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禁的“反战片”,被Netflix又给拍了出来,刺激

#头条群星9月榜#

这绝对算最棒的一部“反战题材”电影。



拍摄《敦刻尔克》《1917》等经典的编剧,都表示灵感来自于它。


曾经在首次上映时,就在第三次奥斯卡颁奖礼上,拿到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两项大奖。不过,因为题材问题被欧洲列为禁片,希特勒更是下令焚毁了很多相关资料。以至于,直到多年后的今天,电影又再次被搬上了荧幕。



它就是《西线无战事》。



作为一部以“反战”为主题的电影,作品改编自德国作家埃里希·玛丽亚·雷马克描绘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同名小说。同时,这本书也被称为“古今欧洲书籍的最大成就”的代表作。


故事也是以作者18岁参加一战的真实故事,描写而成。



很多都是真实发生的故事。


这部作品先后被三次拍摄,第一次是1930年,结果刚上映,备受好评的背后,也受到了很大的争议。被封杀26年,直到1956年,才真正的被解禁。第二个则是1979年,美国导演德尔伯特·曼拍摄的同名电影。第三部则是如今网飞拍摄的作品。



几经翻拍,作品还是一如既往地备受好评。


每一部的豆瓣评分都在8分以上。


时刻多年,每次看到电影上映,德国老兵都是梗咽泪目。



《西线无战事》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故事的内容很简单。


主角保罗是一个年轻的学生,在一次偶然中被老师沙文鼓励下,参军了。他私底下瞒着父母,和当时很多年轻人一样,对于战争有着狂热的向往。毕竟,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只有上战场才能够证明一个真正的英雄。



于是,跟随着一群年轻人就这样上了战场。


气质高昂,兴高采烈。


结果,到了战场才发现,和自己想象的世界,完全不一样。


处处充满了死气沉沉,不时有炮火轰鸣。



甚至,空气中还有着一股股血腥味。


影片中有一幕,保罗正在战壕里举枪扫射,结果下一秒一个坦克呼啸而过。那种压迫感,窒息感,时时刻刻不在透露着一种紧张的氛围。亲眼看着战友被碾压,那种视觉刺激,让人后背发凉。


《西线无战事》被众多人关注,很大程度上它是真实的。



不同于一般的战争小说,它更像是一座真实的纪念碑,即便过去了几十年,通过这部作品,依旧能够感受到战争所带来的恐怖。


整部小说,记录的是作者从一个战争的狂热分子,在经历了战争的毒打后,最终如梦初醒的过程。对于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巨大战争,它带给人的心理冲击无疑是巨大的。不仅造成了1000多万的士兵死亡,更造成了600万平民的去世。



光从数字上,就能够感受到一种来自绞肉机般的屠杀。


在1930版中有这样一幕,一个士兵因为畏惧向前冲,躲在战壕里。主角保罗让他向前,依旧不为所动。直到上司来到他的面前,结果仿佛变了一个人一样。不仅两眼放光,而且像打了鸡血一样,冲了上去。



尽管这个镜头比较模糊,但背后却有着某种隐喻。


“上司”在这里代表了,人们盲目信任的力量。造成了战争中疯狂的一切。当坐在一起讨论,谁挑起了战争时?


每个人的回答都不一样。似乎在他们眼中,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对错。



纵观整个故事,从保罗刚开始对于战争的幻想,对于成为英雄的向往。


到走上战场,看破骗局,心灰意冷。


再到回家探亲,心灰意冷,物是人非,最终梦想破灭。



其中当保罗走进学校时,依旧能够看到在煽动学生走上战场的教授。和当年的自己一样,眼睛里闪烁着向往。对此,保罗提出疑问:


已经有上百万人在那里为国捐躯,可换来了什么?


是啊,换来了什么?



在这样一个被编织的巨大谎言中,每一个人都蒙蔽在一种疯狂。对于一个没有亲身经历的人,是很难理解其中的真相。恰恰正是电影中所折射的这种真实,让不少人都觉得现实非常的荒唐。



《西线无战事》的结局,保罗倒在了停战前的一刻钟。


其实,在他走上战场的那一刻,就注定了结局。刚开始参军时有一幕,保罗领到参军的衣服时,才发现领错了。傻乎乎地向军官表示:这是别人的。



下一秒,军官就随手把标签撕了,并且表示那个家伙可能穿不上了。随着镜头来到桌子底下,原来已经撕下了不少这样的标签。这些衣服都是从很多尸体的身上扒下来,然后再重新穿在身上。


很多没有看过《西线无战事》的影迷,都会被影片中的故事深深震撼到。


从战壕中挖出的手,腿,骨头,甚至头盔。



这就是战争的冰山一角。


影片中保罗躲在弹坑中时,突然一个人落入了弹坑。本能的他用刀捅向那个人,结果才发现这个人已经奄奄一息。尽管尝试着给他包扎伤口,让他喝水。最终也死在了他的面前。


当看到他的照片时,才知道面前的人是一个印刷工。


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过着平凡的生活。


结果因为战争,他被迫来到了这里。



从电影中,能够时时刻刻感受到,在面对战争时,人早已失去了以往的人性,只有疯狂厮杀和活命的野兽。


《西线无战事》它足够的深刻,就是将一个学生如何成为一个战争机器,真实地呈现在了观众面前。也许,如果没有战争,还能够幸福地生活在学校的课堂里。显然,这才是反战作品真正的意义。



《西线无战事》留给人们的反思,不论是哪个年代,依旧在唤醒人们深处的良知。


正如电影《地雷区》中,一个停战的战壕上。一个丹麦军人问德国男孩,回家以后要做什么?


男孩的眼神中流露着一丝的成熟,表示自己要去做建筑工人。



这样诙谐的一幕,将战争的意义贬得一文不值。


透过《西线无战事》能够感受到,战争更像是一个失控的权力。从上到下,都流露着一场血腥的味道。它更像是一场坠入深渊的人性,军火商人谈着一笔笔订单,政客不断搅动着整个时局,很多年轻人拿起了刺刀,走向了战场。


《西线无战事》中所刻画的故事,足够的深刻,冷酷,让人心惊。



尽管没有太多绚丽的篇幅,依旧能够感受到那样一种对于战争的撕心裂肺和绝望。无疑,它将这一切赤裸裸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对于这样的作品,我想每一个观众都不应该错过。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