓王一直是单独站一排的,这很符合宋朝的规定,宋朝规定上朝时,亲王的站位,就是站在西侧第一位,韩大相公属于宰相,是要站在东侧一排西起第一位的,韩大相公旁边这位,是使相,挨着宰相站。

怎么样,这下知道为啥大家横七竖八的站了吧,知否用了不小的篇幅,拍了要不要追封先舒王为皇考这事儿,历史上这是真事儿,也真的和太后闹翻了。

《知否》中,要不要追封先舒王为皇考,历史上是真事儿,而且整整吵了18个月!

知否里的老皇帝是北宋的宋仁宗,历史上的仁宗是没有儿子的,所以过继了堂兄濮安懿王的儿子,就是后来的宋英宗,也就是知否里冷灶新帝。堂兄的儿子,就是堂侄子,这关系实在是不近,所以英宗继位后,就如何追封生父的问题上,和言官们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和知否里演的一样,朝上分为两派,一派和齐衡一样的想法,认为既然过继给了仁宗当儿子,那你爹就是仁宗啊,你原来的爹,勉强是皇伯。

另一派和顾庭烨一个想法,其实也是为了讨皇帝开心而已,说既然是皇帝亲爹,那追封肯定是要封为皇考的,也就是皇爹。

历史上的曹太后,没有知否里这么嚣张,不过听说这事儿后也是很生气,专门写了诏书,骂了韩琦一顿。

韩琦被骂后,英宗消停了一阵儿,后来某一天,欧阳修突然拿出了盖有太后印章的诏书,说太后同意啦,此诏一出,引起轩然大波,反对者疑惑为啥太后突然同意,所以坊间流传是曹太后喝醉了酒才盖的章,和知否里演的一摸一样。

不管怎样,诏书以下,照章办事就是了,但朝中很多硬骨头,坚决要闹,就像知否里的齐衡一样,被皇帝贬了,历史上,英宗是真的贬了三名御史。

然后以司马光为首的一看,集体要求辞职,最后宋英宗软磨硬泡,整整搞了18个月,才把这事儿摆平。

没想到知否还能把这段儿完整拍出来,还是很惊喜呀。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