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看《一人之下》:陈朵的新生

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一人之下里,陈朵就是祭品,献祭给观众上帝的祭品。有人惧她、畏她,有人怜她、闵她,有人平常待她,有人利用她。但毋庸置疑,自米二笔下诞生那一刻起,陈朵故事的结局就是死亡:It's written --命中注定。没有人生来就该死,但陈朵必须要死。

陈朵

纵观陈朵的一生,就是从习得性无助到自我控制的过程。幼年药仙会的经历,正如现实动物实验里那只被关入笼子中无法逃避电击的狗,长期的经历中习得了无助感,即使环境改变,也只会被动地畏缩。对正常人来说,习得性无助会让人丧失意志,被动顺从,死气沉沉罢了。但尚未接触社会就被拿去做蛊的陈朵直接就变成了五感封闭的人形机器人。

药仙会时期的陈朵

不摇碧莲之所以拿陈朵做文章,来为宝儿姐跑路做铺垫,也是因为两大病号的相似性:都是外表柔弱的女子形象,都缺乏正常人的社交能力,缺乏主动和外界沟通的意愿和能力,没办法融入社会。

病号二人组

被解救出来后的陈朵,在廖忠版老父亲照料下,逐渐打开了封闭的五感,学会了基本的自我生活,还干起了临时工黑活。不过大老粗又兼职操刀鬼的廖忠显然不懂心理学,不明白让陈朵这样的病人做些小决定并履行一定的责任,有利于促进陈朵的自我控制,也能增强陈朵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逐渐开放心扉

陈朵的结局是在继续无自由的人生和自由地去死之间选择了后者。因为经历了公司暗堡培训、廖忠之死、碧游村之变一系列事件后,陈朵已经摆脱了笼中犬的无助感,她有了正常人的渴望,渴望融入社会,被其他人接纳。但作为异人,以及异人中的异人,她又感到这个社会深深地恶意——我生来无错,但我的存在本身就是个错误。

悲伤也罢,唏嘘也罢。陈朵的坦然赴死是从习得性无助到自我控制的鸿沟跨越,是死亡,也是灵魂的新生。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