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口碑犯罪片!段奕宏舍命追凶,凶手到底是谁?

#头条创作挑战赛#

· 第30届东京国际电影艺术节最佳艺术贡献奖

· 段奕宏凭借此片拿了东京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

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躲在被子里抵抗南方冬天的湿冷,手里抱着热水袋。可是心情却并没有随着水袋的温度而有一丝丝的上升,电影灰暗的色调和一直不停的大雨不断刺痛着我的心。

在我眼里,这是一部年代感很强、具有中国时代特色的“犯罪文艺片”,很多人在纠结“凶手到底是谁?”其实,在影片最后,凶手是谁,已经不重要了,它所要表达的是人内心的执念,执念越深,越容易走入深渊,从此一去不复返。

年代

故事开始于1997年,香港回归,那个年代的人们普遍认为香港是个富庶之地,于是就有了燕子心心念念地想去香港。故事结束于2008年,北京奥运、汶川地震、湖南雪灾,电影结尾,点出了故事的发生地湖南。这跨越了新世纪的十年,在更多八零后的心中,可能印象更多的是张国荣自杀事件,而我们的父辈,却经历了人生中的大动荡——下岗。

影片中,铁门隔开了两个世界,没有被点名的人群,被剥夺了工作。在他们眼里,这不仅仅是工作,更是一家老小的命,影片中是扩大化的下岗潮,却也是那个年代在中国体制改革下常见的景象。“雪”不仅仅是自然灾害,也是那个年代下每个人所面临的风潮,代表了受到体制改革冲击的人们内心的恐慌。

主角

“你叫什么?”

“余国伟。余下的余,国家的国,伟岸的伟。”

“姓什么?”

“余,多余的余。”

电影开端的这段对话让我印象颇深。开篇倒叙,我们看到了一个刚刚从监狱释放的余国伟,他是这部电影的主人公,也是那个年代下最悲哀的小人物。

作为钢铁厂保卫科的“神探”,他总是积极地去命案现场帮忙,他不断地用着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去探索案件的真相,因为,他认为案子破了、抓到凶手,他就能进警局工作了,这是他的梦想。

他在案发现场找到了一串钥匙,却并未告知警方,私自刊登失物招领,引蛇出洞。于是,我们看到了那个“丢鞋凶手”。最后,余“神探”抓到了一只鞋,自己的徒弟却因躺在泥潭中没有及时送医而死掉了,他的警察梦害死了自己的徒弟,原来,“梦想”也是会杀人的。

徒弟临死前,哭着向师傅承认错误,哭着说自己后悔。我却觉得这是徒弟对自己盲目崇拜、盲目信任师傅后悔。“神探”这两个字正是对他这个做师傅的讽刺,厂内偷盗三次才抓到,自己的徒弟也参与其中,更是从另一方面证明了他的“眼拙”。

还有一点,很多人在讨论余国伟获得劳模这件事情的真假。我觉得这更像是余国伟的一种自我催眠,在他领奖的舞台上散落的雪花状物体,正是一种讽刺,这一切只是他自己的幻想,而影片结尾片段看门大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这是一个执念太强的人,伤人伤己。

燕子

作为影片的女主角,燕子是悲剧的。余国伟为她租下理发店,让她漂泊孤苦的心找到了一丝慰藉,以为这辈子终于有所依靠,到头来,却是一场骗局。余国伟利用她,打算再次引蛇出洞,当燕子得知这残酷的真相,受到刺激跳桥自杀,“梦想”再次杀了人。燕子死后,余国伟难逃内心的不安,将疑似凶手打了半死,最终自己也锒铛入狱。

有人说,余国伟到底有没有爱过燕子?我想,是有的,只不过这种爱抵不过想进警局的梦想,抵不过内心深深的执念,这种执念早已将余国伟变成了一个不正常的人了。

张队

我一直觉得这是一个藏得很深的人。

是他用简单的“胡闹”两个字将余国伟引到了自己的办公室,让他看到了办公室墙壁上的案件进程和细致入微的线索;是他坚定地说出“一个自行车就可以运走尸体”,所以余国伟带着徒弟骑自行车重返案件现场;是他告诉余国伟凶手很可能在这里寻觅受害人;也是他在余国伟将疑凶打致半死时假意安慰。

影片的最后,也是张队在自己病的不识人的情况下,全身而退,用一封信将凶手指控给了一个无家无身份的死尸,这里的证据实在少的可怜!也许,这也正是影片所深深隐藏的,凶手是谁不重要,生活很残忍,每个人都有着自己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用意与目的,并不是所有的真相都会大白,过深的执念只会越陷越深。

生活很残忍,我们该如何继续下去呢?

希望生活如电影最后一场突至的暴雪,将过往掩埋,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大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