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嘉怡:开着四百人公司却甘心当配角,爱着初恋多年53岁仍是单身

演员冯嘉怡最痛苦的事情就是:

因为其拥有一家四百人规模的公司,作为一个演员反而不被导演和制片人重视。

当演员的,不是图利,就是图名。

而冯嘉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什么也不缺。

以至于早年间,大家都觉得,他拍戏只是来“玩玩而已”或者“过把瘾”

这让冯嘉怡气愤不已也哭笑不得:

“我要是来玩,至于那么辛苦吗?有这功夫,老子都周游世界了,玩儿,猪脑子。”

虽然不红,一直以来也自称自己是个“三线演员”,但对演戏,冯嘉怡是认真的。

要不然也不至于能兢兢业业在演艺圈深耕了16年了。

无一例外的,他说得出的角色都是配角。

《蜗居》里的陈寺福

《媳妇的美好时代》里的李若秋

《鲜花朵朵》里的李秋实

《裸婚时代》里的黄有为

《连环套》里的李正宣

《孩奴》里的项立强

《金牌律师》里的黄大亨

《少林问道》里的败火僧

《长大》里的程学文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圣人李隆基

《澳门人家》里的梁鼎武

《突围》里的胡子霖

《冰雨火》里的万贺达

《九州·海上牧云记》里的虞心忌

《风吹半夏》里的裘毕正……

冯嘉怡用16年的时间在践行“一辈子就想做演员”的心愿。

严格意义上来说,他是37岁才出道的,做演员这这一条路并不是那么容易。

1996年,27岁的冯嘉怡拍了自己的第一部戏,但是无疾而终。

那个时候,一无所有的冯嘉怡不得不被迫中断自己的追梦之旅。

他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说,人有五个阶段的需求,依次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当一个人吃穿都成问题的时候,谈论理想着实宛如纸上谈兵。

冯嘉怡决心先养活自己。

说是要白手起家,但其实他是有基础的。

从小就出生于北京一个经商家庭的冯嘉怡是有成为商人的天赋的。

不仅如此,父母在他14岁的时候还把他送到了澳洲留学

在那里,冯嘉怡主修了市场营销专业,辅修表演专业。

表明上,市场营销专业是“主业”,但其实表演才是冯嘉怡的心之所向。

留学之前,冯嘉怡是想要报考铁路文工团的。

无奈被家人劝阻了。

他是顺从了父母的意见出国留学,其实内心还是攒着一口气的。

所以,在澳洲的时候,冯嘉怡一边求学,一边还积极寻找演戏的机会。

期间,他拍摄了几部广告宣传影片。

可惜也仅仅止步于此了。

那个时候,虽然说能出国的人非富即贵,但是在外的冯嘉怡也过得十分落魄。

尤其是毕业后还蛰伏在澳洲的一段时间,没有收入的他不得不做着各种兼职。

在节假日的时间,冯嘉怡尤其卖力。

因为那是工资最高的时候,足足是平时的三倍。

干的活儿,也很朴素。

就是在餐厅做后厨,洗了长达九个多小时的盘子

能扎根在国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也是从那次以后,他回到了国内。

创业,是一个能预想到的过程。

打工,从基层到高层,积累原始资本,然后自己做老板,创业,一次次失败最后走到成功。

所谓创业,说是简单,无非得围绕着“营销”两个字。

营销成了,创业就成了,而要营销成功,还得懂“人性”。

但这其实很难,这需要一次次地学习,从哪儿学习,从失败的教训上学习。

创业难,难就难在它是一场马拉松,路程长,又折磨人。

冯嘉怡用了近十年的时间才小有成效。

公司初见规模,他买了房买了车。

37岁,他的公司就已经有了大概三四百人的规模了。

虽然冯嘉怡无数次澄清,他并不是一个“身家上亿”的成功商人,但能做到这个规模,也实属不易。

“首先,我特别热爱表演,其次,我身价没有过亿,并不是一个成功的商人。”

看到生意蒸蒸日上,他想表演的心开始蠢蠢欲动了,也因为事业的起飞,他少了很多后顾之忧。

这个时候,通过生意上四通八达的关系网,他认识了导演滕华涛。

这个滕华涛,可是大有来头,那个时候他是籍籍无名,但后来他却成了国产都市剧导演里的半壁江山。

大热剧《蜗居》《裸婚时代》《失恋33天》《等风来》《心居》等都出自他手。

与滕华涛成为朋友,让冯嘉怡的演艺事业得以有了开头。

在他的引荐下,他得到了一个表演机会。

冯嘉怡在电视剧《双面胶》里饰演了黑心医生谭一刀

至此,他开启了“上午开会,下午拍戏”的生活模式。

冯嘉怡也凭借着自己可圈可点的表现在滕华涛导演的作品里频频露面。

在成为“滕华涛导演御用男配角”的同时,他也因为《蜗居》里的陈寺福而开始被人熟知。

甘蔗没有两头甜,因为滕华涛有了名气,自然也会因此背上骂名。

很正常,资源咖,背景咖,潜规则,名不配位,是被人鄙弃的。

尽管滕华涛一直说:

“我让冯嘉怡拍戏,不是因为跟他关系好,是因为他能演戏。”

冯嘉怡解释也没用,只有做到实力配上实力了,是真是假自然立竿见影。

“笨鸟先飞”是作为非科班演员的笨办法,也是冯嘉怡的好办法。

往往开机前半年,冯嘉怡就开始背剧本了,天天就在家照镜子琢磨角色。

为此,一心不能二用的他还退去了公司的领导岗位,退居后线。

不再亲力亲为,而是雇高级经理管理,自己把握公司大政方针,冯嘉怡得以专心深耕演戏。

多达7次的合作里,海清还成为了他“没有正式拜过师门的老师”,自己还自封是“海清的亲传弟子”。

可以说,早年间,对他助力最大的两个人,就是滕华涛和海清了。

而经过了不少戏的磨砺,冯嘉怡的表演机会不断变多。

虽然很多都是同质化的角色,不是富商就是频频出轨的渣男。

这是每一个演员都必然会遇到的困境。

来找的剧本很多,但是能选择的角色很少。

“演过一个黑帮人物,一大堆反派角色就蜂拥而至,塑造了一个皇帝,就可能有一大堆皇帝角色找你。”

但是冯嘉怡也乐此不疲。

一年里,常常有8个月的时间,他都奔波于各个剧组,每天六点钟准时起床,尝遍了400多个盒饭。

作为一个小演员,他也遇到一些导演说:

“我能决定你的命运,你是不是得请我吃饭了。”

然后请他吃完饭之后从来没有得到任何角色。

每天起早贪黑风餐露宿还得忍气吞声,确实不太像一个老板该有的生活。

冯嘉怡倒是很坦然:

“人都是有爱好的,只不过我这个爱好不太靠谱。人家的爱好是享受型的,我的爱好是受罪型的,很有自虐倾向!”

随着作品的一部部累积,冯嘉怡不仅演技日益精进,而且知名度也不断扩大。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圣人突破了他以往的固有形象,五十岁的年龄饰演七十岁的老人,很是让人惊艳。

为了保持疲惫沧桑的状态,冯嘉怡改掉自己每天睡8个小时的作息,让自己坚持只睡3个小时。

严峻的挑战带来了他近年来最出圈最有讨论度的角色。

随着观众的审美水平的日益提升,老戏骨的春天到了。

虽然冯嘉怡严格来说还算不上老戏骨,但能演戏的演员还是开辟了自己的市场

只是,对于53岁的他来说,似乎家庭还是没有踪影。

这不得不提起冯嘉怡那个年少时的初恋。

说是初恋,但其实算不上,顶多算他的单相思。

她是冯嘉怡小学时候转过来的插班生。

但就好像是命中注定的一样,他对她一见钟情。

暗生情愫的他为了写了一本厚厚的情诗集

这期间还向老师申请让女生帮助他的学习,他一反常态认真学习,从倒数考到了82分。

小小年纪的冯嘉怡就理智要娶那位女孩儿当媳妇了。

可惜,他一直没有表白。

直到小学毕业后,他甚至都没有要联系方式。

上了初中,冯嘉怡费劲心思去打探女孩考上的哪所中学。

好不容易打听到了,去到那所学校,却被告知她转学了。

这个遗憾一直深埋他的心里。

后来冯嘉怡出国留学归来后第一个问出口的人还是那个女孩

只不过辗转打听,却发现女孩早已嫁做人妇

徒留一声惋惜。

也许因为是初恋,也许因为是求而不得,冯嘉怡在后来的人生里一直把她记在内心深处

好似白月光,又好似朱砂痣,久久难忘。

就像《白玫瑰》里写的:

“怎么冷酷却依然美丽,得不到的从来矜贵。”

人生如白纸,越早越容易划痕迹。

有时候,就得讲个先来后到。

冯嘉怡是个性情中人,赤诚追梦,也重情重义。

在朋友任贤齐向他借下巨款的时候,他也是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当一个男人爱上他所爱的,才会有所付出,爱情如此,事业亦是如此。”

这句话大概能概括演员冯嘉怡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