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妈」姚晨,人设崩塌


大家好,我是窈窕妈妈。


姚晨又火了。


在新剧《摇滚狂花》中,姚晨饰演的中年女性彭莱,几近颠覆了传统妈妈形象。



她自私、叛逆、浪荡不羁、没责任心、骂人不消音、烟酒不离手......




消失12年回来后,对女儿「渣」出天际,最终却神奇的与女儿实现了和解。


不禁让人反思,为什么现实生活中,无数父母一心只为孩子好,孩子却不领情,而彭莱这样一个「渣妈」,却获得了女儿的认可与谅解。


一路追下来我发现,母女和解结局不是悬浮刻意的剧情需要,而是以尊重为底色的新一代养育理念的觉醒。



12年前,彭莱组建的狂花乐队在国内红极一时。




在那个满是男人玩摇滚的时代,她愣是凭借自己的才华,以及敢想敢做的性格让这个三人女子乐队出了圈儿。


生活条件变好了,女儿白天也出生了,她却意外发现老公出轨了自己最好的闺蜜——乐队贝斯手陈月。


彭莱没有挽留,没有质问,没有哭哭啼啼,而是选择给自己出口恶气,及时止损。


演唱会,她抄起吉他砸了小三的后脑勺,接着又和前夫离婚打官司,要回了一半房产。




之后,便把女儿留在国内,孤身去往美国追梦。整整12年,她从未回来看一看。




前夫去世后,她终于归来。谁成想,母女相隔多年的见面,到处充满火药味。




面对女儿的报复,她毫不退让,以牙还牙,又是堵锁眼,又是点房子,三番两次闹到派出所。




为了偷指纹卖房子,谎言接二连三,甚至不惜把女儿灌醉喝吐;




为了组建自己的乐队,大方挖走女儿乐队的优秀吉他手;




为了圆自己最后的舞台梦,竟然假装失忆,骗得女儿团团转......




就是这样一个渣妈,最后却消解了女儿对她12年不闻不问的恨、获得了女儿的认可。她到底有哪些可取之处?


切实解决问题,而不是传递焦虑


彭莱远走美国的12年,女儿带着母爱缺失的创伤,从幼儿走到了成年。


抚平创伤的前提是敢于看见、承认伤害,并将它以“向外攻击”的方式释放出来。


白天并没有隐藏自己对于彭莱出走多年,从未照顾关心自己的“恨”,所以她抵触、抗拒、愤怒、反击。


表面上,她不想承认眼前这个女人,是一位失职的母亲,其实是她对彭莱的理想形象仍抱有期待。


因此,当吉他手安哲问彭莱的身份时,白天的回答是:


“我妈早死了,当年让火车轧成八瓣了,她就是一个远房亲戚,脑子不太好,来北京看精神病的。”




可她的内心深处,依然渴望与现实的母亲重新建立链接。


白天是怎么做的呢——


“假怀孕”的方式,给彭莱制造亏欠感。


“彭莱不是怀我怀得早嘛,这也是走她老路的一部分,我气她的同时,还得让她愧疚,让她知道这么多年不在我身边什么后果。”




彭莱得知19岁的女儿“怀孕”后,并没有急于辱骂、指责,把自身的焦虑传递给对方。


而是冷静询问重要信息,比如,孩子的爸爸,上次月经的时间等等。




彭莱冷静克制,思来想去自己当初的经历,将心比心白天眼前的处境。


她明白,女儿虽然表现得乖张叛逆,此刻也一定充满了焦灼与不安。


要用自己的方式替女儿解决问题,而不是继续给她施加压力,徒增烦恼。


彭莱先是找到白天的绯闻男友安哲,暴揍一顿给女儿出气。




后又试探女儿的态度,得知她想留下孩子,也立刻表达了一致的立场:


“怀都怀了,当然是要生下来,男人就是个怀孕的媒介,孩子在你肚子里,你说了算。”




白天听到这句话,直接愣住了,她没想到彭莱愿意尊重自己的决定,也并没有利用母亲的权威压制自己。


后来,她自导自演了一出戏,哭着说男友跟自己分手了。


彭莱又一次承接住了女儿的无助,安慰她说做单亲妈妈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还提出休学一年的建议。


“多大点事啊,不就是晚一年毕业吗?”




有句话说,焦虑的父母,焦虑的孩子


多少家长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求助时,不仅无法做一个包容接纳的容器,还要将自己内心压抑已久的无能愤怒投射给孩子,甚至给他们贴上一个“坏孩子”标签。


投射是有能量的。


心理咨询师李雪说,如果父母坚持不懈地把负面担心与评判投射给孩子,就等于在给孩子创造一个负面的现实后果。


而彭莱一直在用积极的暗示,告诉白天:


别害怕,这件事真没你想得那么糟,任何事都是可以解决的。


当然,她也不是口头说说。


为了帮女儿切实分担、解决“养育”问题,她开始打零工,省吃俭用地攒钱,为将来孩子的出生做准备。


或许,支持19岁女儿生娃,刨除影视剧光环,放在现实里,并不是多么明智的选择。


但我们透过表象看本质,就可以发现,它其实代表的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挫折与纠结选择。


真正负责任的父母,会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角度,把帮助孩子解决困难放在第一位,而不是转移焦虑,忙中添乱,雪上加霜。


孩子情绪无助崩溃的时候,父母只有保持自身的稳定,孩子才能慢慢内化这种化解问题的方式,并从类似的体验中逐渐学会如何处理自己的焦虑。


虽然怀孕是一场骗局,但彭莱“淡定镇静、人狠话不多”的处理方式,却给了白天向前一步的勇气,两人也在无形中增加了信任感。


这也为后来白天遇到性骚扰,向彭莱求助打下了基础。




因为她切实感受到,彭莱虽然嘴毒,但却是真心实意愿意帮她解决问题的。


默默付出,不道德绑架


其实,彭莱想要快速修复和女儿的关系,本不需要那么复杂的过程。


她只需让白天知道,自己对她的关心,从未停止过。


这也是白天一直纠结的点,她不明白为什么妈妈可以离家12年,对自己不闻不问,她到底爱不爱自己?


可彭莱没有这么做,而是把话都咽进了肚子里。


当初,前夫白泽奇,也就是白天的爸爸,出轨乐队的贝斯手陈月。


两人上午刚离婚,渣男和小三下午便手拉手领了证,而她却在这个节骨眼接到了美国唱片公司的邀请。


为了给白天多一份保障,彭莱选择和前夫撕破脸,打官司要回了一半房产。




她也很想和白天生活在一起,但她也不得不为自己和女儿的未来拼一把。


于是只身一人前往美国,无奈音乐风格不被大众接受,输得一败涂地。债主怕她跑路,直接扣了她的护照。


最失意的时候,她甚至用吉他弦结束了生命,虽然被救了回来,手腕上依然残留着肉眼可见的伤痕。




所有的困苦,她从未对女儿提过只字片语。


这也导致白天一直以为她在美国开豪车,住别墅,过着人上人的生活。


而一切的一切,最终只化成了彭莱口中如此随意的轻描淡写。


“我要真过这么好,还能不把你接过去么”。




仅此而已。


并不想用自己的选择,道德绑架女儿。


什么“我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之前如果不是因为你”等等自我感动式发言,在彭莱的价值观里并不存在。


她当然自知亏欠女儿。


她并不想用给白天制造负罪感的方式,来实现心理,或是两人关系上的某种平衡。


她更不希望白天觉得自己是个累赘,是个不幸的孩子。


因此,她对女儿的好总是“偷偷的”,不表露声色的。


哪怕是即将要做脑瘤手术,也许永远无法醒来的前提下,她也没有把这12年来的关心吐露给女儿。


直到彭莱昏迷不醒,白天才在手机里发现妈妈和大崔的通讯:


“大崔,我给白天买的鞋还没收到吗?这国际快递可真够不靠谱的。”

“考不好没关系,估计白天是遗传了我,她喜欢音乐就行。”

“毕业典礼拍照的时候,你记得给我留个空啊。”




白天找到大崔求证才知道,原来看似被遗忘的那些年,彭莱一直把她放在心上。


“彭莱的确让我代替她为你做了不少事儿。”




白天也很疑惑,为什么彭莱回国以后,不亲口告诉她这些。


最后一集,彭莱在梦里给了观众一个答案:她是怕付出了爱之后,自己会受到伤害,她害怕女儿根本不需要自己。


除此之外,我还想补充一点。


其实彭莱的另一个目的是:她希望女儿可以活得“自私”一点。


她宁愿白天恨自己,也不愿用自我意志,或是所谓的母爱,去掌控和改变女儿的人生。


之前看到一句话:


这是我们自己对人生的选择,而不是为了孩子怎么怎么,更不是因为孩子不得不如何如何。


很多事情,如果完全避而不谈,的确容易给关系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堂而皇之地绑架孩子,也早已背离了爱的初衷。


至少,在彭莱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母亲,在尽可能维护女儿尊严与独立性的坚持。


尊重孩子的梦想与坚持,彼此平等独立


有句话说,父母对孩子真正的接纳,就是让他成为想成为的人。


前提是,尊重孩子的梦想兴趣,不把想法强加给孩子,不让孩子变成自己的头脑中的样子。


狂花乐队,三个妈。


鼓手许多,坚决反对儿子李彬彬玩鼓,尽管他学习不好,架子鼓天赋极高,可她依然强迫儿子疯狂学雅思,打算送他出国留学;




贝斯手陈月,虽然是白天的“小妈”,得知她要玩乐队,直接拉下脸来,不断地劝告白天只有好好学习,才有出人头地的可能。




只有彭莱没有干涉,并且尊重白天,支持她走音乐这条路。




当然,这三位狂妈都是过来人,大家心里都清楚,这行水有多深,想要“混出圈儿”有多难。


彭莱依旧支持白天做自己想做的事,让她发出属于自己的光。


放手让孩子追寻自己想要的人生,对很多父母来说绝非易事。


因为我们总是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强行灌输给孩子,套用在孩子的人生轨迹上。


美其名曰“担心孩子重走自己当年的老路”,却忽略无视他们的心声,剪短他们的羽翼,限制了孩子许多人生的可能。


当然,对于彭莱来说,尊重不等于让位,更不是牺牲般的成全。


在音乐上,她将自己与白天,视为拥有共同梦想,关系平等且相互独立的人。


她们俩,可谓一个是摇滚老炮,一个是新生代,而且风格也大相径庭。




但彭莱从未仗着自己的才华实力,对白天的音乐作品指手画脚。


彭莱的乐队缺优秀吉他手,她直接把白天乐队的安哲挖了过来。


面对女儿的质问,她毫不掩饰:


“这圈儿本来就是乐手八百人,乐队一千个,乐手在不同乐队之间来回跑是常规操作。”




超乐比赛,狂花和白天乐队一起冲进海选。一对一pk,彭莱不留情面挑选了白天乐队。




白天很失望,她觉得彭莱是为了稳赢,把自己当成了炮灰。


我倒是认为,这反而是彭莱尊重女儿的表现。


首先,梦想面前人人平等,她不想因为女儿而牺牲自己的追求。


其次,她的这种“不退让”恰恰是对女儿实力的认可。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让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之前看到一个网友评论:


“妈妈总说为我错过了事业晋升,为我牺牲了太多时间,我根本无法摆脱这种情感亏欠带来的压力。”


亲子关系的不平等,往往是来自于自我牺牲,尤其是那种不情不愿,不得不做的捆绑式牺牲。


现实中,太多父母喜欢用这样的方式,将自己置于关系的高位,俯视孩子。


孩子却在其中渐渐失去了自我认可的能力。


彭莱不一样。


她把女儿当成独立自主的成年人。


她觉得,母女二人不分高下,彼此都有权利通过自身努力成就自己的梦想,无所谓让与不让。


因此,她们的关系里没有牺牲,也就不存在亏欠。


或许在很多人眼里,彭莱这样的母亲,可能连称职二字都沾不上边。


“怎么能和孩子争夺机会呢?难道不应该一切为了孩子着想吗?”


已经全然忘却自己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是一条鲜活有力的生命,也有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可能。


妈妈的身份,不应该成为自我放弃的借口,更不应该成为阻碍自己绽放光彩的黑色幕布。


这一点,彭莱做到了。





“她身上还是有挺多闪光点的,而且那些闪光点,大多数妈妈身上都没有,我孩子将来长大也能这么评价我,我就知足了。”




白天的独白,是对彭莱这个褪下绝对正确光环的另类狂妈,发自内心的接纳与认可。




而这也间接说明了,也许,当妈和做自己,并不冲突。


妈妈的样子可以有很多种,爱孩子的途径并不是唯一。


妈妈可以没有光环,也大可不必牺牲自己幸福全家人。


只有无愧疚感的关系,才能获得真正的看见与自由。


欢迎转发文章,最后,我想用彭莱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摇滚不需要被定义,定义就是摇滚要打破的东西。




“母亲”的角色亦然。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