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代人一言不合就离婚?

2022年已经进入倒计时,今年的离婚大瓜从年初到年尾就没有断过。从年初的黄晓明和杨颖(Angelababy),当年的世纪婚礼让多少人现在还记得羡慕;到情人节的时候吴倩和张雨剑官宣离婚;到后来的恩恩爱爱的董子健和孙怡也走向各自安好;再到前两日满城风雨的汪小菲和大S以及最近最近的张嘉倪买超被曝出的男方出轨女大学生等等,这还是被爆出来的明星们中关注度较高的,更别说身边的人了,谁身边没有几对离婚的朋友呢?这个比例再放到全国每年的离婚率中又是微不足道了。但是我们可以看出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不把结婚当回事儿”了。

抛开古代封建社会的三妻四妾不谈,因为那个时候的婚姻观实在没有参考价值。古代的三妻四妾也是豪门富贵大家族,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放到古代也还是个平民百姓,那普通老百姓也是一夫一妻的,当时的普通人家在沉重的赋税下能够维持生活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哪还有多余的钱去养老婆呢?

放在近几十年,新中国成立后,就说我们家里的老一辈,那时候东西坏了会想着修一修,衣服破了会想着补一补,在我们的记忆里肯定有这样一句顺口溜“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同样婚姻也是一样,吵架了你退一步我让一步,互相包容,家还是那个家,从结婚到死亡,相伴在身边的始终是那个人。

还记得有首歌是这样唱的“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是啊,那时候的爱情是含蓄的,是坚忍的,同样也是轰轰烈烈的。有很多因战乱分隔两地的夫妻,在和平年代通过各种方式竭尽所能的找寻从前的家人。那时候的婚姻观是相濡以沫,相伴一生。

有数据表明,我国的结婚率和结婚人数从2013年开始逐年下降,同时初婚年龄大幅推迟。可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的传统观念在冲击下,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现在的结婚好像儿戏。十七八岁的孩子偷食禁果,于是在不恰当的时间离开了学校,走进了婚姻,等真正到了法定结婚年龄,婚姻早已在生活的磨灭中淡如水。此时,不负责任的双方拍拍屁股一拍两散;或者双方继续耗着,结果还是会有后来的吵架、酗酒、家暴等等,最终还是会走向离婚。

大家还记得曾参加变形记的韩安冉吗?我最近又刷到她又又又结婚了!还有网友调侃:她初婚的时候我在上学,她离婚了我在上学,她二婚我在上学,她又离了我还在上学,她又结婚了我还在上学。

还有一种情况,当时在恰当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走向了婚姻的殿堂,豪华的婚礼现场,感人的结婚誓言都让人一一在目。但是共同生活了几年之后,也还是会以性格不合为借口,红本本换绿本本。

在我看来,我不是反对离婚,不合适的婚姻当然要趁早解开,人生短短几十载,陪在你身边的伴侣才是到最后称之为“老伴儿”的人。但是我们是不是应该对婚姻有一个应有的敬畏感?慎重考虑之后决定双方确信是要陪伴自己一生的人再开始新的阶段,同时双方在这段婚姻中是处于平等的位置,不要结婚前是“我养你啊”结婚后是“我养着你啊”。结婚是两个人结合组成一个新的小家,家不是一个人的家,如果不富裕那就双方一起努力,如果稍有富足那就更加努力给孩子一个更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吵架时,各自想想自己身上的错误,不要说自己没错,气头上的话总是比平常更伤人心。一个好的婚姻靠的是双方共同的努力。

为什么现代的年轻人对婚姻观如此冷淡?我想一方面是家庭的氛围,也就是父母的婚姻对他(她)的影响,我有一个朋友,她就是因为父母的婚姻不幸福,导致她也不敢打开自己对婚姻的期待。另一方面,就是教育的普及,让我们认识到了除了爱情以外的更多世界,祖国的山山水水、科研世界、经济独立等都让我们不那么渴望爱情了。同时,开放的观念让年轻人有了更多的想法,不会再把自己绑在另一个人身上,拜拜就拜拜,下一个更乖。

不,或者说我们渴望爱情,但是我们渴望的是过去的那种相濡以沫,从一而终的爱情。爱情是婚姻的前提,但爱情又不等于婚姻的全部,婚姻中有柴米油盐酱醋茶,有数不清的小问题,可能还有数不清的让你崩溃的瞬间,那么一个三观契合的家庭才能走得更远更稳。

网上有一份家庭和睦的标准:孝敬父母、尊重对方(夫妻之间)、关爱对方、正确育儿、正确理财。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一下,对比自己的家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毕竟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有一个相互扶持的婚姻才是走下去的动力。其实,说句大家可能都比较认同的一个想法:家里孩子结婚时一定会或多或少看另一半的家庭是否和谐。所以,端正自己对婚姻对家庭的态度,毕竟以后在手术室门口签字的还是吵吵闹闹几十年的另一半。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