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江山美如画?14亿伟大而普通的《平凡英雄》点缀了她

电影《平凡英雄》将“救助救治新疆和田断臂男孩”真实事件搬上了大银幕,让很多观众为男孩的“我疼”热泪一把。第一次看的是电影的情节和情绪,第二次看会发现电影更多的细节。

在观影时,南方航空的功勋机长樊永进大赞黄晓明饰演的机长“说得非常专业”、“看得人热血沸腾”,一部电影到底做了那些准备工作才能得到这样的评价呢?

答案就是让所有的原型人物进入拍摄现场对演员进行一对一的动作、语气的指导,在片场黄晓明会观察原型机长汤辉忠走路的动作、在飞机推出和抵达时候应该说什么,他反复斟酌表演之后,导演还会再询问原型人物“这样是对的吗”,得到认可才会继续拍摄。

因为制作组知道大银幕是一个细节放大器细微的差距就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他们愿意一点一点磕细节,哪怕只是眼角眉梢,脚步手势的细微差距。

这样的工作方式,换来的是普通观众的喜爱和专业人士的认可。

不止是黄晓明饰演的机长角色进入到片场进行指导。亲历者医生黎立、乘务长赵燕都在现场指导冯绍峰、李冰冰的表演,这并不是困难的事情却是一件特别的事情。

在做演员方面,黄晓明李冰冰们是专业,但在做平凡岗位上的平凡英雄方面,机长、乘务长……他们是专业。所以,演员们虚心向平凡英雄们学习,在这部力求真实的电影里,我们看到了所有人为了还原事情的感动所做出的努力。这不仅是对亲历者的感谢,也是对普通人善良行为的彻底肯定。

在眼泪中我们感受到的不止有制作团队的真挚,还有“救助救治新疆和田断臂男孩”原型的天真和可爱。摄制组带着小演员到医院看望还在恢复期的断臂小男孩,两个小朋友在一起产生了非常可爱的化学反应。

可能第一次见面确实让小演员有一些不自在,平时“社牛”的小演员在原型男孩面前,变得有些社恐、拘谨。但这种“不自在”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担心:因为他知道在这个同龄人身上发生的事情,真的“感同身受”,所以比起蛋糕和玩乐他更想知道眼前这个男孩到底是什么感觉?是不是还是很疼?

也是因为小演员在电影里出色的表现,将观众带入了“生死营救”的沉浸式观影体验,他是这部电影的核心关注点,所有人都在围绕着他解决问题,所以他的痛必须是能给观众带来实感的,否则营救在观感上就是不成立的。

还好小演员的表演撑住了剧情,一句“我疼”,一句“妈妈”,快速让观众进入情境,让接下来的生死营救不但合理而且真实到让部分观众分不清到底是电影还是新闻。温暖与感动是对这部电影最多的评价,电影里有很多人为了帮助这个男孩不顾自己的利益,电影外的真实事件也是这样,每一个人没有犹豫配合每一步才成就了最终的结果。

不同岗位、不同年龄的人在那天晚上都秉承一种价值观“人的生命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我们看到:

在热闹的市场,人们停止做生意,给载着小男孩的车让路;

在拥挤的马路,骑警与总部联系,开出一条路让小男孩快速上救护车;

在飞机已经推出的航站楼,地勤联系机长,让已经推出的最后一班飞机重新回廊桥接男孩去乌鲁木齐;

在飞机上,已经满载的仓位需要让出来给小男孩,三个乘客站了起来。

我们为什么会感动,不是因为让路、开路、返回廊桥,是因为做这些事情的所有人都是普通人,是因为这些事情都是为一个普通人做的。有网友问“这是什么家庭的孩子有这个待遇”,另一个网友回答: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孩子。

以前看“英雄电影”主角只要一个,《平凡英雄》中的英雄是包括小男孩本人的所有人,他们的故事在电影之外还在延续。医生继续救死扶伤、机长仍旧披星戴月、乘务长温柔坚定、地勤、骑警……他们仍旧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做好平凡的一天,做平凡英雄。小男孩在经历过这次不幸中的万幸之后,在采访中也说自己长大以后想当医生,因为医生可以“救人胳膊”。

这是一件好事的影响力,是这部电影的影响力。是这件事情让我们本来就植根于心中的信念更加清晰了:生在这片土地,会有人困难之时伸出援手;生在这片土地,伸出援手的人不会被忘记;生在这片土地,这种集体的善意会传递,传承。

这样一部电影值得去电影院看,值得二刷。第一遍看故事,第二遍看细节看演员表演,感谢大银幕上的《平凡英雄》,也感谢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位平凡英雄。

想到大银幕上发生的也是现实中已经发生的,除了感动还有自豪,因为有这些中国式的平凡英雄的存在,我们的中国才会逐渐变得如此强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