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峰电影空间中,新派武侠的风格京剧武打的再现

徐浩峰电影被誉为是承接胡金铨电影风格的新一代类型武侠电影,不论是硬派武打的呈现还是对空间、类型元素的运用,都延续与革新着新派武侠电影老一派的传统。

新派武侠电影的历史进程从“初创”阶段、“形成”阶段、“动荡”、“分流”阶段、“复兴”阶段到“繁荣”阶段、“汇聚”阶段发展至今。

新派武侠电影的产出从90年代的高峰时期,家喻户晓的香港武侠片:徐克的《黄飞鸿》系列、《笑傲江湖》、《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东邪西毒》、《东方不败》等,邵氏武侠、金庸古龙最怕改编被奉为经典。

新世纪的新派武侠电影,其中将成龙主演的《龙旋风》、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张艺谋导演的《英雄》、徐克导演的《蜀山传》、何平导演的《天地英雄》作为这个历史时期备受人们关注的划时代作品。

随着经济与媒介时代的发展,新派武侠逐渐以电影艺术表达其蕴含的意识形态与思想观念,注重叙事技巧,题材广泛,盛行一时。

新派武侠电影从二十世纪90年代初期渐渐开始了两岸三地武侠电影合作的新格局,二十一世纪发展以来,大陆新派武侠电影的创作势头迅猛,新派武侠电影也开始走向全球化与国际化的新世纪发展趋势。

而新世纪后的新派武侠电影前十年(2000-2010)与再十年(2011-2020),从《卧虎藏龙》、《十面埋伏》、《蜀山传》、《天地英雄》到《龙门飞甲》、《剑雨》、《倭寇的踪迹》、《投名状》、《四大名捕》系列、《绣春刀》系列、《霍元甲》题材系列、《叶问》题材系列等。

新派武侠电影又逢与互联网时代发展的碰撞,商业市场需求与消费主义盛行,新媒体时代的新派武侠渗透到了更多领域,但同时被消费主义与大众娱乐化渐渐影响甚至主导。

“再十年”的后期至今,新派武侠电影的发展呈现明显颓势。少量具有代表性的武侠电影作品能够站在国际舞台上交流,而徐浩峰电影的创作在新世纪后又掀起一波轰动,不仅是因为他使新世纪后的中国的武侠。

严格意义上说是“武林”概念再次走进国际社会中,同时也推动了国内武侠题材的类型突破,成为大陆武侠范畴中较为突出且具有研究价值的艺术作品。

在承接与突破传统武侠观念与武打风格的过程中,徐浩峰述及港式武打的渊源与自身电影武打的差异,徐浩峰电影更像是“对港式武打的叛逆”,港式的诗意与徐氏的写实不同。

港台武侠电影中老一辈人对京剧的素养,对中国文化的执着深深体现在电影创作的思维中,并非看了他们的电影成果就能够模仿出来的,故而徐浩峰开始将“文戏武唱”运用在其电影中开始了对武林纪实的商业发展。

回看徐浩峰电影中的武打风格,不得不提到香港武侠初创时期的“北派”、《火烧红莲寺》与胡金铨这三个关键词。

香港武侠片的初创时期,武术执导和龙虎武师多来自上海。广东以北,香港都称之为北方,因此他们被习惯地称之为“北派”。

1950年以前,香港武侠片沿袭了神怪武侠的偏向风格,武打设计具有戏曲舞台化,后来武侠片的盛行促使岭南武术界参与到创作中逐渐形成了“南派”动作风格,在这之后的新派武侠的发展当中,南北相互融合,京剧的内蕴在武侠电影中成为了创作思维的关键点。

张彻导演曾论《火烧红莲寺》是中国电影的里程碑,不仅催生了龙虎武师行业,更是在动作设计上受到海派京剧主导,是武侠电影舞台风格的初始。

起初武侠电影的武打动作设计直接来源于戏曲,武侠类型与戏剧的融合更是逐渐形成主流,武术的跨媒介发展与京剧戏曲在武侠电影中参与融合主导与促进了武侠类型电影的历史大走向,而在此中《火烧红莲寺》的价值与意义重大。

胡金铨导演几乎每部武侠电影都将京剧戏曲融入其中,大众常常以开山之作《大醉侠》与《龙门客栈》等论辩分析。

胡金铨电影对京剧元素的运用多在人物脸谱化设计、以客栈为戏剧舞台化的场景设计与京剧武打鼓点节奏地运用这三个主要方面上。

如同京剧中“生旦净末丑”脸谱代表性格与人物印象一般,扁平型角色展示了人物特点与剪辑叙事。

客栈是胡金铨最有特点与戏曲风格的空间,在武侠电影的场景设计中堪称标准,像京剧短打武生剧目《三岔口》那样,两位演员在空荡荡的舞台上围着作为支点的方桌互相比划,这种一招一式的套路化设计再加上衍员戏剧化风格的唱念做打,组构成了客栈电影的形态。

人物出场与打斗时的急促鼓点,也是模仿京剧中兵器相接的音效一般,武生的武打元素都在“影”与“戏”中融合。

胡金铨不仅使全世界看到了一个属于中国的武侠世界,更为中国武侠电影的发展指出一条明路,传统文化的承袭、竹林打斗的设计、武打节奏的戏剧融合与电影意境的银幕呈现,都为后来人提供灵感,可以说,接触到“武侠”就一定知道胡金铨。

徐浩峰的生平与学习经历,对武侠的思考与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启发。在徐浩峰创作执导的电影中,同样也承袭着传统京剧思维的惯性与“外衣”。人物上,裘冬月的大胡子、郗佬带给观者黑脸的印象、月牙红的名伶身份更是不用说了。

武打场景的设计上,梁痕录与裘冬月对决的院墙屋檐下,平整对称,古朴写实的舞台化场地与传统京剧戏台相仿,在《师父》中更是在林希文的新武馆内,设置了类似戏剧看台的场景。

在武打设计与鼓点节奏上,徐浩峰的硬派慢打讲究一招一式,如同早些年代的《空山灵雨》、《醉拳》、《大醉侠》等等许多传统经典武侠电影的武打形式一样,武术技巧与武打鼓点结合,戏曲舞台上的兵器械斗、步下对打,且武打动作的设计符合剧情的需要来推导安排。

京剧武打的再现与戏曲元素有价值的运用是作为武侠电影的精彩关键与承袭,徐浩峰个人风格电影也使得传统文化在武侠类型中不断传承与革新。#头条群星9月榜#

谢谢观赏,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