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坚:因为太过任性,演技被严重低估,至今仍是国家三级演员

热播剧《谢谢你医生》集齐了众多顶级戏骨,饰演院长江仲景的张志坚就是其中一个。

自从62岁,他凭借着《人民的名义》里的高育良角荣获了白玉兰奖最佳男配角之后,肉眼可见的,他的资源才开始变多。

如今67岁的他,依旧活跃在各个戏里,俨然成为了黄金配角。

张志坚的戏,大概可以划分为高育良之前和高育良之后。

《冰雨火》里的陈立文,《底线》里的张伟民,《奇迹》里的赵振昌,《少林问道》里的山明德,《九州缥缈录》里的雷碧城,《王牌部队》里的顾衡,《光芒》里的金生火,《鹤唳华亭》里的李柏舟……

高育良之后的角色虽戏份少,但依旧能让人印象深刻。

高育良之前的角色则是有不少的沧海遗珠。

《大明王朝1566》里蛮横霸道的小阁老严世蕃

《人间正道是沧桑》里睿智狡猾的董建昌

《大清盐商》里坚毅果敢的阿克占

《血色湘西》里护崽心切的麻大拐

《孔子春秋》里斗鸡投壶好摄政的孙意如……

张志坚的演技的确大大地被大众忽略了许多年。

在《人民的名义》成为现象级的大爆剧,达康书记成为大街小巷热议的焦点时,儒雅狠厉深沉的高育良反而被忽略了。

不过,退一万步讲,这个角色确实让他在62岁那年尝到了一夜成名的滋味。

不然,以他佛性又难搞、让人不敢恭维的性子,实在是难以出头。

拍完一部戏后,导演跟他说:

“下一部你就得演武打戏了,你要不练的话就演不了。”

一般人巴不得连连称是,他却好,甩了一句话:

“那我就辞了不演。”

这般任性,对于了解张志坚的人来说,实在太过于常见。

别人在这个年纪早晋升为国家一级演员了,而就任于江苏人艺的他就因此一直保持着“国家三级演员”的职称。

20岁就开始演戏,张志坚直到50岁才“正式出道”。

这三十多年来一直在进行话剧表演,从未涉及到演艺圈。

为什么他能这么任性呢?

因为张志坚不缺钱:

“我演戏就是为了玩儿,高育良的红如果让我觉得演戏不好玩了,我会恨他。”

这种游离于世俗之外的坦荡实在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他的确理想主义,从小时候就开始。

标准的红二代,生活无忧。

即使后来因为局势的动荡被迫下放到农村干农活,他也能随遇而安:

“我们那代人就是这么过来的,农村生活充满新鲜感,单纯而快乐。

那个年代的理想主义和浪漫的确与现在不一样,曾经的他一直心心念念想演的就是书生。

满腹经纶,饱读诗书,儒雅斯文。

年轻的时候的文艺情怀,促使他走上了表演的道路,但也让他划水了近三十年。

考上剧团的他,也是在跑龙套,演一些边边角角的角色,毕竟得论资排辈。

这个年代的体制内尚且如此,更何况当时了。

当时他的抱负是,一年能拍一部电视剧,最理想的还能拍一部电影。

一直以来,张志坚挑戏都十分严苛。

剧本好、角色好、团队好,缺一不可,一般的就不接,不喜欢的也不接。

很少挑现代戏,不喜欢婆婆妈妈的,不喜欢家长里短的。

那可供选择的角色就少之又少。

前半生,他平均大概一年也就一部戏,甚至有时一整年都不接戏。

“干嘛把自己弄得很累。”

这是他的托辞。

还不是好角色实在太少。

非黑即白的角色他不屑一顾,他偏爱内心复杂的、能展现人性,不希望观众能一眼看透的角色。

这是他的乐趣。

在南京蹉跎了好多年,40岁的时候,他又任性地北上了北京。

都说夫唱妇随,张志坚却是“妻唱夫随”

妻子转业上北京,他二话不说立马跟着。

对剧本诸多挑剔的张志坚,在媳妇面前也是妥妥的妻管严

离开了舒适区的他过了一段大龄北漂的日子。

没有固定收入,住地下室,到处找活儿干,虽然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但也是举步维艰。

但即使这样了,他对角色依旧很是吹毛求疵。

如果一个功成名就的老演员这样做无可厚非,但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的张志坚着实显得有些“眼高手低”。

维持自己内心的“狂傲”也很不容易。

演员这个职业实在浮躁,都说要耐得住寂寞,但知易行难,又谈何容易。

在他死磕的这段时间里,还好有媳妇的理解。

她常常跟他说的一句话就是:

“做人啊,就保持平常心就好。”

就这么等着,他得到了出演《大明王朝1566》里的小阁老的机会。

聪明绝顶、嚣张跋扈,十分有魅力。

不紧不慢的,张志坚一直保持着他的节奏。

在他看来,演员不能快,快了就完了。

对小鲜肉、流量演员之流,他用四个字评价:

“昙花一现”。

演员最终拼的是脑子,是思想,不是流量。

在一场采访里,他对这种胡闹的行为大批特批:

“那些小鲜肉被市场捧得晕头转向,商演一个接一个,有时间看书吗?”

一些周围的工作人员总会跟他说,这个非常火,那个非常大牌,每每听到的张志坚暴脾气就上来了:

“我没问你火不火!我问你他拍过什么!”

他十分讨厌宣传,形容其为“很恶心的事情”,甚至明令禁止工作室“一篇通稿都不许发”。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很多东西他都不能理解。

为什么很多年轻演员连作品都没有就开始宣传?

为什么有些小鲜肉不认真琢磨演技,反而想着去怎么做营销?

为什么很多戏要拍三四个月,作为主角的小鲜肉因为得赶另一个组就只来20天?

他也良苦用心地劝过一些事业刚起步却沉迷于“积攒社会经验”的年轻演员:

“别总想着弄这些,有时间去看书、健身,别没戏就窝在房间打牌。”

有城府不是一件坏事,一个人太单纯,确实无法在社会上生存。

但是对于表演来说,满肚子的城府反而失了真诚,也就失去了角色立住的根本。

张志坚苦就苦在没有城府,但幸也幸在没有城府。

急性子,爱憎分明,暴脾气,说话直接容易得罪人。

有一次记者问他:

“剧组有什么趣事?”

这直接就触到了他的雷区。

他十分讨厌类似的俗套的问题,直接回击:

“剧组没有趣事!拍摄很辛苦,这个行当,不花时间劳作,你凭什么出名?”

对于“国家三级演员”这个称谓,他的回应是:

“没有变化,也不可能再有变化。国家几级演员跟演技有关系吗?”

张志坚要的不是名和利,要的是角色,要的是表演。

所以看到“高育良”这个角色,作为演员的本能让他毅然选择了。

张志坚可以演“李达康”的,但他偏要“高育良”。

原因是:

不好演,难度大,挑战大。

在他的演绎下,高育良多了许多耐人寻味的东西。

风度翩翩、老谋深算到浑身戾气、虚伪腹黑,理想又世俗、多情又薄幸、浪漫又世俗、真诚又虚伪,割裂又统一。

实在让人拍手叫绝。

他说他演高育良最大的难度在于“生活中没有做过县委书记”

由此可见他实在下了功夫,实在是功力深厚。

不然也不会让张志坚一举成名,粉丝数从几千飙到几万。

但是虽说有了名气,张志坚依旧保持着自己缓慢的步伐。

一向以来的他都是以角色示人。

不拍戏的时候就健身、看书、看话剧、看影片,不然就是陪老婆逛街。

张志坚不是一个擅长甜言蜜语的人,也不懂得制造浪漫。

但是他听话。

早请示晚汇报,家里的“行政大权”上交妻子。

老婆生气了,默认:

“那就肯定是我错了。”

还得说好话哄着。

无论拍戏还是不拍戏,他们都如胶似漆,形影不离。

丈夫听话,妻子也很理解。

“她喜欢我塑造的角色,她特别喜欢我演戏。”

女人喜欢被哄,男人喜欢被崇拜。

这样的婚姻怎么能不好。

67岁了,和伴侣恩爱如初,能演上自己爱的角色,实在幸福。

在健身房健身,他坚持了40年。


对于自己的年龄,张志坚很随性。

在他看来,演员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饰演不同的角色,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怎么说呢,也许张志坚的佛系和理想主义反而是保护伞。

不然他的任性,他的耿直,他的难搞,早晚被有心人士所夸大其词。

希望像这样对表演抱有虔诚心态的老戏骨有朝一日能拥有稳固的市场吧。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