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马桥之子”,当地第一位地下党员……闵行原创红色话剧《严同宇》首演

他是强恕老教师之子,出生书香门第,从小在“以天下为己任”的环境下成长;

他是马桥首位地下党员,19岁独闯上海滩,25岁命殒狱中……

他是烈士:严同宇。

10月27日晚,根据严同宇烈士真实事迹改编和排演的原创红色话剧《严同宇》在上海城市剧院成功首演。

该剧由闵行区委宣传部、马桥镇和上海吕凉戏剧艺术发展中心共同打造,以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1941年“皖南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展现了严同宇在成长过程中,有过困惑、更找到了坚定的信仰,遇到了知己、更结识了引路人,直到最后坚贞不屈、慨然赴死。剧目制作精良、节奏紧凑,引人入胜,奏响了“马桥之子”严同宇用年仅25岁的生命谱写的红色赞歌。作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该剧旨在充分挖掘闵行红色文化资源,用感人至深的艺术形式,演绎马桥故事,传承革命精神,汇聚前行力量,砥砺强国之志。

力求精神契合、气质神似


“这是红色题材,真人真事,容不得胡编乱造,可客观情况却是,严同宇资料比较少,而且年仅25岁就牺牲了,具体的个人经历、工作情况、性格特征等方面的信息非常有限。”编剧陈慧君向记者透露,多位文史专家为剧本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史料素材,而为了进一步揣摩严同宇烈士的性格、收集他的故事,主创团队去实地走访、调研、祭拜,对马桥的风土人情有了更感性的体验,对严同宇之所以成为视死如归的共产党人,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艺术构思时,编剧十分谨慎地创造符合人物特征的戏剧内容,力求做到精神上契合,气质上神似。“话剧要有故事、有情节,要有人物性格、人物关系,所以这个戏里面,写了父子之情、母子之情、兄弟之情还有爱情,甚至他和纪英华的那种在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之情,又凸显出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所以这个戏就能打动观众,引起观众的共鸣”。

打开一幅马桥本土画卷

 

也正是在采风过程中,主创们追溯马桥的地理建筑和历史特色,特别是马桥老街庵堂里的一棵古银杏树,成为了本次话剧创作的形象种子。“我当时的感觉就是,任历史沧桑,那棵树它站立在那里,它见证着在这片土地上居住的人发生的事,而且银杏树浑身都是宝,又是一个特别有历史感的一个树种,所以我们选择用银杏树布景,满地的金黄也象征着严同宇烈士以及我们塑造的马桥这些民众的群像,他们那样灿烂而辉煌的人生。”本剧的导演、上海吕凉戏剧艺术发展中心艺术总监童凌动情地介绍道。

作为以闵行区马桥镇为故事主要发生地的原创红色话剧,剧中还融入了马桥豆腐干、手狮舞、明代董其昌、近代钮永建等诸多马桥元素,处处流淌着本地风土人情,不仅还原出那个年代马桥的生活场景,也将马桥的时代剪影、文化精粹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推动马桥本土文化持续传承,群众文化自信自强感不断提升。

“英雄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真正的共产党员是钢打铁铸的!” “国之不存,家又何安?”一句句台词、一幕幕场景令人印象深刻、热泪盈眶。在现场观看完话剧的观众沈佩表示,这既是一次深刻的革命教育,更是一次触及灵魂的思想洗礼,“严同宇在面临敌人拷打、折磨之时,用自己对这片土地强烈的爱,守护住这种灵菊般的气节与精神,这种精神会永远照亮马桥。严同宇的精神深深鼓舞了我,催人奋进,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投入到工作岗位中”。

青年观众姜雨薇则感受到了80多年前马桥年轻人的风貌,“今天看了《严同宇》,我认为讲述的是一个平凡人不平凡的一生,我自己25岁的时候可能还过得比较轻松没什么压力,今天看了这部剧,回去要好好思考一下当下我们青年人应该如何做,要为这个国家、为这片热爱的土地做一些贡献”。

这也与导演童凌的观点不谋而合,在她看来,这部戏不是一个悲剧,能够激发更多人寻求理想,思考怎样度过自己的青春,就有了积极的意义。“英雄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曾经所面对的那些关于青春、关于理想、关于人生的思考,是我们今天的年轻人也在面对的,我们怎么看待自己的人生,创造属于自己的青春,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本次演出,在“今日闵行”客户端进行了同步直播,超2000人同步收看,互动量超1200。(感兴趣的朋友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在线回看《严同宇》)

据了解,为深切缅怀革命先烈,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2021年冬至,严同宇烈士归葬闵行烈士陵园;今年7月,严同宇烈士手挥传单的全身纪念像在马桥公园立起;此次打造话剧《严同宇》,则把严同宇烈士的形象刻画得更为饱满生动,将红色故事传唱得更远,这令严同宇烈士的侄孙女汪洁萍、陆玲玲备感激动,“我就感觉到,我叔公从历史中走过来,就在我的面前”“严同宇烈士对中国共产党有坚定的信念,献出了自己这么年轻的生命,他没有成家、没有子女,作为我们来说,也是他的后代,我们要学习他的精神,继承他的遗志,今天我们的小辈们也来了,让他们看一下我们有这样的英雄,不是说要当英雄,至少要爱国,身在中华,应该感到自豪,我们是这样教育子女孙辈的”。

近年来,闵行推出了一批红色经典剧目,如沉浸式互动剧《寻找第十二人》、沪剧《飞越七号桥》、剪纸影戏《奇袭沪闵路》、话剧《老街》等已相继登上舞台,本土题材、艺术表达,更好地传播了红色故事。巧合的是,颛桥镇原创话剧《老街》和此次马桥镇原创话剧《严同宇》都是童凌导演的作品,“我觉得我们闵行真的是有戏剧文化的土壤,很多剧社在闵行茁壮成长,戏剧真的是一个特别需要团队创作,需要多方支持关心,让大家能够在一起凝聚的这样一种艺术形式,而且老百姓也喜闻乐见,在闵行这样的一片沃土,我们创作的时候,就会觉得非常幸福,非常温暖”。

《老街》剧照

\ |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闵行正突出高质量文化发展、高品质文化生活、高水平文化供给,进一步提升文化自信,为上海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贡献力量。红色革命题材的文艺作品能够帮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当下、自强不息、奋勇向前。传扬红色经典,就是一种文化自信。

下一步,闵行区将以原创红色话剧《严同宇》首演为契机,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光荣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弘扬革命文化,赓续红色血脉,传播本土乡情,讲好本地故事,用守正创新的闵行实践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力量。

记者:何婷婷 糜俊豪

部分图片:马桥镇

编辑:何婷婷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