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溅13号警署》:谁是谁的敌人?


在说这部电影之前,不得不说到约翰·卡朋特这个人,众所周知,这部电影是翻拍自约翰·卡朋特1976年的同名电影,一部已经问世近三十年的影片却再次得到了让·弗朗西斯·里切特(Jean-Francois Richet)的青睐,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早在2002年,法国就已经把这部影片重拍成动作片《猎豹行动》,而2004年让·弗朗西斯·里切特,13号警署再一次面临血洗的危险,对于让·弗朗西斯·里切特本身来说,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挑战。


事实上,我对重拍片一直以来都抱有一种特别的敬畏,因为重拍的影片一般来说都是因为前一部甚至是几部电影留下了一定的遗憾,而想在重拍的过程中将这种遗憾进行一次完美的弥补,结果却往往是事与愿违,陷入了另一个无法摆脱的陷阱。在这里,如果说约翰·卡朋特是因为欣赏让·弗朗西斯·里切特的导演才华才让他重拍这部电影,我真的有一些不敢认同。虽然让·弗朗西斯·里切特在他此前的一些电影执导生涯中有过不俗的表现,但是在重拍版的《血溅13号警署》中,他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才华,且来看看。


里切特和编剧詹姆斯·德莫纳克(James DeMonaco)一起对电影原作进行了一些较大的改动,除了对情节和节奏的把握上有了一定的变化外,还对人物的塑造也有了新的理解和注释,将本来针锋相对的多方矛盾转化为相对集中的双方矛盾,同时角色的塑造也变得更加黑暗,每个角色都没有明显的好坏之分,好人可以变成坏人,坏人也可以变得好人。在标准成为模糊,当人性手到考验,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或者说这是这部重拍电影的成功之处,却也是他们无法回避的软肋。


对于西方的娱乐影片,我们总有着自己独特的视听审美方式和途径,并且,对于大多数的娱乐大众来说,对西方影片的期待总是充满着太多的不理智和冲动,里切特和詹姆斯·德莫纳克无疑给我们设置了一个情节的陷阱,也给我们有了一些思考的空间和余地,但是,我总觉得这样的思考之后是空虚和无聊,是对理性的不合理践踏,是分解人大脑最愚蠢的方式。不知道有没有人认同我这样的观点。


伊桑·霍克(Ethan Hawke)是一个好演员,从1985年开始,笼罩在他身上的光环就已经够多了,劳伦斯·菲什伯恩 (Laurence Fishburne)也是一个好演员,他在骇客帝国2 中的精彩表演让很多人念念不忘,但是,这一次他们却没有以前那样好运。一个演员的技巧极度出色,也得碰上识货的导演才行;而有了识货的导演,还得再加上不错的剧本才好,一部影片,如欲成功,以上几点必不可少,在思考电影本身谁是谁的敌人的同时,我不得不思考另外一个问题,谁是伊桑·霍克和劳伦斯·菲什伯恩的敌人?谁是强奸我们享受视听的敌人?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